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体能训练体能的概念人体活动的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敏捷及柔软性等机体能力。包括:健康体能、运动体能健康体能身体组成肌力耐力柔软性运动体能速度协调性平衡性体能的意义12345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战斗战斗/训练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预防伤病延长军人的最佳身体状态时间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运动性疲劳判断1、根据各种自觉症状如疲乏、头晕、头悸、恶心等。2、根据疲劳的客观体征如面色、排汗量、呼吸、动作和注意力等。3、根据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情况如心率、心电图、反应时、肌腱反射、肺活量、血压、握力和尿蛋白等。消除疲劳的常用措施疲劳是运动负荷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训练是以疲劳为媒介而不断提高身体训练水平的。如果强度较大的运动后,不能采取消除疲劳的适当措施,疲劳就会积累,不仅使运动成绩下降,还会成为疾病或伤害事故的原因。1、睡眠2、积极性休息3、按摩4、物理疗法5、营养与药物6、心理恢复法7、氧气及负离子吸入法传统的超量恢复规律超量恢复规律:运动时物质的消耗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消耗越多,恢复过程中获得超量恢复越明显。原来水平运动休息超量恢复在原水平波动超量恢复理论认为:“物质能量的贮备超过原来水平,从而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因此,“从理论上说,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效果最好”。即“如果在前次负荷后机体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以负荷,会使机能水平不断提高”。据此,在运动训练中,消耗与恢复的关系,人们常形象地理解为如图3所示。图3传统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示意图图3—1图3—2图3—3方块表示训练课图3-1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太长,在超量恢复后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机能水平得不到提高;图3-2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太短,未完全恢复阶段就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机能水平不断下降;图3-3表示两次训练的间歇时间适宜,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训练,人体机能水平不断提高。对超量恢复训练理论的再思考有研究证实,每次重复工作,若在不完全恢复期进行,这种负荷将引起机体机能明显的变化。若在数次重复以后,再给予一较长休息期,其超量恢复将更为明显,负荷工作与休息期的良性效果也将较高(图4)。图4数次不完全恢复训练累回超量恢复示意图在国外,这一原则,已广泛应用于发展专门耐力的新的训练方法和发展力量的周期训练方法中。而且,这一方案不仅适用于一次训练课中,亦适用于周、月、年训练方案中。因此,人体在每个周期训练中,机能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建立在承受不断增大的运动负荷刺激后,使机体机能不断超越旧的适应、产生新的适应所形成的递增超量恢复累加而实现的。运动技能1.何谓运动技能?所谓运动技能,就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运动方式。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自动化过程四个阶段。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训练在学习动作的泛化过程、分化过程阶段,应充分利用视觉的反馈作用,加强示范与模拟练习,不断强化视觉与本体感觉之间的沟通,但应注意不要过多地抓细节。在学习动作的巩固过程、自动化过程阶段,应多运用语言反馈信息,以及非固有的、累积的反馈信息,扩大注意力去适应环境,强化动作与思维的沟通,抓细节。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对初学者不应过多地给予阴性的反馈信息(即强调其错误的一面),而应当经常给予阳性的反馈信息(即肯定其对的或正确的一面),多用“应当怎样做”而少用或不用“不能怎样做”一类语言。对高水平人员可以直接指出其错误。在每次训练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去做回忆,写训练日记,通过反馈和强化,加深对教学训练主要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训练效果。不同目标定向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任务定向自我定向对活动的理解努力尝试,提高与别人相比,技能与体能超过他人参加活动的目的给自己或他人带获取高声誉来益处和个人利益对体育道德的服从体育道德,认可欺骗和态度反对欺诈有意攻击运动乐趣成败均能体验内根据胜负评在运动乐趣价乐趣对比赛的态度把握自我、过程自我中心、和努力看重结果
本文标题:军人体能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9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