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第一节空间几何概念与幼儿学习空间几何形体的意义空间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当我们只研究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它的其它的性质时,就可把这个物体叫做几何体。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和几何概念的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一、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教育中的相关概念•1、空间知觉•这里提到的空间知觉,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包含着广泛的含义以及很多具体的能力。例如,霍夫(Hoffer)就提出了人的七项空间知觉能力:•(1)手眼协调能力,例如,连接各点成线以画成图形,在迷宫里顺着路径描绘路线,描绘图形的外缘或给一个部分着色,仿立体图形堆积木等能力。(2)图形一背景知觉的能力,即从背景中分辨前景的能力。•(3)知觉恒常能力,例如,辨认相似和全等的图形,依大小排列图形的能力。•(4)空间位置知觉能力,即认识空间中的物体和自己的方位关系(上下、前后、左右),以及图形的移位、倒转、翻转的能力。•(5)空间关系知觉能力,即认识空间物体的彼此方位关系的能力。•(6)视觉分辨能力,即指认物体间相似或相异的能力。•(7)视觉记忆能力,即回忆已不在视线内的物体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空间知觉不仅包括了传统认为的对方向定位的知觉(如空间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位),对距离的知觉(如对物体位置的远近判断);对图形辨认的知觉等,还包括了对二维(平面)图形、三维(立体)图形深入一步的有关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图形变化结果的洞察和直觉。空间知觉是在幼儿的生活经验中逐渐发展起来的。2、几何形体(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如果我们仅抽取物体的形状、大小,而略去物体的其他特征,这样的物体就称几何形体。•平面图形是由同一平面内的点、线、面所构成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立体图形则是由空间非同一平面内点、线、面及其组合而成的图形,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三、幼儿学习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意义幼儿是在看、摸、移动等自身的活动中建立起物体之间的距离感和一些初级的空间知觉的。幼儿空间概念的发展与几何概念的学习密切相关。一方面幼儿几何概念的学习有赖于其空间概念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几何概念的学习也可促进空间能力的发展。第二节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与要求一、幼儿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1)与感觉运动相联系的空间知觉阶段。•最早的空间意识来源于感觉运动的协调。但最早的空间意识不免会受到儿童短暂的动作和经验空间的限制,这说明,此阶段幼儿有了一定的方位知觉,但还不能建立空间的概念。案例:佳佳两岁时跟爷爷捉迷藏,她将头埋进沙发里,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藏得很好了,不料爷爷一下子抓住了她。爷爷将佳佳的布娃娃当着她的面藏到毯子底下,佳佳能将娃娃找出,但当爷爷将娃娃先藏到毯子下后又藏到被子里时,尽管佳佳看到娃娃转移了地方,但她仍去毯子底下找。(2)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意识阶段。幼儿以自身为中心,通常以头为上、以脚为下、以面为前、以背为后,以拿勺子的手定为右手,以端碗的手定为左手。在此基础上,再推及相对于自己身体部位的客体所处的方位。幼儿脱离了自身这个中心点,就难以辨别方位。而且,此时幼儿还并未建立方位的相对概念,如果让他们转个身,原来在前面的变成了在后面,幼儿就会感到困惑不解,因此他们无法说出别人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更无法判断别人的左右手各是哪只手。(3)走向客体为中心的空间意识阶段。A.从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讲,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上、下因有天、地的不变位置做参照,不会受身体的转动而变化,因此被幼儿最先掌握。幼儿认识前后、左右通常表现出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儿童是以实际动作来试验方位,将环境中的物体和他自己的各边相连。例如,将身体直接移到物体和它接触,如果是后退、背向物体,就会说物体在他后面;如果用伸出的左手摸到物体,就说物体在他左边。在第二阶段,则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以及物体与主体之间的空间安排。刚开始可能会转身或用手指向物体,渐渐地动作就内化了。B.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体现出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即先只限于判断自身范围的位置,再是确定与自身靠近的空间物体的方位定向,最后才能确定与自身较远的空间方位定向。C.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逐渐过渡的。即幼儿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先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的。在此基础上,幼儿逐渐能做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空间方位的关系。D.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从绝对化逐渐过渡到相对化。即幼儿在开始认识空间概念时,是将诸如“前”“后”“左”“右”这样的方位概念当作永恒不变的方位来理解的,这与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半逻辑性阶段有直接关系。随着幼儿思维灵活性、相对性的增强,他们才能逐渐领会方位概念的相对意义。(二)、幼儿几何概念的发展皮亚杰从两个层次研究了儿童几何概念的发展:知觉的层次和概念的层次。皮亚杰让儿童触摸隐藏的实物,然后要求其在另一堆实物中指认出相同者或画出实物的外形。根据结果他提出了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图形。儿童的典型行为是用手顺着实物的四周轮廓描摩,把手指穿入洞中分离它。这些对物体外围界限的知觉,注意其是否开放、封闭或分离,属于拓扑几何的性质。•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辨认欧氏图形,即区分直线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曲线图形(圆、椭圆)。儿童用眼和手跟随图形的边围,并辨识角。•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维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辨识图形时,由某一固定参考点开始,较有计划和系统性。对于概念层次的研究,皮亚杰让儿童仿画几何图形,结果发现了同样的规律:•第0阶段(3岁前):涂鸦阶段。•第一阶段(3~4岁):能分别画出封闭图形、开放图形、两圆的内外关系、相交关系,但不能分辨不同的封闭图形(如画出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都是不规则的封闭曲线)。•第二阶段(4—6岁):能分辨直线和曲线图形,斜度等开始发展。•第三阶段(6~7岁):能正确地画出所有图形,具备了欧氏几何的形状概念。我国学者还从对几何图形命名的角度阐述了幼儿的发展过程。认为:幼儿从感知几何形体的外部形状到能用相应的词予以表达,还需经历由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幼儿对几何图形命名的发展趋势是: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如将长方形叫做门)→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如解释圆像太阳)→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如说明盘子、圆镜子是圆)。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幼儿认识形状不只是在视觉感知过程中实现的,幼儿对几何形状的认识需要视觉感知和触摸动作的联合作用,才能逐步达到精确化。•小班幼儿对图形的感知是很笼统的。他们只看到图形的内部,而不注意图形的边界。•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不是以几何概念的本质特征作为界定图形的标准,因而易受图形非本质特征的影响。案例:翻转三角形(本幼儿4岁多,中班)•老师:这是什么形状?•幼儿:三角形。•老师:真聪明!知道这是三角形,那么这样子呢?(将小卡片当着幼儿的面翻转,使顶点朝下)•幼儿:不知道。•老师:不知道?再想想看,这是什么形状?•幼儿:不知道。•老师:好!那么这样子呢?(将三角形翻转过来)•幼儿:三角形。•老师:告诉老师,什么叫三角形?•幼儿:这边有三个角,这样子叫三角形。(用手指整个图形)•老师:这边有什么?•幼儿:这边尖尖的,跟这边还有那边一样。(用手先指朝上的顶点,再陆续指其余的两角)•老师:喔!我懂了。这边尖尖的(手指朝上的顶点),这两边也尖尖的。还有这边是上面还是下面(手指朝上的顶点)?•幼儿:上面、左边。•老师:上面、左边?•幼儿:还有右边。•老师:喔!上面、左边、右边都是尖尖的。好!那么这个样子呢?这是什么形状?(将小卡片当着幼儿的面儿翻转,使顶点朝下)•幼儿:不知道。•老师:好!谢谢你。二、幼儿空间和几何形体概念教育的要求•1.能在知觉的水平上辨认图形和制作图形。•所谓在知觉的水平上辨认和制作图形,即能够通过视觉、触觉、动觉等联合作用,从整体上体验图形的边、角、大小等属性,形成对图形的知觉表象。在此基础上,能分辨图形的相同和不同,对图形做求同、分类、配对、拼合、描绘、制作等操作,并学习描述图形边与角的特征以及命名等。学前儿童认识图形的顺序:•儿童认识几何形体、形成几何形体概念是从认识熟悉的物体开始的。•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圆形一正方形一三角形一长方形一半圆形一椭圆形一梯形;•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球体一正方体一长方体一圆柱体。2.认识图形的特征及其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是指图形之间组合或分解的关系:几个直线图形或带直线边的曲线图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图形。二是指比较相似图形的区别,例如,两个相似图形,基本形状不变,角的大小也不变,只有边长变了。3.能把物体零散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即发现物体(或图形)部分和整体的相互关系。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引向拆零部分与整体联系的线索上,发展其空间关系和对图形的心理旋转能力。4.能有规律地排列物体,感知物体间分离、次序、包围、邻近等空间关系。如按规律排列物体或图形。5.发展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即发展幼儿以自身为中心或以客体为中心确定物体的方向、位置以及运动方向的能力等。小班•(1)知道什么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2)能判断物体之间明显的空间关系。•(3)能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4)能按指定方向运动。•认识图形(小班)具体表现:•一般能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且对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其他平面图形也具有一定的匹配能力;•能根据成人提供的范例找出与之相同的图形。•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识别图形的过程中,还不能确切地依照形状的特征来认识,往往会把形体与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相对照,以至于有的儿童会把圆形说成是“太阳”,把正方形说成是“手帕”等等。中班•(1)会用各种几何体(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体验图形的边角关系。•(2)能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3)能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表现:•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能不受图形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地辨认图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之间的简单关系;•对平面图形的组合拼搭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及一定的创造性。大班•(1)能指认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列。•(2)体验和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3)会将实物或图形做二等分或四等分。•(4)能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右方向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具体表现:•基本能理解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时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较为复杂的组合关系。•这一阶段幼儿还能对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做到正确的命名并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各年龄班教学要求•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区分两部分。•平面图形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小班、中班,主要教学目标是区分和识别六种平面图形,了解其基本特征,并能进行比较和组合、拼搭活动;•立体图形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大班,主要教学目标定位在形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与区别,并结合日常生活加以运用。•一、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要求与方法•教学要求:•小班:•1、使幼儿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看到图形能叫出名称,按名称能找出图形。•2、能不受几何图形的颜色、大小的影响,会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3、使幼儿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四个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中班:•1、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能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长方形和梯形。•2、不受形体颜色的影响,大小以及摆放位置的影响,能正确辨别长方形、椭圆形及梯形等,能按形体的明显特征进行分类。•3、能运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合活动。教学方法•1、在视觉、触摸觉感知实物轮廓的基础上
本文标题:幼儿空间和几何形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0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