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新闻人物通讯写作隗合主题:从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看如何写好人物通讯。关键词:人物通讯;新闻;真实;细节;想象力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含义: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想要写好人物既要活灵活现地展现报道人物的精神风貌,即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又要写出一个让读者可亲可近可学的人物,即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还要巧妙地运用语言再现人物的形象,即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一个真真切切地人物才会树立起来。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可以升华读者的情感,悲时能催人泪下,喜时能愉悦开怀。那么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的艺术魅力缘于何处呢?1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好的人物通讯在打动读者的同时,还要反映出时代的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择一个准确、恰当的主题,才能将人物通讯写得深刻、生动,才能增强读者的吸引力。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是: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人物通讯要以写人为主,写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写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人物的本质意义。先进人物,不仅要写事迹、经历,而且要透过事迹和经历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灵魂之窗,思想之光。例如,二十届中国好新闻马婷-《凌晨三点的送饭人》中写到:10月20日凌晨两点,闹钟响了,按下闹铃,何萍轻手轻脚地起了床,另一间卧室里,女儿睡得正香。摸进了厨房,开灯。何萍从冰箱里取出白天准备好的牛肉、萝卜、白菜和皮牙子(洋葱),洗干净,切成小丁,然后再和在一起轻轻地剁碎。面是头一天就和好的,搓成条,切成均匀的面丁,擀开……一个半小时后,何萍的面前整齐地码出了300多个饺子。一半萝卜牛肉馅,一半白菜牛肉馅。烧水,下锅,煮熟,再准备蘸料———油泼辣子和醋,在泼辣子的时候,何萍还加了些炒芝麻,厨房里顿时充满了一股香气。为了保温,何萍把煮熟的饺子放进一个高压锅,把盖子扣紧。再把高压锅放进一个大塑料袋。出门的时候何萍看了一下表,表针指在三点四十分。等等。通过这砦描写,使报道的画面感强烈。全篇上下无直接描述她的品德如何高尚的词汇。和高调的华丽的辞藻。但却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浓浓的奉献请。人物通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采写对象自身的魅力,并非采访对象选得好,作者的眼光,观察的角度以及真实地再现人物内心世界也起到很大作用。《刘培亮:一个潜心培育油藏开发亮点的80后》他白净的脸,明亮的眼。身板、外表不像个山东汉子,行为、作风却是真真的山东硬汉,能吃苦又能勇往直前。刘培亮,像他的名字一样,在油田工作的六个年头里,培育了很多油藏开发的亮点。今年,他带领碎屑岩层内挖潜项目组细心研究,使塔河采油一厂4口老井增油上万吨,成为增储上产名人。大家说他是将工作放在心上,将心放在工作上的人。在刘培亮的世界里钢铁井架高高的竖起,而伸向天空的却是他通往理想的阶梯;圆圆的油管向大漠深处延续,而伸进泥土的却是他永不放弃探索的足迹……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一般说来,人物通讯主要是写模范人物的,所表现的模范人物愈真实,愈像,就愈有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通讯是所表现新闻人物的文字化的素描,是其基本相貌、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复印或传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采访对象的贴近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何所谓贴近?贴近,意思就是接近、亲近。也就是说,人物通讯的写作要完全忠实于新闻人物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贴近新闻人物的性格、身份、情感等等,写出真实可信的“这一个”来。“贴近”是新闻真实的必然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人物通讯的生命。“贴近”是新闻规律的本质体现。“贴近”也是增强新闻感染力的客观需要。宣扬先进典型人物的目的在于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增强人物通讯的贴近性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环节。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世间人世百态,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活轨迹,都有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在报道时,要注意寻找报道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据此提练报道主题,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真正是“这一个人”,是人物真实形象的反映,避免“千人一面”之流弊。在成功的人物通讯中,人物各具特点,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与记者根据人物特点确定主题,精心选材挖掘出这一个与其他人的“不同”来,很有关系。有了这个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的素材,一个鲜活的人物就会跳出来。普便存在的事例不能全面地展现一个人物,往往一些细小的情节才能把人物的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抓住细节,善于捕捉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是写活人物通讯的关键。抓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常常要有几根支柱,这就是能够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几个光彩的细节,人们读过这篇通讯后,久久不能忘记那几个细节。有了这几根支柱,这篇通讯就立起来了。可想而知,细节在人物通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3.1人物通讯有了细节,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典型,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动。3.2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通讯的可读性。人物通讯产生一般化、概念化的写作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缺乏细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精彩的细写,是顺应读者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剌激,使人物通讯吸引读者,强化读者的印象和记忆。人物通讯的写作注意事项(一)、请谁来当“新闻人物”选择人物,要注意如下标准:u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u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u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u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现人物的常用手法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4.借景写人采访前的准备一、打探好采访人的行程。有的偶尔来一次也是匆匆忙忙,很少有闲暇时间专门住下来接受记者长时间的采访。所以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事先了解有关信息,并抓住机遇,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二、准备好被采访人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采访对象如果没有一定的了解而直奔现场,这样的采访可能会闹笑话。三、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他们十分繁忙,应酬也多,不喜欢拖泥带水,要直接向对方说明来历,单刀直入,缩短采访时间,这会让对方刮目相看。四、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倾听十分重要,倾听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从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中可以找出感人的故事和细节,找出可以继续交流的、读者关注的话题。五、要学会随机应变。不管你事先采访提纲准备得多么充分,真正采访时,我们总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出乎我们的想像。这时候,就需要随机应变,抓住对方回答中的新线索、新疑问,继续提问。六、要有一点不怕碰壁的精神。七、采访要不卑不亢。采访领导,大都不会像想的那样一帆风顺。作为一名通讯工作者首先要学会与人交流要拉的下脸子,采访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是光荣的。。学会和工人们交流,我发现交流真的很重要不仅让我了解到各种施工程序了解采访也让我懂得了一种精神。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即客观地描述,而不随便下结论,或者评论;新闻中一般不使用评议性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作者的评述语言也极少,多讲究分析对比,然后自然将极其精练的评述语言自然落笔。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举例: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最高温度已达15℃,这是用数字进行限制;如果写成: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大家感到比前些日暖和很多,这就成了形容词性,不宜用作写新闻。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把一些事件或者现象以第三者身份客观描述出来,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确切、确切(比如,“近200吨”比“几百吨”,“30多厘米”比“几十厘米”要精确。)简练(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避免。)朴实(“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通俗(在写新闻时,用语不以作者的认识标准为准,也不以行业内的认识为标准,而应是最广大的读者认识为标准,对一些特殊用词,或者专有名词,应加必要的注释。)五大误区:1、人物故事切忌面面俱到(难以取舍,不分重点)2、环境描写切忌浓墨重彩(把握分寸,喧宾夺主)3、细节描写切忌浮光掠影(功底考验,白描手法)4、情境特写切忌胡编乱造(勤想、勤看、勤写)5、标题切忌冗长繁杂(特色的话语原汁原味)LOGOThankyou
本文标题:新闻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0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