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谈中国诗钱钟书走进作者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37年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围城》长篇小说;《谈艺录》诗话;《管锥篇》文论;《七缀集》文论集。《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2、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3、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围城》的妙喻《围城》的妙喻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字音、释词•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客观全面深刻认识事物的方法•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8)阅读文章,思考问题:理清文章思路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1)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比较文学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2)(1)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3—7)(2)富于暗示性;(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8)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西诗有什么异同点?问题探究比较分析诗史外: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中:抒情诗—戏剧诗---史诗(无)篇幅外:主张诗歌要短中:比西洋的中篇诗中国的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韵味外:西方最为看重“言有尽而意无穷”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富有暗示性)风格外: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内容外: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相合中: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同同异同异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如何理解?课文精妙的比喻显出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大量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如何理解?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的本体是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如何理解?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如何理解?本句隐讽那些不懂西方文化却装懂的人。如何理解?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主题归纳:钱先生不愧为通晓拉丁、英、德、法、意、俄、捷文等语言和诗歌的伟人,所以他才有资格对它们的诗调和句式“作概论”。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拓展练习联系课文,比较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致大海》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致大海普希金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拓展练习联系课文,比较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致大海》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同:两诗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广阔浩大,反映作者宽广雄壮的情怀和非凡的气魄。《致》:对大海歌颂,对人生命运的慨叹,对自由的礼赞。•异:•《观》:体现中国诗讲究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含深远意味。•《致》:篇幅较长,抒情热烈。•《观》:体现中国诗暗示性特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博大胸襟,吞吐宇宙大海的象征。•《致》:体现西方诗直抒胸臆的特点,“我多么爱你的回音,你悠远的声调,空谷的哀鸣,还有你反复无常的咆哮,和那黄昏时的宁静。”对比鉴赏中西方两首爱情诗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我的情人的消息(泰戈尔)我的情人的消息在春花中传布。它把旧曲带到我的心上。我的心忽然披上翼望的绿叶。我的情人没有来,但是她的摩抚在我的发上,她的声音在四月的低唱中从芬芳的田野上传来。她的凝望是在天空中,但是她的眼睛在哪里?她的亲吻是在空气里,但是她的嘴唇又是在哪里?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相比,大体上说,西方文学显得直截了当、率性,中国文学则委婉曲折、含蓄深沉;西方文学倾向于锋芒毕露深刻广大,中国文学则倾向于绵里藏针机智微妙;西方文学尚一泻千里的铺张,中国文学则尚尺幅万里的浓缩。-------《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本文标题:谈中国诗(梅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1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