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_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
2010年第1期(总第360期)No.1,2010General,No.360EDUCATIONALRESEARCH1994年10月,在日内瓦由国际教育局组织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会议主题就是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ding),提出通过教育来促进和平与民主,重申了“和平文化”(cultureofpeace)的思想。[1]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态度、能力以及与人交往、与人共处的能力,使学生在日益国际化的社会里与他人共同生活、相互合作,成为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使命和目标。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开始倡导培养地球村市民的素质,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到国际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中。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培养地球村市民(世界公民)的教育使命和重要课题。为此,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发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它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人们的相互理解为目标,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具体到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以“公正”和“共生”为目标的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共生”在于尊重人间的差异性,“公正”在于追求人间的平等性。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知识,在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具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熊梅李水霞[摘要]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具体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国际理解教育目标,各目标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六大中心概念”、“五大学习领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主要采取综合主题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坚持按照文化领域确定学年综合主题单元;按照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统整相关的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关键词]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作者简介]熊梅,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李水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长春130024)*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规划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项目批准号:06JA880014)的系列成果。——50备跨文化交际技能,形成和平、民主、发展的全球视野和胸怀,能够从全人类发展和全球进步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此,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如下。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具有面向他人的共感性,接受世界与自我的关系的意识;具有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具有正义感,能够与不同伙伴共同生存;能够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愿望。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互依存性、文化性、稀少性、公正性、纠纷性等中心概念;了解和掌握权利、原因、结果等关系概念;了解世界各种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性的知识;理解世界的人口、贫困、环境等是地球社会所面临的现实性课题;了解和掌握地球社会诸课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性;认识世界的关系,理解地球社会诸课题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关系;为了促进世界诸问题的解决,思考我们国家和民族能够做出哪些贡献的知识和技能。3.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和掌握搜集、选择、归纳、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学会和掌握批判地分析、多角度思考、选择与判断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和交往的能力;学会和掌握总结和表达的能力。在三维目标中,各个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基础的。在态度目标与知识和技能目标之间,知识目标中的“了解世界各种文化,理解世界的多元性”,与态度目标的“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的多元性”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的。没有“审视自我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作为基础,即使是了解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也只是单纯地限于知识表面的了解。只有建立在容纳他人态度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地理解世界的文化,并由此产生与世界异文化民族共生的心理。而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则是,过程与方法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过程与方法又是有效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和手段。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六大中心概念”[2]、“五大学习领域”。(一)六大中心概念1.相互依存性从全球教育意义上讲,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没有国际协作是难以克服的,因此,要使学生认识与理解每个人和每个国家的作用对于整个地球和世界的影响,确立相互依存的意识和观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2.文化多元性价值观、信念、习惯、传统、言语、技术、制度等文化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特征。要立足地球的视野和地域的角度,使学生掌握价值、规范、生活方式等概念,认识和了解其不同特质。3.社会公正性公正是人类社会所应该追求的基本理念。教育就是要广泛普及有关个人、地区、国家等地球规模的公平或者人权,改变地球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使学生树立为了世界的公正应该尊重所有人的权利,保障必要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意识。4.纠纷性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对立和纠纷,纠纷包含了产生在个人、集体、国家等各种层面上的不一致、紧张、对立、抗争等。要使学生把握与纠纷相关的概念,明晰纠纷的原因,从国家地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本国与邻国之间应该解决的诸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5.变化性变化是所有生命体和事物的普遍现象,是学科领域中不可回避的概念。与变化相关的概念,是使学生认识原因和结果、信息化、公正等。变化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应该使学生了解本国社会以及所处的社区、学校发生的变化。6.稀少性稀少性是针对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满足人类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言的。稀少性是基本的经济概念,它是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础,是认识和理解开发问题、环境问题等不可缺少的概念。地球资源的稀少和奇缺,要求我们增强珍惜资源、保——51护资源的意识和观念,为人类的生存和未来着想。(二)五大学习领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与建议,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可分为如下五大学习领域。1.民族文化理解认同本民族文化,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等。包括本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本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2.异文化理解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以宽容、开放的视野去正视差异,尊重、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3.人权教育人权教育是关乎人类尊严的教育,通过人权教育,不断探索尊重人类尊严的行为法则,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尊严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4.和平教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和平氛围的创造是以对人的尊重以及对主权国家的理解、团结和宽容为前提的,人类要想实现持久和平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通过教育的途径,培养人类“真正理解”的理念,发展起追求和平的理性。5.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着眼点,实现人—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环境教育的三个视点是:关于环境的教育(知识与技能),为了环境的教育(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在与环境中或者通过环境的教育(素材)。三、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组织设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世界各国要将国际理解教育这一专题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计划和教师培训课程之中,使学生认识和懂得“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题”,“为什么要成为地球村的市民”。因此,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纳入到学校课程计划之中,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目前,从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实施情况来看,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课程类型:一是分科课程模式,专门开设一门新兴的学科“国际理解教育”;二是学科渗透模式,在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四是综合统整模式,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将相关学科内容统整起来。这几种模式类型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我校结合中国小学教育的实际,重点研究和探讨了综合主题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和类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如下基本原则。(一)按照文化领域确定学年综合主题单元按照国际理解教育的五大学习领域,结合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特点,我校确定了各学年的综合主题单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以植物、游戏、节日、饮食、汽车、和平等为内容领域的综合主题单元,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原点,立足于国际、世界的视野,开展综合主题学习,每个学年主题确立为“从……看世界”。一年级的综合学习主题是“从生态园看世界”,以培养一年级儿童喜欢植物为出发点,开展环境教育和共生教育。二年级的综合学习主题是“从课间游戏看世界”,以培养二年级儿童喜爱游戏活动为出发点,开展游戏文化的国际理解教育。三年级的综合学习主题是“从校节看世界”,以培养三年级儿童喜爱校节为出发点,开展节日文化的国际理解教育。四年级的综合学习主题是“从吉菜看世界”,以培养四年级儿童喜爱家乡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开展饮食文化的国际理解教育。五年级的综合学习主题是“从一汽看世界”,以培养五年级儿童喜爱汽车为出发点,开展产业经济文化的国际理解教育。六年级的综合学习主题是“从八大部看中日关系”,以培养六年级儿童对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学校的原校址是伪满时期的“八大部”之一为切入点,通过“八大部”的综合主题学习,进行和平文化的国际理解教育。(二)按照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内容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对儿童进行民族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渗透和理解,这就需要在组织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既要立足地域、民族、国家的视角,又要立足国际、世界的视角,将近景和远景有机结构起来,才能有效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近景组织的原则是以本国文化为中心的同心圆组织方式,远景组织的原则是以全球文化为组——52织原则。我校采取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将同心圆式和全球式结合起来,能够克服各自的弊端。因为以共生为目标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实施,需要考虑“体谅对方”或者“使对方了解自我”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是学习全球问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同心圆式的内容组织形式,只能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而缺乏对于“体谅对方”和“使对方了解自我”的异文化的理解。因此,需要将近景和远景这两种组织方式有机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我校在组织各学年主题内容时,首先,按照同心圆方式,以地域文化为原点,由近及远,逐步将学习的内容扩展到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即按照“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这一条主线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综合主题学习。如“从吉菜看世界”主题,即是从家乡地域的饮食文化“吉菜”学习着手,逐步扩展到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再到世界特色的饮食文化。以自我存在的方式为中心来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其次,按照交叉式组织学习内容,学生在地域文化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以横断的视野来认识和思考问题。它是建立在他者的基础上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较之同心圆式的课程建构是一大进步,使人类摆脱了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走向相对主义。再次,以全球式来组织内容,即以“宇宙船地球号”的视点来审视和思考地球性问题的课程构成方式,从全球和世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类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超越了自我中心的同心圆式和相对主义的交叉式的视野,关注人类的共生问题。通过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内容组织方式,使学生能够由近及远地认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在比较中增强国际理解的意识。(三)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统整相关的学科课程我校以生活科、综合实践活动两大综合课程为核心课程,按照相关的内容统整学科课程,从而达到相互整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学年综合主题内容体系。以生活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平均
本文标题:_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5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