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汇编
第三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教学内容:审计重要性的概念的理解,重要性的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的分配,重要性的运用;审计风险的含义与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检查风险水平的确定与运用。教学重点:审计重要性的理解,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分配,重要性的运用;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检查风险水平的确定与运用教学难点:重要性的理解,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应用;检查风险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一、基本理论1.审计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信息的错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时就是重要的。第一节审计重要性金额、性质2、重要性的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总体重要性水平)(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部分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误差/可容忍错报)3、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首先确定总体的重要性水平,再分解确定账户、交易或列报层次的重要性水平。(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审计师作出的最重要决策之一,一般在审计初期就被确定下来。需要大量职业判断。这是一种“初步判断”,将随审计过程中环境变化而变化。新的判断称为“重要性水平的修正判断”。目的:帮助审计师计划所要收集的证据(数量)。方法:一般采用固定比率法判断基础固定比率一般企业:资产总额0.5%—1%净资产1%营业收入0.5%—1%净利润5%—10%非营利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0.5%特别说明:比率的来历;比率的取舍。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择:当所确定的各个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时,选最低的。(2)账户和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可容忍误差)分配的方法:综合考虑:各帐户或交易的重要性程度(越重要,越低);各帐户或交易的性质及发生差错的可能性(预计差错率越大,越低);审计成本。不宜采用固定比率进行分配4、重要性的运用(1)运用重要性的目的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2)重要性的运用领域①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考虑(确定审计程序性质、时间、范围)②审计实施阶段对重要性的运用:对接近、达到和超出重要性水平的错报,应要求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③评价错报的影响时重要性的运用:审计测试结束后,审计人员需要对发现的所有错报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以确定合理的处理方式。如果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含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可能是重大的,审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二、案例案例一:审计人员对XYZ公司2004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该公司未经审计的有关会计报表项目金额如下(单位:人民币万元):资产总额180000净资产88000营业收入240000净利润24120要求:1、如以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法,其固定百分比分别为0.5%、1%、0.5%、5%,请代审计人员确定本次审计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要求列示计算过程);2、如评价审计结果时,汇总的未调整的错报金额合计为800万元,审计人员应如何处理?解答:1、880万元;2、增加程序或再调整账项。(一)基本理论审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的职业风险或行业风险。这里讨论的是狭义的审计风险(项目审计风险)。1、(项目)审计风险: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二节审计风险2、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风险,这是一种客观风险;二是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程序没有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的风险,这是一种主观风险。而总体审计风险就是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模型表示即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1)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只与被审计对象直接相关,是客观存在的,审计人员不可能改变它,只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充分了解,合理评估其高低,作为确定测试范围的依据。包括两个层次:1)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常与控制环境有关,并与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且难以界定与某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有关的具体认定。审计师应评估它,并确定总体应对措施。2)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师应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风险模型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DR的水平。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2)检查风险(detectionrisk)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而未能被审计师发现的可能性。它是与审计人员的检查直接相关的风险,与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能力、审计抽样方法的使用等有关。审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3)审计风险模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高中低高最低较低中等中较低中等较高低中等较高最高3、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1)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一模型理论的研究价值在于说明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导致的综合风险,以及各风险的内在关系。其实际应用价值在于评价审计结果的合理性,即总体项目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计划的标准之内。(2)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这一模型实际应用在于,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确定可容忍的检查风险,然后根据可容忍的检查风险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可容忍的DR可接受的DR被限定的DR实务中,这种变换了的模型运用得更多。理论含义:在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既定(一般为5%)的情况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存在反向变动关系。(3)运用风险模型的步骤1)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2)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3)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计算检查风险水平(认定层次),并据此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质性程序是指审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4、如何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AR)(1)考虑经营风险对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影响(2)审计人员的风险偏好对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影响5、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有关;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只与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中具体项目有关。(1)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基本方法或程序:①询问②观察③检查④分析程序注意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A、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B、被审计单位的性质;C、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D、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E、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F、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2)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在经济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在高度波动的市场开展业务;在严厉复杂的监管环境中开展业务;待业环境发生变化;供应链发展变化;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融资能力受到限制;开辟新的经营场所;发生重大收购、重组或其他非经常性事项;重大关联方交易;关键人员变动;内部控制薄弱、经营活动或财务报告受到监管机构的调查;以往存在重大错报或本期期未出现重大会计调整;存在按管理层特定意图记录的交易;应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制度;会计计量过程复杂;事项或交易在计量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3)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4)针对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前者是指审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后者是指审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总体方案受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及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的重大影响。但无论选择哪种方案,都应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具体内容:A、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目的:包括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施实质性测试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B、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即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一般在期中或期未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重大错报风险高时,一般在期未或接近期未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采用不通知方式,或在管理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C、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重大错报风险增加时,应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5)评估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6、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越高,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程序,并考虑其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反之则相反。但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均应对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计划检查风险性质时间范围高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期中审计为主较少样本较少证据中分析性复核、交易测试,以及余额测试结合运用期中审计期末审计适中样本适中证据低余额测试为主期末审计和期后审计为主较大样本较多证据下表可供参考如果认为经过实施有关审计程序,某一重要帐户或交易类别相关认定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应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理一理思路:识别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总体应对措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进一步审计程序分析程序实质性交易的细节测试程序细节测试余额的细节测试列报的细节测试(二)案例一1、案例介绍1964年初,耶鲁捷运公司公布了经过审计的1963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表。同时按照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要求:将报表提交给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同一时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耶鲁捷运提供了一系列管理咨询服务。在服务时期,注册会计师们发现财务报表的资产被高估,财务报表是令人误解的。不幸的是,当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此并未作任何规定。直到1965年管理咨询服务结束,注册会计师才将发现问题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汇报。但对耶鲁捷运的债权人和股东们来说,实在是太迟了。注册会计师遭到了起诉。事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以65万美元的代价,在庭外和解了此事。该案至少有两个复杂因素:第一,当发现高估时,按照1934年证券交易法,注册会计师就已不再有资格成为独立注册会计师了。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管理咨询服务不适于律师相似的“支持者”角色,他们是顾问。于是出现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是否应该转换角色而成为独立注册会计师?第二,注册会计师直到报告公布后,才发现报表有问题。那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并未要求注册会计师披露报表发
本文标题: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2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