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西文化比较为什么要学习中西文化比较这门课?一、绪论·背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中国面临的文化再造的现状和任务绪论·文化概念Culture: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愿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Culture在物质方面的内涵意味着耕作,在精神修养方面则涉及宗教崇拜。(agriculture\horticulture)16世纪:“thecultureofarts”\“mentalculture1690年法语《通用词典》解释: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文化: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是“文”和“化”的复合。文在《说文》中作纹,“化”有变、改、生、造化等意涵。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篇》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以柔远。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绪论·文明概念文明: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尚书·尧典》注疏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易经》“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也。”李渔《闲情偶记》civilization:与西方城市文化的兴起有关,因为其词根与civil即城市公民。资产阶级革命城市化。“开化的行为或状态”《法语词典》“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辞海》文化的概念据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认为文化包括一下三个方面:1、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是。宗教、艺术偏于情感;哲学、科学偏于理智。2、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的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等。3、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广义的文化)文化的性质与特征首先,可以把文化看做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的活动及其成果。从内部及形态入手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个大块。其次,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做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所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差异以及由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其三,文化还有其自身的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在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的行为。其四,文化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它能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方式是:濡染濡化enculturation或译为文化熏染)形成文化认同。第五,尽管一切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得承认一定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代人的文化模式曾经完全彻底地为下一代所继承。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完全封闭与自足的,都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他者的影响。二、中西文化探源第一节:河流与海洋——中西文化的自然地理基础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南道文明(东方)北道文明(西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把对文化产生影响的主要地理因素归结为三种类型:1、干燥的高地和广阔的草原。2、巨川大江流经的平原流域。中、印、埃及、巴比伦3、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古希腊罗马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五月花号·五月花公约1620年8月1日,一大群清教徒(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从德尔夫特、哈勒夫特等地远道赶来英国的普利茅斯港。他们明天将搭乘“五月花”号帆船到新大陆去冒险。经过三个多月的艰难航行,眼看快要到美洲了,船上一名叫威廉•布雷德福特的男子发起倡议:为了今后我们齐心协力建设共同新家园,我们应该订立一个共同的契约。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在1620年11月11日,船上仅存的四十一名成年男子一起商定了今后共同遵守的自治纲领,这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公约”。公约如下:“以上帝的名义•阿门。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我们的国王和基督信仰和荣誉的增进,我们漂洋过海,以在弗吉尼亚北部开拓最初之殖民地,因此在上帝面前结盟:同心协力为较佳秩序与生存建立一个文明政体。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要随时制定、拟定和设计那种公认最合适殖民地全体人民利益的公平法律、条例、法令、法规以及设立治理机构。我们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接下来是四十一名男子的签名。这个公约的意义在于:用文字形式确立了在上帝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同时制定了利益均沾,通过民主协商和契约形式来调整关系,达到双赢基本社会构架。也就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公约后来成为美国建国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献第三节:家国与城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本文标题:中西文化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1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