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马列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二、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积累”。两方面的积累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的,它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四、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哲学对象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确定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哲学的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强调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形成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体系。五、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观,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与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善心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六、什么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认知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把自己的哲学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知的基础,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并以实践为认知的目的。从这里出发,马恩进一步分析了物质生产的内在矛盾,阐明了一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此意义上,马恩自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构筑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七、什么是唯物主义历史观。1、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经济基础构成了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八、什么是唯物主义物质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无非是各种物质的总和与抽象,有着实在的客观内2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不能分割。九、唯物辩证法包含哪些内容。它的基本原则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它的规律可以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和否定的否定规律。辩证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十、人的认识规律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认识遵循一般唯物主义的前提,即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时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规律,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十一、实践及其特性是什么?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的活动。实践具有三种基本特征:1、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以及和二者紧密相连的科学实验活动十二、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由此决定了产品交换必须按等价原则进行,从而形成商品关系。十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指: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实现是互为条件的。二者的矛盾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对同一个商品所有者来说不可能兼得;商品生产往往会出现使用价值不符合社会需要,或者价值量超过社会购买力的现象。十四、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理解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财富的源泉不仅是劳动,还有其他生产要素。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十五、劳动二重性的意义。劳动二重性的发现,科学地解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这就是人类的抽象劳动,认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乃至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理论。十六、货币及其职能。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个职能中,最基本的是前两个职能。十七、值规律及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中心波动的。价值规律有两个作用:一是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二是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3十八、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十九、资本流通的公式。货币——商品——更多货币,G——W——G二十、劳动力要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是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所有者,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第二,劳动者丧失了赖以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二十一、劳动力商品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学习专门的劳动技能所必要的教育或训练的费用。二十二、资本的特性和构成。资本的特性:一是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二是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三是资本是一个运动过程。资本的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二十三、剩余价值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认为,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其内容包括:1、资本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3、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二十四、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积累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以上两方面,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必然构成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二十五、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的统一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二十六、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首先,从生产社会化的本性要求来分析;其次,从阶级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原因来分析;再次,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变化趋势来分析。二十七、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1、二者具有直接的同一性;2、二者互为媒介;3、二者互为转化,每一方都把对方不断地创造出来;4、二者互相决定。二十八、资本的社会化是什么。一是指分散的个人资本变成一个联合资本;二是指资本的所有权与支配使用权相分离。二十九、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是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二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三是对立统一规律区分了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四是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诡辩论的试金石。五是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三十、新旧社会更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新旧社会的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状况决定的,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旧的生产关系完全不能容纳的时候,或者与新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4物质条件完全成熟的时候,新的社会形态才出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所决定。三十一、如何理解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所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人的多样性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十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开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三十三、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提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指明了研究和发现社会历史规律的途径和原则,就是要去研究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民族、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去研究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运用这种方面进行研究,就可以发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十四、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一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二是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三是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四是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五是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三十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直接继续和更高的发展阶段,是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有三种:一是国家垄断资本,包括国家银行、储金局以及各种国有企业;二是国有与私有联合的垄断资本、包括国家控股和参股的各种合资企业;三是国家实行有利于垄断资产阶级的社会调节。三十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从垄断资本的本性上看,它必然竭力和国家机构相结合,控制国家政权,以便于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和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国家的干预,实现国家与垄断资本的融合;特别是,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了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过渡。三十七、腐朽的趋势不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第一,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帝国主义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消灭竞争。有竞争,优胜劣汰的价值规律就会起作用,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意味生产和资本社会化的大发展,因而具有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扩大资本规模方面的巨大作用。三十八、人的意识。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感觉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感觉是物质世界同人脑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内容向人的思想内容转化的环节。三十九、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
本文标题:政治理论学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9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