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德州第二中学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曾经有个笑话说智商在60以下的人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众所周知,一般人的智商都在90-100之间,智商在70以下的人都属于智障。那么也就是说,智障的人也可以成为经济学家。虽说这话稍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正如某个经济学家所说,经济学无非是一门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事务中活动与思考的学问,一般人经过努力都可以成为经济学家。经济学真的有这么容易懂吗?为什么当我们接触到GDP、CPI、PPI、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这样一些词时,我们还是一头雾水呢?为什么我们还是不知道怎样才算是通货膨胀?不知道人民币是升值好还是不升值好?不知道什么叫积极和紧缩的财政政策?确实,即便是大学毕业,面对这样一些经济学的词汇,我们可能还是不知道这到底是些什么玩意儿。其实道理可能很简单,因为我们平时在接触到这样一些词汇时,往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可能只是一个概念的诠释,一堆干巴巴的文字堆砌在一起,读起来似懂非懂的。但如果我们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或许理解起来就不一样了。想必大家都知道10比9大,但是在经济学中,10却不如9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女人都喜欢自己一直是29岁的年龄,都不想成为30岁的人。而男人也有这样类似的想法,认为49岁属于壮年,还是一朵盛开的花,而50岁,这朵花可能就已经枯萎了。这虽然是一种心理上对年龄的抗拒,但是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就经常会感觉9比10要珍贵。所以我们在商场或者超市看到商品的定价,即便是9。99元的商品,商场也不会把价格定为10元。在经济学上,之所以会出现10不如9大的理论,其实是因为9比10更稀有,而越稀有的商品,其价值就会越高,也就是说如果钻石跟水一样多了,人们结婚的时候可能就不再稀罕什么钻戒了。通过上面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了商品的价值与供应的关系,也明白了商品稀缺性,也知道了为什么商场及超市的价格会热衷于9的原因。通过这样一些有趣的故事,我们对于这些经济现象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如果我们能够将之前一头雾水的词汇也都用一个故事来讲述的话,我们可能真的就能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了,即便成不了,至少也能了解一些市场的规律,理性地选择消费,成为一个理性的社会人。该书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初衷,为读者呈现最有趣故事,让读者在故事中了解到身边的一些经济学原理。比如,为什么女人的衣服扣子在左边,而男人的却在右边?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看似斤斤计较,实则是处处吃亏?也能从故事中了解一些经济学原理,明白从房子、股票、黄金……选择我们应该投资的种类,可以明白大蒜、绿豆、萝卜、青菜……你该生产什么?消费什么?从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成为经济学“专家”,做一个聪明、理性的社会人。“吃狗屎”创造的社会财富——GDP(1)吃狗屎也能创造1亿GDP?来看一个笑话。经济学研究生甲和乙一同在路上走,这时他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坨狗屎。看着狗屎,甲对乙说:你把它吃了吧,我给你5000万。听了这话,乙琢磨一下,心想:这么容易就赚5000万,臭就臭吧,大不了得到钱就去洗胃。想着,他便把狗屎吃光了。两个人继续向前走,虽说是有说有笑,但心里难免都有点不平衡。甲白白损失了5000万,乙倒是赚了5000万,可一想到吃了坨狗屎心里就不舒服。这时,他们发现不远处又有一坨狗屎。为了让自己找到一点心理平衡,乙指着狗屎,对甲说:你把它吃了,我也给你5000万。甲有点犹豫,但一想到可以把之前损失的5000万赚回来,他也就不在乎了。乙不是也吃了吗?于是,甲也把狗屎吃了。这下,两人的心理都平衡了。然而,继续往前走,他们越发觉得不对劲,两个人的资本一点也没有增加,反而一人吃了一坨狗屎。最后他们决定去找教授诉说。听了他们的话,教授慈爱的安慰他们说:同学们,你们应该高兴啊,因为你们仅仅吃了两坨屎,就为咱们国家贡献了1个亿的GDP!虽然是一则笑话,但笑过之后我们可以深刻感到,无论是两名学生还是教授,对于GDP的不甚了解直接导致了笑话的产生。为了避免这种笑话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对GDP有一个基本的认识。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GDP用公式表示为:GDP=CA+I+CB+X。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其测算有: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对于研究生甲和乙来说,他们既没有为国家提供食品、服装等有形的货物,也没有付出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服务。在每人吃了一坨狗屎后,他们各自都没有产生更多的价值,他们手中的钱丝毫没有折损,与之前比,既没有赢利也没有利润可言,更没有投资。所以,他们只是吃了两堆本不能算到GDP里的垃圾,完全没有教授所言的创造价值。关于GDP,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将GDP比做描述天气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帮助领导者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由此可见,GDP犹如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衡量着所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表现。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的GDP与该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享受的优惠待遇等密切相关。例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GDP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GDP毕竟只是宏观经济的一个指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GDP数字增长的背后可能存在对资源环境的浪费破坏和人力物力的浪费。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吃狗屎”创造的社会财富——GDP(2)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产总值。三个城市人的生活质量——CPI(1)小李、小赵、小张三人在大学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们分开后,分别在不同的城市里生活、打拼。转眼又到了放年假的时候,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面的三人,为了能重温一下大学时代的美好情谊,决定好好聚在一起吃顿晚饭。这个饭局非常融洽。其间,各自有了事业和家庭的三人,似乎又回到了无话不谈的学生时代。这次凑在一起,他们所聊的话题不外乎工作、家庭以及各自生活在不同城市中,生活的麻烦和牢骚。小李首先发言了。他现在是一个一线城市的公司职员,一个月的工资不少,但就是感觉手头的钱很紧,总不够用,他抱怨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很高,出去购物往往要花掉大笔的钱,而自己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根本不成正比。小赵听到这话也有相同的感慨,他没有去大城市生活,而是留在一个三线城市,这个地方收入水平远没有大城市高,物价虽然比大城市要低但是却还是要占收入的大部分,他附和地笑了笑表示对小李的赞同。对于这个问题,小张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他现在的生活质量很高,他生活在一个二级城市,城市的发达水平虽然不及大城市,但是比起三线城市要好得多,所以他的工资水平比小赵要高。而且,所在城市不是很发达,没有那么多的就业竞争压力,所以城市的物价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他觉得自己不用花费很多的钱就能买到自己需求的商品,所以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感到非常的满意。为什么同样的工作能力,差别不大的工资水平,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度却不同呢?相信大家读过了上面的小故事,能够找到其中传递给大家的几点信息。要想弄明白上面故事里的含义,首先需要了解一个经济学名词——CPI。那么什么是“CPI”呢?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消费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弄明白了这个名词的含义,我们来具体看下为什么生活在不同城市里的三位同学的生活质量却不尽相同。首先,小李所在的城市是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城市里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高,但是由于城市人口多、竞争压力大,所需要商品的数目也比较大,所以供城市居民消费的商品也比较多,由于商品比较多就导致了产品的供大于求,在一定程度上有“通货膨胀”的迹象,所以居民手头上的货币就不怎么值钱了,能用100元买到的商品的价值可能也只值九十几元了,居民赚到的钱不少,但是用于支付商品的钱比较多,所以就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小张所在的城市虽然不如大城市发达,但是比三线城市的经济状况要好得多,所以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会很低,跟城市的发达程度呈正比,而这个城市由于没有大城市那种竞争压力极大的情况,所以出现“通货膨胀”的几率比大城市要小得多,居民花少于货币原本价值的钱就可以买到商品,能用更多的钱购买更多的物品,不用为商品支付更多的额外账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居民的幸福感要比其他城市高得多。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美国是将燃料和食品价格剔除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核心CPI。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于1975年提出的,其背景是美国在1974年-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而当时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三个城市人的生活质量——CPI(2)当时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发生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的影响,受需求拉动的影响较小,因此提出了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方法。从1978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公布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P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上涨率。但是,就是在美国经济学界,关于是否应该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判断价格水平,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论,反对者大有人在。CPI认识误区,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CPI这个经济数据,更加关心的是它的变动幅度,即一个百分比,这就让并不十分了解经济学的人们误以为CPI就是一个变动率。但实际上,CPI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大于100的整数,即一系列参考商品的价格相对
本文标题: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德州第二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3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