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论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
论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摘要在儿童时期人的想象力是最活跃的最天真的也是最淳朴的,在童年时期我们有着极强的好动性以及好奇心。对事物的印象也都是千奇百怪的,所以好的幼儿园游戏环境,可以激发儿童更多的潜能,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发展的根本途径。“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室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但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幼儿园的空间设计必须以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为目的,即为幼儿开设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幼儿园是促使幼儿实现从“生物人”到“社会人”转变的场所,现代幼儿园应是更加注重幼儿在空间中行为、生理、心理因素;注重空间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关键字:幼儿园、交往空间、建筑尺度、安全性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1838年,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布兰肯堡办了一所学校,专收3—7岁的儿童,学校没有命名。有一天,他与朋友在河边散步,忽然想到“Kindergarten”一词,是“儿童花园”之意,于是他就以此为他创办的学校命名,这就是“幼儿园”名称的由来。儿童时代是生活的开始,是生命过程中珍贵的回忆。孩子们从母亲的环抱中走进幼儿园,开始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与伙伴共同学习、游戏,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幼儿园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进行新生活的空间,也为他们提供了开始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这里,开始出现了喜欢与不喜欢的小朋友,出现了多角度的生活,围绕自身的社会环境逐步成型。虽然对于儿童来说,还不能对这一阶段的思维过程做出清晰地判断,但幼儿园的生活经历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毫无疑问地发挥着“潜”作用。1.2研究的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种能够弥补现状中的差距与不足,适应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的幼儿园模式。论文从幼儿园儿童的交往空间构成开始分析,围绕着幼儿园的游戏场所设计、动线设计以及安全性设计展开讨论,将幼儿园中的功能、形式、结构、文脉、人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密切关联并相互融合,用全局的眼光把握各个环节,营造出一个趣味十足的儿童世界。1.3研究的意义寓教于游戏之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如果游戏变成一种强制的教育手段,不符合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使孩子失去游戏的乐趣,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甚至损害了儿童的健康。儿童成长过程中,每一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环境,尤其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接触的环境对一生都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设计不仅仅是普通的室内设计,而是一个游戏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一系列满足儿童需要的场所设计。站到幼儿园孩子的角度因地制宜地为他们创造一个在生态上合理的整体环境,是本文意义所在。第二章幼儿园交往空间的构成及设计交往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关系,保持社会有机体稳定发展的纽带。但是,交往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迄今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似乎交往仅是成仁之间的一种交际行为,显然,这一观点是有其局限性的。通常,幼儿在初入园时,都具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通过集体生活的磨练,幼儿逐步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产生了友爱和加入集体的要求,并逐步建立起同他人一致的目标和遵守共同生活的一些准则,从而逐步培养起社会生活的习惯和态度,初步完成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过渡。2.1幼儿园交往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交往是一种复杂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过程,其内容和形式可以因人的活动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认为,交往应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与属性,即开放性、协调性、互补性和反射性。我国现有的幼儿园大多采取严格的分班管理制度。各有各的单元,各据各的场地,各司其教,互不往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空间组合多是分割和封闭的。再加上过分强调卫生和安全方面的原因,基本上排除了班际和园际间的交往的可能。这种封闭的建筑模式,实际上限制和束缚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的研究证明,孩子只有同孩子们在一起,在小伙伴中生活、游戏,才能健康成长。在不同年龄的儿童交往中,较大的儿童通常起榜样的作用,常被较小的孩子所模仿。反之,这种模仿又对较大的儿童产生积极地刺激,促使更好地表现自己。这两方面的作用都对幼儿的能力提高和心理发展起到了良性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这种激励作用,应成为幼儿园交往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的许多幼儿园建筑结合垂直和水平的交通,使各班在空间上和视觉上得以流通。另外,为了强化这类幼儿互教行为的作用,对于空间接近和协同游戏的可能也应给予一定的考虑。因此幼儿园交往空间的设计要为开放式教学创造相宜的环境,即开敞的空间形式,使各班在空间与视觉领域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对流性,并努力促成自由接触、空间接近、协同游戏和视觉交往的发生,使各种交往活动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2.2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突破孤立、封闭的班组空间,改变传统的纯交通的走廊联系各个部分,围绕多功能厅来组织空间是许多国外开放型幼儿园平面布置常用的手法。原来的通行空间转化成孩子们游戏。社交。互教的综合性公共空间,这样既扩大了儿童们的活动范围,而且还增加了不同年龄段孩子们间共同交往的空间,形成充满生机的孩子们的天地。兴趣角是进行开放式教学和自由交往的重要空间。1.图书角这里是安静的角落教室,可以给幼儿讲授语音、算术等;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或听录音,建筑空间应该精心划分,采用虚拟空间的设计手法。用墙、隔断、书柜、天棚或地面的升降来限定领域,给人一种舒适和独立的感觉,幼儿可以坐在踏步上看书、听讲、2.美工角艺术活动能给幼儿成就感和被承认的感觉,能使他们感到自信。加强这种感觉的做法主要是展览孩子们的作品,所以,美工角不仅仅是个创作的地方,还应该是幼儿间互相欣赏的作品空间。画板可直接做在墙上,这样可在较少的空间内提供更多的工作面积,并且画板又是互相欣赏作品的展板。此外,还应有张大桌子,供较多的幼儿进行集体创作哦或其它手工。美工角应有界限分明的入口,有供洗手、洗画笔的水池,还要有一定的存放纸张、颜料、胶泥和各种工具的储藏空间,储藏柜也可用来划分空间。3.小商店“逛商店”、“买东西”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活动之一。在幼儿园里,简历“小小商亭”让幼儿自己分别担任扮演售货和买货的角色,从而让他们了解简单的商品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4.家庭角“过家家”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因它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联,同时还使幼儿有机会建立有关家庭的概念。通过幼儿与教师在游戏中的体验,他们了解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衣、食、住等物品有关的作用和名称、色彩、作用技巧等。家庭角的居室应有幼儿尺度的双人床、储物柜和梳妆台等;厨房要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幼儿尺度的灶具、冰箱、洗涤槽和各种炊具等。5.积木角大型积木往往需要较宽敞的空间,许多幼儿园都将它布置在音体教室内。积木角应避免主要交通线设计,但应向公共活动区敞开,这样,搭好的积木不会受其它活动影响。6.玩具角每班配备种类较全的玩具是不现实的,少了无法适应幼儿喜新厌旧的习性,讲全园经费集中,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玩电动玩具需要较多的指导和演示,大、小孩子在一起,能充分发挥幼儿间的互教作用,也是培养他们交往能力的好机会。2.3幼儿园交往空间的尺度确定1.交往空间要切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过于空旷的空间、熙熙攘攘的大团体,对小班幼儿的交际能力及组织游戏的能力是不适宜的。而小尺度、多选择和富于变化的空间环境,则更能适应其兴趣转移快的特点,能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和游戏的趣味。对于大、中班而言,不仅需要有趣的小角落,还常常需要便于群体活动的较宽敞空间、开敞的多功能厅等。2.交往空间要满足私密感的要求幼儿也有私密性的要求,他们更喜欢成人进不去的角落,钻进洞穴空间玩耍,是儿童的共同癖好。他们力图为自己和伙伴们找到或创造一个特殊的地方,他们总想发掘出一个具有儿童尺度的“小天地”。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亲切感是仅有1.2m高的、能彻底把成人排斥在外的小空间。3.小尺度交往空间的限定私有空间因干扰而变成交往空间,交往空间因干扰而变成公共空间。显然,增强交往空间的内聚力,减少干扰的关键在于领域性、足够的空间和空间感。划分领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大致归纳几种常见的方式。1.用家具分隔的灵活的开放空间领域性强,与周围其他活动区域在视觉上有所分割,且能自由流动。这种分隔方法一般有可移动和半固定两类,限定方法灵活多样,易于随活动内容组织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2.分成一系列小的开敞空间个部分由固定的领域,家具比较固定,使用方便,但空间适应变化的幅度较小。各领域开敞成都大,在视觉上有交流。3.完全开敞的开放空间适用于多功能空间内短时间内划分。通常是随幼儿或教师把物品放在临近的地上或桌子上时,活动中心便被限定。其特点是空间开阔,自由度大、管理方便,但主要问题就是干扰大,在重叠区易引起冲突,缺乏领域性等。4.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用几种方法在一个大空间里同时形成几个效果,完全不同的活动区域,适应变化的弹性较大。5.其它的限定方法除上述之外,加强领域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照明,可创造一个与周围明暗不同的环境;地面涂不同的色彩,也是一种划分视觉领域的途径;局部下沉或上升的地面,都能加强空间感等。第三章幼儿园空间安全性设计幼儿的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首先表现在行为对于空间的被动性:一是好动而稳定性差,有赖于环境为其提供行动的支撑;二是好奇而持续时间短,环境的趣味性因素在其兴趣转换过程中,对下一兴趣中心的形成起诱导作用;三是游戏时姿势趋于席地缘墙,更是直接表现出对于环境的依附。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对空间的认识不成熟,还处在孤立片面状态,缺乏时间的连续性,在时间的间隔下,他们无法将各个单独的部分连接成整体,因此不能预料相邻处的障碍和危险,进而表现出行为对于空间的某种超越性来。这种行为对于空间的被动型和超越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建筑的安全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像成人活动场所那样仅以某些硬性规定来处理就可以万无一失的。因此幼儿的安全性设计除了硬的规定外,还必须贯穿以“软”的理念。所谓“软”,不仅仅是柔而已,还包含弹性的意思:能够允许行为一定程度上的超越而人不会受到伤害。3.1环境的无障碍性(1)平整性幼儿活动时喜欢跑、跳、追等,速度不易控制,平衡能力差,顾及不到场地的许可与否和周围的障碍物。因此作为承载活动的主要界面楼地板应平整,尽可能避免凹凸的布置。比如卫生间地面较滑,凸起的大便蹲位及小便槽就较为不利,因为卫生间大都面积小,陈设多,幼儿倒退及转弯余地小。另外,不同界面之交角处应为圆弧形。幼儿活动所及的界面应采用有相当柔软和防滑的材料,并在墙面隔板的适当高度设置拉手。(2)趋地性幼儿并无把握空间整体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二层甚至更高,而且半数较多,规模宏大,疏散的路线可以说是“曲径通幽”,从活动的楼层房间通过长而曲折的走廊折至楼梯间下来,对幼儿来说未免复杂,疏散时可能出现混乱而影响安全。如果采用幼儿喜欢的滑滑梯连接上下层楼地面或与楼梯结合,增加空间的趋地性,减少空间的层次,削弱高度对于空间的影响,则不仅使空间产生相当大的趣味,同时也利用这种趣味引导幼儿从自己熟悉的地方直观地疏散,无疑增加疏散的可靠性。(3)回旋的余地由于互相连接的房间根据功能要求相互封闭并且可能具有不同的交通方向性,出入口往往是交通冲突的焦点。如果有足够的交通缓冲和回旋余地,就能为幼儿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回旋半径,避免转弯过急而摔跤或迎面相撞;同时也为幼儿同时性观察相邻处的情况提供方便。3.2行为引导(1)行为限制行为的引导也包括对不当行为的限制。幼儿对空间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因此其行为的发生并不一定具有相应的空间条件,这种情况下的行为应当得到控制。(2)行为的诱导考虑到趣味性对于幼儿的作用,可以通过环境的趣味性设计来调整幼儿的注意力,诱导其行为与空间一致。当安全性措施以趣味性形态出现并足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时,才会产生较大的效力
本文标题:论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8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