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跨国公司经营》教案探素
《跨国公司经营》授课教案主编;孟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2011年2月学期授课计划说明本课程计划学时已讲授学时本期教学周本学期课时分配课时余(缺)本学期总学时其中讲授实践测试考核机动小计3211323002320教学大纲名称或版本《跨国公司经营》教学大纲(自编)选用教材高湘一,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中国商务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名称及版本所需实验(实习)器材及设备实验(习)场地备注浙江工业大学教案2010~2011学年度第2学期编号1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教研室任课教师孟祺课程名称《跨国公司经营》授课章节第1章跨国公司概述授课班级国际贸易08营销08授课日期2011/02学时数2课题《跨国公司概述》课型理论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跨国公司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跨国公司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3把握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跨国公司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跨国公司不同特征和类型了解《跨国公司经营》的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跨国公司经营的概念和特征,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本章基本内容世界主要跨国公司的规模确实令人震惊: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于前100位的国家和世界最大跨国公司销售额的排名中,全球最大的100个经济实体中有50个跨国公司。如果最大的跨国公司——美国沃尔玛——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的话,它应该是全世界第20大经济实体(小于瑞典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是大于奥地利的国内生产总值)。欧盟最大的跨国公司是英国石油公司,它的销售额超过了挪威、丹麦和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亚太地区最大的跨国公司是丰田汽车公司,它的销售额高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新西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全球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的销售额高于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的国内生产总值。联合国证实,6.4万家跨国公司控制了87万个海外分支机构,其中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占到了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80%。这500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1万亿美元。2010年世界500强1.1跨国公司的概念和类型1.1.1什么是跨国公司美国《每周商务杂志》的定义(1963):哈佛大学多国企业研究中心的定义(1968):3)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定义(1973):4)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中的定义(1986):1.1.2跨国公司的界定标准结构性标准:营业性标准:行为性标准:1.1.3跨国公司的类型按主要经营的领域和项目分可为:资源型公司、制造业公司、服务业公司按经营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横向结构型、垂直结构型、综合型横向结构型:公司内部无严格的专业分工,同在某一个或几个行业进行生产和经营。内部分工主要是产品生产地和销售市场的分布多样化。垂直结构性: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在不同的行业进行生产和经营。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在不同行业生产经营相互关联的产品。另一种是经营同行业的不同加工程度的产品综合性:也称综合多角化型。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分别在多个互不相关的行业从事没有联系的产品生产和经营1.2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发展趋势1、起步阶段(18世纪末~1914年)2、低迷徘徊阶段(1914年~1945年)3、恢复增长阶段(1946年~1979年)4、逐渐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5、高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6、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趋势二.总结:在本节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跨国公司的定义。了解跨国公司的特点和类型。重点学习跨国公司经营的方法。三、作业布置:1跨国公司的概念;2跨国公司的界定标准;3跨国公司的类型。浙江工业大学教案2010~2011学年度第2学期编号2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教研室任课教师孟祺课程名称《跨国公司经营》授课章节第2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授课班级国际贸易08营销08授课日期2010/02学时数6课题《跨国公司投资理论基础》课型理论课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和熟练掌握各时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的理论,早期的希克斯的国际投资理论,发达国家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当地化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最新的竞争优势理论等。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掌握跨国公司不同特征和类型了解《跨国公司经营》的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理论评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本章基本内容2.1国际投资理论的演进国际投资的理论研究伴随国际投资的发展,历经了数个阶段变化:二战以前,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性研究二战以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主流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间接投资理论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范围和视角不断扩展学习方法:学习要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局限性2.2、马克思与列宁关于资本输出的论述1、资本过剩的内涵2、资本过剩是资本输出的直接原因3、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的特征4、资本输出不仅具有掠夺和剥削性,而且具有垄断性质5、对马克思列宁资本输出理论的评价基本正确方面:垄断是形成过剩资本的根本原因;过剩资本是资本输出的基础不正确方面:单向资本流动转向双向或多向流动;证券投资作为主要形式转向直接投资形式(战后到80年代);资本输出的不平等性观点;资本输出只利于输出国的观点。2.3早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纳克斯的理论基本观点:资本跨国流动最直接的动机是利润,而且是产业资本的利润。引起跨国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产业资本局限性:只解释为通过借贷进行跨国资本流动的;没有把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区分开来2、麦克道格尔和肯普的理论仍然没有区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没有阐明资本流动的方式;没有谈及投资者;没有提及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2.4垄断优势理论1、产生的背景1960年,StephenH.Hymer在《InternationalOperational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中提出,第一次论证了外国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资产投资;标志着独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开始形成2主要内容:垄断优势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及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一类是由于企业规模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包括:技术优势;资本筹集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管理优势;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理论评价: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摒弃长期以来流行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所惯用的完全竞争假定,根据厂商垄断优势和寡占市场组织结构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但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因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无法解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无法解释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现象。2.5内部化理论背景:PeterJ.Buckley,MarkCasson在《跨国企业的未来》(1976)和《国际经营论》(1978)。卡森,《跨国企业的选择》1979进一步理论分析。拉格曼(AllanM.Rugman)1981,《跨国公司内幕》,扩大了内部化理论的研究范围。基本观点: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三个重要概念市场内部化;市场失效(或市场失灵);交易成本市场内部化的动机:知识产品具有特殊的性质市场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1)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的不经济性,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统一协调的经济效益;有效差别价格的经济效益;消除买方市场不确定的经济效益;消除国际市场不稳定性的经济效益;保持技术优势的经济效益;避免各国政府干预的经济效益市场内部化的成本:资源成本通讯成本国家风险管理成本、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积极的方面:目前较为流行、较有影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之一,有人把它推崇为一般理论或通论。消极的方面: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未作解释。对东道国:不利于东道国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东道国优势被弱化,减少东道国税收收入,规避管制。对企业本身不利:独资化策略比较困难;不利于战乱联盟(阿里巴巴与雅虎,联想与IBM)2.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产生的背景:维农,1966,《经济学季刊上》《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提出,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和对外直接投资问题。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消费者的偏好因收入不同而有所差别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市场间沟通成本随空间距离增加而增加产品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方法会经历可预料变化国际技术转让市场存在非完美性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阶段,新产品尚未定型,价格的需求弹性低,新产品生产最初有在国内选择生产地点的趋向;第二、三阶段,技术虽未达到标准化但已成熟,企业更关心的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竞争对手出现后。选择出口或对外投资?取决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运输成本与进口市场的预期生产成本的比较。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创新国选择出口,否则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新产品周期在美国结束,而在欧洲继续);第四阶段,技术已标准化,价格是竞争的基础,投资选择发展中国家(新产品周期在欧洲结束,在发展中国家继续)。4、理论意义:将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的选择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并增添了时间因素把国际直接投资同国际贸易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解释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区位的选择使国际投资理论既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也可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缺陷: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手段决三项相互依存的决策程序分开,与跨国公司同时整体考虑这三项决策的实际不符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以特定时期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背景展开研究的,所以这一理论对非制造业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非出口替代领域和高科技与研发领域的对外投资行为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发达国家企业直接在发展中国从事新产品研发的行为2.7比较优势理论1、产生的背景:小岛清(KiyoshiKojim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根据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符合日本国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中的资源禀赋或资本—劳动要素比例的假定基本是合理的;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无关;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不同的。3、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都可以统一到比较成本理论上进行解释;日本的对外投资时要创造和扩大对外投资;应从比较成本的角度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或产业进行分析;应在比较成本差距较大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对外投资应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4、理论意义: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基础是两国比较成本差距较大的论点;首次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在比较成本的基础上融合起来;否定了垄断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了运用与东道国相适应的技术进行投资;论证了中小企业拥有的技术更适合东道国的生产要素结构,因而较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在70年代以后出现的中小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和动机;该理论首次提出了产业概念,这比以前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大大地进了一步局限性:符合20世纪80年代前日本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情况,但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企业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大量投资;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的投资现象。2.8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论产生的背景:John·H·Dunning试图建立一种全面的理论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因和影响对外投资发展方向的因素,1977年在诺贝尔经济
本文标题:《跨国公司经营》教案探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1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