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2014级历史学主讲人:邵兰琴第一章历史课程论一、课程的定义1.“课程”溯源中国西方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斯宾塞《论教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英国美国博比特《课程》一、课程的定义2.课程的定义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的科学中精心选择出来的,并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课程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教学的目标或计划;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二、历史课程1.历史课程的含义历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程计划精选历史课程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养成现代公民具备的人文素养。狭义:指历史学科和历史活动的总和,包括历史教学计划,历史教材,历史教学活动等。广义: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总和。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历史学的发展趋势与历史课程改革1.研究领域急剧扩大(1)研究的时间范围不断扩大(2)在研究空间上,历史学将进一步消灭空白。(3)在研究内容上,历史学将在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等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扩展。(整体研究、专史研究、精神和思想、特定人群)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2.学科领域广泛交叉(1)理论、方法的相互渗透(2)研究成果的迅速转移(3)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历史学功能的不断拓宽及其两极化发展(1)教育功能历史基础知识很重要,但绝对不能将此理解为历史教育的全部,必须将历史基础知识“内化”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感受、体验及感悟,并外显于行为上。(2)社会功能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两极化发展趋势主要包含四层含义:(1)历史知识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同历史研究的进一步专门化基本上同步发展。(2)宏观史学同微观史学的同步发展与深化。(3)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或史学研究的个人化与国际化的并行发展。(4)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4.研究与教学手段的更新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二)中国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及其问题分析1.历史课程设置沿革的基本特征及问题A.学科中心。B.课程类型单一,结构固定。C.课程排列从循环到直线。D.课时逐渐减少。E.课程编排呈“间断”和“跳跃”式。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2.历史课程内容的组织序列及其问题A、由“直线式”到有“重点”地“螺旋式”循环首先,初、高中的历史教育如何衔接其次,历史学科知识的体系对于初中生来说过深、过难,再次,高三“中国古代史”只是为少数学生服务B.综合与分科C.“专题型”的历史课程编排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3.历史课程结构、内容的改革及其问题A.结构的单一和复合。B.内容的一元与多元。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三)新课程改革的历程第一阶段:改革论证阶段第二阶段:课程改革实施阶段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2006年: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2007年: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陕西2010年:全面展开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1.基本内容及特点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我国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学大纲实际上是规定教学工作的一个纲要性文件,其思维的角度和考虑的重点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大纲不仅要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精确的规定(如许多内容点有量化的标准,多数内容点有深度和难度上的明确标准),还要对这些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做出安排。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1.基本内容及特点指导思想体系结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以教学为中心设计了六个部分的内容,《高中课标》则立足于课程建设的高度,指导功能更为全面,它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学生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2002年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1.基本内容及特点课程目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1)提出过程与方法目标(2)突破以往单纯政治教育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3)目标明确而具体,更具可操作性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1.基本内容及特点课程结构内容历史教学大纲由内容概述和内容要点两部分组成,基本按历史发展的时序选择较为系统的教学内容,内容要点部分只有知识点的罗列,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没有做出规定。《高中课标》在内容结构上,对历史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采取“贯通古今,中外混合”的原则,是尝试构建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知识体系的体现,充分体现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内容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思想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教师明确教学要求,并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凸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全面发展文本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教学目的、课程、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与评估、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课程目标对“教学目的”的表述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知识学习方面的要求、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结构内容“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历史(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历史(Ⅱ)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选修课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教学评价考试与评估笼统地提出:“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角度的评价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灵活运用各种科学可行的评价手段,并具体介绍了“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撰写历史习作”、“历史调查”、“考试”等评价方式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1.基本内容及特点课程结构内容突出变革:1.设置学习模块2.确定专题型的教学体系第一,避免了与初中课程的简单重复。第二,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3.分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转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3.历史课程标准的使用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具体目标1.知识与能力历史技能的培养:分为显性技能和隐性技能技能目标的水平层次“初步掌握、熟练掌握、正确运用”历史思维能力:A.从一种或多种角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B.能整理零散的历史材料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C.能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各种问题之间的关系D.能科学地比较不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并发现其异同E.能运用基本的史学概念、范畴和方法,对某些历史结论做出相应的评价或说明具体目标2.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A.使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领域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B.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积累一些较高层次的历史知识C.通过进一步的技能训练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逐渐掌握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D.在体验、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学习方法:材料学习法;思辨学习法;实践学习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体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感受)水平:学生对历史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能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例:体会政治文明发展历史,分享这一过程积累的宝贵财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反应(认同)水平:学生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价值,做出相应反应例:通过学习,认同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具体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内化)水平:指学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例:体会辛亥革命顺应世界潮流,形成与进俱进的创新精神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就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收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例:从现实走进历史,从历史再回到现实,形成学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具体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1.“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历史课程目标的一个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历史课程目标的核心与灵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1.基本原则:(1)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2)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3)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4)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2.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3.构成要素:①A是Audience,即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语;②B是Behavior,即学习行为(用可观测的术语),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③C是Conditions,即行为限定条件和范围,说明B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④D是Degree,即表现程度,表明B的标准。利用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教学目标的设计4.写作视角:(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三、教学目标设计常用行为动词知识与能力:知道、认识、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了解、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析、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答、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过程与方法:模拟、重复、再现、临摹、扩展、缩写、制作、讨论、完成、表演、制订、解决、探究、探讨、拟定、绘制、测量、尝试、调查、走访、联系、转换、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感受、感觉、领悟、认识、欣赏、经历、参加、参与、尝试、寻找、交流、合作、愿意、遵守、否定、反对、接受、认可、承认、称赞、关心、重视、采用、采纳、珍惜、怀疑、抵制、帮助、形成、培养、养成、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小结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课程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历史课程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不同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维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第二章历史教材论一、历史教材的定
本文标题: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0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