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十五”取得显著成就第二节发展形势和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战略目标第五节发展战略与实施步骤第六节五年发展目标第三章强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七节构建循环型发展新模式第八节建设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系第九节创新循环经济促进机制第四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第十节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结构第十一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十二节发展都市农业和海洋产业第十三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第十四节优化市域产业布局第五章加快发展四大支柱产业第十五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级化第十六节巩固发展现代金融业第十七节提高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第十八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六章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第十九节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第二十节完善科技创新环境第二十一节健全多层次的创新体系第二十二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第七章优先发展社会事业第二十三节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第二十四节继续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五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第二十六节加快发展卫生体育事业第二十七节完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政策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十八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十九节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第三十节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第九章统筹特区内外协调发展第三十一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第三十二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十三节推进全市一体化发展第三十四节提高城市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第十章建设滨海生态城市第三十五节实行土地生态功能区划第三十六节完善土地供应调控机制第三十七节切实治理环境污染第三十八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第十一章提高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第三十九节积极融入区域发展与合作第四十节加强深港合作第四十一节推进和扩大对外开放第十二章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第四十二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四十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四十四节深化社会事业和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三章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发展规划》)根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总体发展规划》是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和总体安排,是编制和实施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级总体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总体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的总体部署,统筹制定规划期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履行政府职责,实现新的发展。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十五”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在国家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预期目标。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十五”期间的五年,是深圳发展历程不平凡的五年,是实现经济实力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中,本市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0亿和4000亿元大关,2005年达到4927亿元,当年的GDP总量相当于“九五”期间五年的生产总值总和,全部实现的GDP总额相当于前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的1.5倍左右,每增长1%的GDP增加额由2000年的20亿元提高到50亿元。五年中,全市工业增加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1000亿美元,达到2430亿元和18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7%和23.4%;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1000亿元,分别达到1176亿元和1438亿元,年均增长13.7%和14.4%;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478亿元和6168亿元,五年净增额分别超过5000亿元和3000亿元。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增长速度和效益实现新提升。经济增长率由2001年的14.3%提高到2003年的19.2%,五年GDP年均增长16.3%,高于“十五”计划12%预期增长目标4.3个百分点,奠定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基础。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初步形成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高财税收入“一低三高”的发展新模式,创造了每平方公里产出2.52亿元GDP和7000万元税收的效益水平,分别比2000年提高125%和85%。2005年,全市万元GDP耗水量33.8立方米,比2000年下降4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电量和用水量分别为994千瓦时和22.8立方米,分别比2000年下降6%和25%。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实施产业第一的方针,积极推进产业适度重型化,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取得阶段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的集中度(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开创了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的新机制,与南方航空、招商局、中海油、中远等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批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性产业项目相继启动和建设。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946亿元,年均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2.7%提高到2005年的29%。银行业总资产首次突破1万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获准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创业投资机构和资本规模占全国的1/3,金融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与南昌、成都等城市开展海铁联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五年净增1200万标准箱,2005年达到1620万标准箱,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1574万人次,深圳港和国际机场跃升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和全国第四大航空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4500亿元,实施4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建设规划获得批准实施,1号和4号延长线、3号线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京广深客运专线广深段正式开工,杭福深客运专线厦深段、新深圳客运站、平湖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进展顺利。盐坝高速公路、坪西一级公路、龙大高速公路和南坪快速路一期建成通车,盐排高速、南光高速、深港西部通道和深盐第二通道等重要内外交通干道相继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一横八纵”的干线路网。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供水网络干线工程全线贯通,龙茜供水工程建成通水,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二期、大鹏半岛支线供水工程、北线引水工程相继进入建设阶段。岭澳核电1号和2号机组、西部电厂扩建等电力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LNG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一期工程、东部电厂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新增11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近2000万千瓦,新增输电线路总长约1500公里。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突破。全面启动和完成宝安龙岗两区的城市化和城市化转地工作,成为全国首个没有村镇建制的大城市。实施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的“1+5”文件,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强化出租屋管理和人口管理。相继实施“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和“清无行动”,全面开展清理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和城中村改造行动,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85万平方米,达到了从体制上解决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问题的预期目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城市交通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清理整治18万多家无证无照非法经营户。全面启动和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开展珠江(深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0年的35%提高到45%,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的城市,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文化立市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改革措施和经济政策,全社会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15%,成为全省首个教育强市。有效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推进公共卫生设施和社区健康中心建设,启动新建和扩建一批医疗重大建设项目,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人员全部纳入社保体系,开展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参加合作医疗劳务工突破1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万元,年均增长7.5%,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5%左右。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推向新领域。全面部署和实施新形势下的改革创新工作,先后进行了两次行政机构改革和两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推进政府执行力建设。创新行政监督机制,量化行政监督制度,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和机制,行政效率大幅度提高。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重大突破,5家大型国有企业成功实行国际招标,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香港资本建设轨道交通,成功实施机场集合贷款,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居站分设”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特区内全面设立社区工作站。务实推进深港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签订深港“1+8”合作协议,制定和实施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方案,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对口扶持取得明显效果。依法治市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稳定。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显著。地方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等一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地方法规,完成五年立法计划和五年普法计划。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社区民主管理扎实开展,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率达到47%。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活动,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第二节发展形势和环境发展的外部环境。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我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深圳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在优势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深圳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调控力度,实施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政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启动和深化,为深圳融入区域发展与合作提供新的机遇。深港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口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合作机制日益健全,有利于加强两地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城市间产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合作与竞争日益加强,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发展面临油价高企、汇率利率变动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因素。发展的有利条件。25年改革开放和建设的经验、成就与创业精神,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持续向好,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有利于深圳继续推进新的跨越。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潜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实现阶段性调整和优化,适度重型化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发展后劲得到加强,有利于推动深圳进入较长的增长周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能源资源开发建设规划和实施力度明显加快,有利于化解深圳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深入推进,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成效显著,体制机制优势持续得到发挥,有利于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高增长和紧约束是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粗放型特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及其消费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限制、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压力、环境承载力“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性制约。二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结构性风险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乏力,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和联动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较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较少,高级人才总量后续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有待增强。四是特区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五是社会事业和公
本文标题: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4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