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炎症(病理学基础教学课件)
炎症2020/1/252前言名称来由:原意表示患病部位发热,好似火焰燃烧。公元前38年,古罗马蔡里萨斯(Celsus)提出:患病(体表)部位:发红、肿胀、发热和疼痛以后伽伦(Dalen)附加第五个:官能障碍人体75%疾病为炎症性命名法:器官名称+“炎”2020/1/253炎症概念: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本质:以防御为主。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等。2020/1/254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机械力温度放射线强酸碱其它免疫反应致炎因子机体反应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变质渗出增生体温调节血液单核巨噬系统神经内分泌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系统功能h实质器官病变全身表现局部表现2020/1/255目录2020/1/256一、炎症的原因⒈生物性因子: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寄生虫2020/1/257一、炎症的原因⒉物理性因子:紫外线、烧伤。2020/1/258一、炎症的原因⒊化学性因子:2020/1/259一、炎症的原因⒋异常免疫反应:异常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害而引起各种类型的免疫反应性炎症。病理变化目录2020/1/2511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㈠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的变性和坏死⒈形态变化:⑴实质:实质细胞变性、坏死⑵间质:胶原纤维肿胀、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毛细血管损害。⒉代谢变化⑴分解代谢↑→H+↑→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不利于白细胞活动⑵组织内渗透压↑⒊炎症介质形成和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2020/1/2512炎症介质概念: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作用:血管扩张,通透性↑,趋化作用,发热,疼痛及组织损伤等。种类: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详见下一页)2020/1/2513主要炎性介质及作用来源种类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趋化作用组织损伤发热疼痛肥大细胞、血小板组胺++肥大细胞、血小板5-羟色胺++细胞质膜磷脂成分前列腺素+++++白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三烯++中性粒细胞溶酶体成份+++T淋巴细胞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质缓激肽+++补体系统补体C3a、C5a+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多肽++纤溶系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白细胞氧自由基+2020/1/2514㈡、渗出:1.炎性充血:2.血液成分渗出:1)液体渗出:2)细胞渗出:3.炎症细胞种类:2020/1/2515㈡渗出⒈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充血、淤血。⒉血液成分的渗出(血管通透性增加)⑴液体渗出──炎性水肿引起液体渗出因素:1)是血管壁通透性;2)淤血;3)组织渗透压↑(渗出液与漏出液区别见下页)2020/1/2516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蛋白量25g/L25g/L细胞数0.50×109/L0.50×109/L比重1.0201.012粘蛋白试验(Rivalta)阳性阴性凝固性能自凝不能自凝透明度混浊澄清2020/1/2517⒊渗出液的意义:⑴有利:①稀释毒素,带走有害物质,减轻损害。②带来抗体,补体等杀菌物质和营养物质。③渗出的纤维素,有利于WBC吞噬和组织修复。④渗出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可刺激体产生免疫。2020/1/2518⒊渗出液的意义:⑵不利①渗出液太多,压迫器官,影响功能。②纤维机化,引起粘连。2020/1/2519⑵细胞渗出──炎性浸润1.白细胞靠边、附壁和游出充血→淤血+通透性↑→WBC壁立→阿米巴样运动→WBC游出2.趋化运动:游出血管的WBC主动向某些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趋化运动。阳性趋化物(或趋化因子)3.③吞噬作用:2020/1/2520⑶炎症细胞的种类,功能及临床意义2020/1/2521类别来源及形态功能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血液核分叶状,2~5叶,胞质内有中性颗粒运动活跃,吞噬力强,能吞噬细菌、组织碎片、抗原抗体复合物,崩解后释放蛋白溶解酶,能溶解细胞碎片、纤维蛋白等;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见于急性炎症,特别是化脓性炎症时,称急性炎细胞,寿命短,只有3~4天,变性坏死后成为脓细胞。2020/1/2522类别来源及形态功能临床意义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血液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核椭圆或肾形运动及吞噬力很强,能吞噬中性粒细胞不易吞噬的非化脓菌、较大组织碎片、异物、可演变为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等;能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发挥免疫效应,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结核、伤寒等)以及病毒、寄生虫感染时。2020/1/2523类别来源及形态功能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血液核分叶少或杆状,胞质内有大量粗大嗜酸性颗粒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及组胺。具有抗过敏作用,见于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急性炎症后期。2020/1/2524类别来源及形态功能临床意义淋巴细胞血液及淋巴组织体积较小,圆形,胞质很少。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致敏后产生淋巴因子,杀伤靶细胞;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主要见于慢性炎症时,称慢性炎症细胞;亦见于病毒、立克次体和某些细菌感染时;与机体免疫反应关系密切。2020/1/2525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类别来源及形态特征功能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血液核分叶状,2~5叶运动活跃,吞噬力较强;崩解后释放各种酶(酸性水解酶等)和内源性致热原急性炎症炎症早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液和组织积大,胞质丰富核椭圆或肾形运动及吞噬力很强;吞噬中性粒细胞不易吞噬的非化脓性菌、较大组织碎片、异物,可演变为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等。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结核病,伤寒);病毒、寄生虫嗜酸性粒细胞血液核分叶少或杆叶运动能力弱,具有一定吞噬力;吞噬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寄生虫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淋巴细胞浆细胞血液及淋巴组织积小,圆形胞质很少,B细胞转变来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致敏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慢性炎症,见于病毒、立克次体和某些细菌感染嗜碱性粒细胞血液及结缔组织嗜碱性颗粒、异形颗粒受炎症刺激时细胞脱颗粒,释放肝素;组织胺;5-羟色胺变态反应性炎症2020/1/2526㈢增生⒈增生成分: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炎症细胞)⑵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纤维母细胞)⑶原有组织(如肝细胞,上皮细胞)⒉增生作用:⑴使炎症局限化⑵参与组织修复⑶为炎区细胞浸润提供来源致炎因子崩解产物理化因子WBC崩解物促生长物质巨噬细胞血管内皮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增生产生刺激2020/1/2527增生变质渗出2020/1/2528渗出炎性水肿压迫V→缺氧→代谢↓组织渗透压↑通透性↑炎C浸润增生三种病理变化相互关系变质2020/1/2529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机械力温度放射线强酸碱其它免疫反应致炎因子机体反应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变质渗出增生体温调节血液神经内分泌单核巨噬系统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系统功能h实质器官病变全身表现局部表现2020/1/25302020/1/2531㈠、局部表现⒈红:⒉肿:⒊热:⒋痛:⒌功能障碍:2020/1/2532三、炎症的临床表现㈠局部表现⒈红:局部充血⒉肿:⑴充血;⑵渗出(炎性水肿,炎细胞浸润);⑶组织细胞变性肿胀;⑷组织细胞增生⒊热:⑴动脉性充血;⑵代谢↑,产热↑;2020/1/2533⒋痛:⑴代谢↑→H+、K+→刺激神经末梢;⑵炎症介质刺激;⑶局部肿胀,组织张力↑,压迫神经末梢⒌功能障碍:⑴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代谢障碍;⑵渗出物压迫、阻塞;⑶局部疼痛三、炎症的临床表现2020/1/25341.发热:2.白细胞变化: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4.实质器官病变:2020/1/2535㈡全身反应⒈发热:致炎因子→粒细胞→内源性致热原→体温中枢→产热↑+散热↓→体温↑↑有利:⑴代谢↑,抗体↑⑵吞噬细胞数量↑,功能↑,⑶肝解毒机能↑⑷是疾病的信号有害:⑴体温过高,脑细胞变性⑵发热过久,体力消耗,抵抗力↓2020/1/2536⒉白细胞变化:(15~20)×109/L⑴中性粒细胞↑:提示急性炎症化脓性炎症;感染严重时,出现核“左移”,胞浆出现毒性颗粒⑵淋巴细胞↑: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⑶嗜酸性细胞↑:过敏性炎或寄生虫感染⑷伤寒、流感,WBC↓↓2020/1/2537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主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⒋实质器官病变:心、肝、肾、脑等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2020/1/2538四、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按病程分类㈠急性炎症㈡慢性炎症按病理变化分类㈠变质性炎症㈡渗出性炎症㈢增生性炎症2020/1/2540㈠急性炎症特点如下:①、病程短,1个月②、起病急,症状明显③、病变以变质、渗出为主,渗出为中性粒细胞为主④、发展迅速2020/1/2541㈠、急性炎症类型:⒈变质性炎⒉渗出性炎⑴浆液性炎⑵纤维素性炎⑶化脓性炎⑷出血性炎⑸卡他性炎⒊增生性炎I.表面化脓和积脓II.蜂窝织炎III.脓肿2020/1/2542⒈变质性炎⑴病因:毒素、病毒,变态反应及传染病⑵部位:心、肝、肾、脑、脊髓等⑶病变:变性、坏死⑷举例:乙脑、肝炎、阿米巴病2020/1/2543⒉渗出性炎症⑴浆液性炎症①渗出成分:浆液(血清)含白蛋白多,纤维蛋白WBC少②部位:皮肤(烧伤)、粘膜(感冒)、浆膜(积液)③病程:急性或亚急性④后果:吸收消散,大量积液可影响功能2020/1/2544⑵纤维蛋白性炎症①渗出成分:大量纤维蛋白渗出(主因通透性↑↑)②部位:粘膜(白喉及菌痢的假膜性炎);浆膜(绒毛心);肺(大叶性肺炎)③病程:急性或亚急性④后果:少量可溶解吸收,假膜脱落可形成溃疡,机化可引起粘连2020/1/2545⑶化脓性炎症:③分类:I.表现化脓性炎症和积脓;II.蜂窝织炎;III.脓肿;②特点:Ⅰ、多由化脓菌引起;Ⅱ、有脓液形成;Ⅲ、脓液成分:坏死组织、脓细胞、细菌和浆液等。Ⅳ、化脓:中性白细胞崩解后释放蛋白溶解酶,将炎症灶内坏死组织溶解液化过程。①概念:以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2020/1/2546Ⅰ、表面化脓性炎症和积脓A、表面化脓:指发生于粘膜或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如化脓性尿道炎,流脑等。B、积脓:指体腔或管腔内有脓性渗出物积留,如输卵管积脓。2020/1/2547Ⅱ、蜂窝织炎A、细菌:溶血性链球菌(产生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B、病变部位:疏松组织(皮下,筋膜,肌间,阑尾)C、病变特点:中性白细胞弥漫浸润,炎症不易局限,范围广,与健康组织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且明显。2020/1/2548Ⅲ、脓肿概念: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症。A、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B、部位:皮下、肺、肝、肾、脑等器官。C、特点:中性白细胞集中浸润,炎症局限,界清,形成充满脓液的脓腔。脓肿破溃可形成溃疡、窦道或瘘管。2020/1/2549⑷出血性炎症:•因血管壁严重损伤,通透性明显升高,有红细胞漏出的炎症称之。常见于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鼠疫)和恶性肿瘤等。2020/1/2550⑸卡他性炎症概述:发生在粘膜,不引起组织破坏,轻度渗出性炎症。部位: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分类:浆液性卡他(感冒初期流鼻涕);粘液性卡他(菌痢);脓性卡他(化脓性支气管炎);脱屑性卡他(霍乱)2020/1/2551⒊增生性炎增生性炎多为慢性,但也有急性的,如急性肾小球肾炎,伤寒病等。2020/1/2552㈡慢性炎症特点:⒈病程长,6个月;⒉起病缓慢,症状较缓和;⒊病变以增生为主,渗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⒋抵抗力↓,可急性发作。2020/1/2553㈡、慢性炎症类型:1.一般慢性炎症:1.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瘤2.肉芽肿性炎:1)感染性肉芽肿:2)异物肉芽肿:2020/1/2554⒈一般慢性炎症特点⑴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增生;⑵被覆上皮、腺上皮和实质细胞增生;⑶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2020/1/2555⑴炎性息肉:由局部腺上皮、腺体、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带蒂肿块,突出于粘膜表面。⑵炎性假瘤:慢
本文标题:炎症(病理学基础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6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