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总论
国际经济合作主讲人:丁小义教材:《国际经济合作教》,卢进勇,杜奇华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2009/2012年版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总论问题:国际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第一节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一、定义(P2):简单概括:主体之间的跨国经济协作活动。二、具体含义:主体:政府、国际经济组织、企业与个人客体内容: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客体范围:主要是生产领域跨国界原则:平等互利期限:长期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1、广义与狭义的国际经济合作(按含义分)泛广义的:一切超出国家界限的经济交往,包括国际贸易;广义的:除国际贸易以外的;狭义的:仅指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和对外经济援助。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2、宏观与微观的国际经济合作(按主体分)如:根据2006年6月中巴两国政府签署的加强基础建设领域合作协议的内容,中石化集团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GASENE管道项目。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3、多边与双边的国际经济合作(按主体个数分)如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双边税收协定;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4、垂直型与水平型的国际经济合作(按主体经济水平分)垂直型:如:南北合作,上海大众水平型:如:北北合作,南南合作,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共同投资40亿美元,联合开发高级客车;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二、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按生产要素分类)1、国际直接投资合作(重点)即FDI热点词/流行词:授课内容:第二章:FDI概念与形式、动机、理论、并购与新建、投资环境评估、国际直接投资协调第三章:跨国公司概念、组织形式、技术转让战略、世界500强第四章: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方式、影响与作用第五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二、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按生产要素分类)2、国际技术贸易(重点)国际技术贸易内容(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国际技术贸易方式、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二、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按生产要素分类)3、国际间接投资合作国际证券投资,包括贷款、债券、股票等;重点: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证券市场。4、国际工程承包5、国际劳务合作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二、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按生产要素分类)6、国际发展援助7、其他方式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国际经济信息合作、国际经济管理合作等。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一、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政治背景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条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世界经济多元化和多极化;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两大阵营内的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题;、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一、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技术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现代通讯技术和运输技术使其他要素的国际流动更便捷,使国家(地区)之间在生产领域进行广泛合作成为可能;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了新的独立的生产要素市场----技术要素市场(国际技术贸易);、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一、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强有力的主体推动力MNCs的大发展跨国公司为了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最大化,实现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化配置,成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一个重要主体。、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一、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经济背景战后国际分工有了新的发展:国际分工的地域和范围扩大:全球性的,几乎包括所有国家国际分工的深度进一步发展:产业间→产业内→产品内(按价值链分工)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设计、模子、涂料及包装的纸板—美国身体塑胶主干—台湾尼龙头发—日本棉布等衣服—中国组装—印尼或马来西亚最后产品检测在加州进行,营销策划也从加州发出!Tempest(1996)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总之国家(地区)间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使生活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科技国际化和经济调节国际化。二、国际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竞争更加激烈(资本、技术、劳动力)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合作方式多样化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制度化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三、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与作用P8加深各国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国际化;实现了各国之间生产要素数量、质量和种类方面的互补;提高各国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收益,促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价格均等化趋势;扩大贸易数量和范围,影响和改变贸易方向;促使参与各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全球经济的最大福利。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学习回顾:其他课程里曾涉及到的生产要素分析!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一、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1、定义:是指具体的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2、不同的要素论:萨伊的“三要素”论:指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马歇尔的“四要素”论:指用于生产过程的社会资源,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一、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我国政治经济学界认为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我国经济学界在研究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因素时提出的“七要素”或”九要素”论;发展综合后的“六要素”论:有形:劳动力、资本、土地无形: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技术资本经济信息土地经济管理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生产要素与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劳动力→国际劳务合作资本→国际间接投资技术→国际技术合作综合→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发展缓助等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二、关于生产要素分析的历史发展(理论)1.绝对成本论/绝对优势论提出者:英国亚当•斯密,《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8世纪中后期假设前提(部分):2*2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投入(L);两个国家各自在一种产品上有优势,另一种产品上为劣势;产品美国英国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61布(码/劳动小时)45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二、关于生产要素分析的历史发展(理论)1.绝对成本论理论观点:各国分别生产各自有优势的产品,通过交换取得绝对利益;决定产品优劣势的原因在于劳动力要素所带来的绝对生产率(或绝对生产成本)高低;问题:许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家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是否不可能参加国际贸易获得利益,与现实矛盾?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2.比较成本论/比较优势论提出者:英国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19世纪中假设前提(部分):2*2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投入(L);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均有优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均为劣势;产品美国英国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61布(码/劳动小时)42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2.比较成本论理论观点:各国分别生产各自相对有优势的产品,通过交换取得比较利益;决定产品优劣势的原因在于技术要素所带来的相对生产率(或相对成本)高低;问题:特别强调生产技术的差异,忽视了其他生产要素?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3.要素禀赋论(H-0模型)提出者:瑞典赫克歇尔,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20世纪中假设及理论观点(部分):2*2模型,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二种要素投入(K、L);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但两国使用相同的技术;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3.要素禀赋论(H-0模型)假设及理论观点(部分):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供给不同,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使不同国家不同商品的生产成本不同;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城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问题:采有静态的分析方法(一国不同生产要素的禀赋会变化)?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4.里昂惕夫之迷提出者:美国里昂惕夫,《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再考察》,《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检验分析》,20世纪中后期发现:实证考察了美国200多种产业;美国进口的商品是资本密集型的,出口的商品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与H-O理论相反;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4.里昂惕夫之迷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学者数据年份(Kx/Lx)/(Km/Lm)=(H-O预测:1)威特尼(Whitney,1968)18991.12里昂惕夫(Leontief,1954)19470.77里昂惕夫(Leontief,1956)1947/51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鲍德温(Baldwin,1971)1958/62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Sternand&Maskus,1981)1972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4.里昂惕夫之迷意义:提出了多种相关要素,如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逆转等概念;促进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更加全面的认识。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三、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一)生产要素分析在广度方面的扩展传统:资本、劳动、土地、自然资源为主新要素观点: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规模经济等;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三、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二)生产要素分析在深度方面的新发展1、生产要素的非同一性(异质性)传统理论假设每一种要素其本身都是同一的(等同的),新的观点是: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仅有数量供应的差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如劳动力的教育程度、技能及健康程度各不相同)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三、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二)生产要素分析在深度方面的新发展2、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动性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是一个变数,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和资本的积累等因素的变化,生产要素的禀赋也在同步改变;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三、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一)生产要素分析在深度方面的新发展3、生产要素配置比例密集性特征的变换(同种商品不同国家的横向比较)同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要素密集特征不同,如农产品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在美国的机械化生产下则是资本密集型的;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三、生产要素分析的新发展(一)生产要素分析在深度方面的新发展4、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密集特征的转移(同一国家在时间序列上的纵向对比)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影响着各种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从而使产品要素密集特征发生变化。如20世纪初时美国生产的轿车是资本密集型的,而现在则已变成技术密集型的了。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对要素分析的总结:1、对生产要素的分析总是伴随着对贸易的分析;2、生产要素种类由少到多,非自然、非物质的生产要素逐步增加;3、对生产要素的认识深度日益加强;4、对生产要素的分析趋向动态化;第四节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国际经济合作四、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1)各国或地区要素禀赋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在各国(地区)有差异;(2)各国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使各国对要素的需求、供给不同;(3)各国或地区间政府的干预(鼓励性干预措施);(4)追求高利润的结果;1995年若干国家的要素禀赋国家耕地(公顷/工人)劳动力(百万)有形资产(千美元/工人
本文标题: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9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