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视听语言:20世纪的新语言•一视听语言的含义•二幻觉•三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四视听语言与文学等艺术语言的关系一视听语言的含义•语言•艺术语言•视听语言•电影出现的意义•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在语言上的异同•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体系。•艺术语言–指的是各种艺术体裁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电影以镜头、画面、声音等蒙太奇语言,构成了电影形象•艺术的特点:–它不能是推论形式;–它不诉诸人的推理能力。–它是包含了多种复杂含义的综合体;–它必须直接呈现于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视听语言的特点–视听语言中的镜头不同于词语,它没有最小的信息单位–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传播–视听语言是对人的感知经验的模拟–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电影出现的意义–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视听语言–还原现实–放大非词语表现形式–讲述故事,表达思想–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在语言上的异同影视绘画舞蹈音乐相同之处各种语言要素的运用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生动或鲜活的外表,同时直接诉诸于我们的知觉,更为形象化传递信息不同之处没有最小的信息单位记录的本性、再现有最小的信息单位,如线条、音符或动作再现二幻觉•视觉心理的生成机制•幻觉暂留原理、似动现象、完形心理、心理补偿原理•影视幻觉的特点•幻觉–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视觉心理的生成机制–视觉暂留原理–似动现象–完形心理与心理补偿•视觉暂留原理–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当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似动现象–“似动”是指一种运动的幻觉。–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似动现象同视觉暂留原理一样,不但具有生理依据,还有一定心理作用参与其中。–似动是通过变成自动化的间歇运动使一连串静态的视觉影像连续出现,让看的人从心理上感觉它是在动,所以叫似动。数数有几个黑点?•完形心理–完形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符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倾向。•心理补偿–补偿心理是指人的知觉可以根据生活的积累和视听感知经验,将缺失的部分补偿完整,从而形成完整的形象。•完形心理和心理补偿的产生必须要以生活的积累和视听感知经验为基础。电影幻觉的特点•电影的幻觉不仅与生理有关,还与心理有关•银幕形象的形成既不是在人的眼睛里,也不是在人的耳朵里,而是在人的大脑中•电影幻觉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生理——心理效应。•对电影幻觉的感应和认同不需要特别的学习。三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5w模式•视听语言规律•视听语言与人的认识、感知经验之间的关系•视听语言基本规律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5W模式–拉斯维尔提出了人际传播模式–5W是指who、whichchannnel、towhom、saywhat、inwhateffect–人际传播模式是双向交流模式•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对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的模拟–视听语言是一种“短路符号”,将“符号”与“符号的所指”同时呈现,使得信息呈现具有真实性–视听语言的记录本性,使其更加接近人类的感知器官–视听语言对信息的表现也是对人的主观思维活动的模拟•视听语言与人的感知经验之间的关系–视听语言是以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为中心的–视听语言通过光波和声波,真实记录信息,如同人类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官获取信息–视听语言对信息的表现方式如同人类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四视听语言与文学等艺术语言的关系•视听语言与文学语言•视听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蒙太奇是法文Montag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蒙太奇是一种影视创作的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它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或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按照一定的要求排列、组合起来,用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影视人物。蒙太奇理论•视听语言中的信息编码方式和文学语言中的推论是编码系统有相同之处•将画面作为推理性的符号加以运用,如同文学语言中的比喻•视听语言的信息编码是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完成的•蒙太奇理论的特点–蒙太奇理论是建立在语言文字系统的原则之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加以连接产生冲突和对比效果才能表现思想意义,单个镜头是没有意义的–画面是一种推理性的符号,带有象征和隐喻的色彩–适合于纯视觉的画面作者论•1954年,时任《电影手册》编辑的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发表《法国电影的一些倾向》首倡“作者论”•提出影片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导演而非编剧,在一系列作品中坚持题材和风格的一贯特征的导演,即是自己作品的作者。•作者论对个性的强调迎合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电影个人化创作思潮和自我表达的需要,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和西方现代派电影兴起的理论依据之一。作者论对鼓励艺术创新、提高导演的地位、减少制片厂对创作的干扰,起过积极作用,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卓然可见。•但是,单纯强调导演个性,盲目赞扬已被奉为“电影作者”的人的一切作品,主观断定作者身份,无视时代、社会和历史对作品的影响,也是一种偏颇,摄影机自来水笔•1948年,法国电影家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倡导的“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电影创作理论•《法国银幕》第144期撰文《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自来水笔》•主张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写作”,充分表达个人意念。•这一观念反映了战后西欧电影追求个人表达自由的强烈愿望,也为“作者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作者论的先声。照相本体论(影像本体论)•安德烈·巴赞:“电影新浪潮之父”、“精神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影像本体论是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其核心和基本观点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自然真实就是电影的表现手段•电影不是戏剧,不是文学,不是音乐,电影就是电影。视听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比较•P33-34视听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视听媒介由于其记录本性,可以涵盖所有传统艺术媒介•创造性使用视听媒介是视听语言研究的重点•时间、节奏、变化、运动等因素对视听媒介的创造性运用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标题:第三章 视听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5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