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要内容•第一章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音乐•第二章文艺复兴以后的一百年•第三章从启蒙运动到贝多芬•第四章十九世纪前及中期的欧洲音乐•第五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音乐•第六章二十世纪音乐概观第一章: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音乐(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概论•古代希腊、罗马的音乐概述•封建社会初期和盛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公元十五世纪----公元十六世纪)概论从古代到中世纪,西方音乐经历了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归结以下几个要点:•经历了从“单音音乐”发展到“复音音乐”,又由“复音音乐”鼎盛而衰落、逐渐向“主音音乐”过渡。•早期音乐基本上是声乐,器乐长期处于附属于声乐的地位;到中世纪末,才逐渐形成独立的器乐曲形式。•中世纪音乐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始终与宗教音乐的兴衰紧密相联。•音乐所反映的内容从抽象的“神的意志”,逐渐转移到具体的“人的感情”。第一节古代希腊、罗马音乐概述•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时期。•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载了古希腊的歌曲、歌手和乐器。•古希腊还有各种劳动歌曲、风俗歌曲等多种音乐体裁。在当时繁多的祭祀活动中,都不可缺少群众齐唱的赞颂神明的歌。•由此而发展成的“悲剧”,是一种包罗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性体裁,而音乐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古希腊音乐•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尤丽狄茜,后又得而复失的音乐神话故事,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古希腊的乐器•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Lyre),又称诗琴。•里拉琴后来演变成形状较大的基萨拉琴(Kithars)•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Aulos),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古罗马音乐•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五世纪)基本上是沿用或模仿希腊的音乐文化。•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古罗马的版图囊括了欧、亚、非的大片领土,先后征服了古希腊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古国。•公元一、二世纪形成了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盛期。这一时期,古罗马的宗教仪式中音乐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古罗马音乐•在这一时期,在奴隶、平民等被压迫阶层中产生了基督教,教徒们经常在秘密集会中唱赞美救世主的圣歌。•公元四世纪,在基督教虽然遭残酷的镇压仍得到广泛传播的情况下,罗马统治者转而宣布他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欧洲上升至精神统治地位,基督教音乐也得到确认。第二节封建社会初期和盛期的音乐西亚迁至北欧的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的“民族流动”最终导致公元4、5世纪的入侵。公元378年西哥特人憎恨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压迫,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几经战乱后,日尔曼部族吞并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被废除,开始了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标志欧州封建社会的开始。由于罗马帝国在灭亡之前已趋衰落,在落后的部族统治下,罗马帝国的化遭到了更大的破坏,但保留了基督教作为统治工具,在教皇、主教成为最大封建主的同时教会垄断了全部科学文化,包括各种音乐机构(编写、研究机构和合唱队、学校等)。中世纪音乐•公元前476年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即封建制社会时期。“中世纪音乐”是指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进入高潮之前,近1000年间的欧洲音乐。当时宗教支配着整个社会意识,宗教音乐同样占着统治的地位。于是,这个时期音乐以咏唱圣经和神话内容为主,单声部的音域较窄的音乐,成为宗教活动中的工具。•当时著名的“格列高利圣咏”就是罗马教皇一世格列高利主编的唱经本。它用纯人声演唱,但它作为封建社会初期的主体音乐,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古希腊、西亚和欧洲各民族流行的优美歌调,因而它不仅在当时广泛传播于欧洲,并且全世界教堂中沿用至今。宗教音乐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是,从教堂的回声中启示孕育了早期的和声以及发明了四线记谱法。格里高利圣咏(一)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公元六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戈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统一了教会仪式。他将所有的教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选择、整理成一册《唱经歌集》(圣咏),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这些圣咏和米兰地区安布罗斯主教过去编选的部分圣咏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二)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格里高利圣咏是“单音音乐”,追求静穆、超脱,排斥人世激情。它专用拉丁文,以纯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不用变化、装饰音。调式沿用古希腊调式名称,但排列相反,是自下而上。这里包括分别以Re、Mi、Fa、Sol为主音的多里亚、弗里几亚、利底亚、美索利底亚四种主要调式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另外四种调式。其中接近于今日大、小调式的,是以Do、La为主音的派生调式,但这两种调式在那时是被教会禁用的。以宫廷为中心的世俗音乐的兴起•公元九——十一世纪,欧洲各封建国家逐渐形成。随着十字军东征(十一至十三世纪)给封建宫廷赢来的财富和权势,以宫廷为中心、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音乐发展繁荣起来。•流行于西欧各国宫廷的,是一种产生于法国的单音歌曲。云游四方的骑士们(包括上层王公贵族)经常饮酒唱歌,自作词曲(选用民间流行曲调),或自弹自唱,或由“艺仆”演唱。内容多反映贵族生活——战争和爱情,有时也歌颂自然。这些人被称为“游吟诗人”,在德国称之为“恋歌诗人”。早期复音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早在公元九世纪,僧侣音乐家就尝试在格里戈利圣咏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这种简单的“复音”形式称为“奥尔加农”。•复调的“康都克特”形式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它突破了在多声部中必须有一个声部使用格里戈利圣咏这样一种限制,几个声部完全由作曲者自由写作,声部之间节奏大致相同。法国、意大利的“新艺术”•“新艺术”的代表作家是法国诗人兼音乐家玛受(1300-1377)。他主张音乐应传达自己的感情体验。在他的创作中,既运用宗教音乐的复调技巧,将单音的游吟歌调提高为多生的复调音乐;又将世俗音乐的活力注入宗教体裁的作品。•在意大利,受“新艺术”的影响和早期人文主义诗歌的启发,牧歌、猎歌、叙事歌等世俗音乐体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复调技巧虽不如法国,但具有优美的旋律。盲人音乐家兰地诺(1325-1397)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所以使用的终止式,在和声史上被称为“兰地诺终止式”。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公元十五世纪----公元十六世纪)•从14世纪开始,中世纪的封建主义社会政治制度,骑士制度,教皇统治的权威都逐渐地衰落,哥特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文明的时代被称为文艺复兴。•十五、十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促成了代表新兴市民意识形态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猛烈冲击了以教会“神权”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的禁锢。一大批文学、绘画名著应运而生,光华四射。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潮流中,音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尼德兰乐派•从15世纪早期到16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北部的低地区形成了一个对欧洲文艺复兴音乐风格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流派。他们由勃艮第乐派和法国佛兰芒乐派延续发展而成。•尼德兰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祥地,又以几代作曲家形成的“尼德兰乐派”著称于音乐史。从杜费(1400-1474)到沃克亥姆(约1410-1497),到约斯堪(1440-1521),使复调技巧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作为第三代代表的约斯堪,在文艺复兴思潮的直接影响下,把尼德兰复调技巧和意大利音乐的生动旋律熔于一炉。•十六世纪的拉缩(1532-1594)的创作,标志着尼德兰乐派的高峰。德国宗教改革和马丁·路德的新教圣咏•文艺复兴运动在德国的具体体现,是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把音乐作为这个改革的一部分。•在当时德国的下层手工业工匠中间,还出现了业余音乐家——“民歌手”。他们自编自唱,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后来瓦格纳曾以“民歌手”的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乐剧。法国的歌谣•传遍全欧洲的法国“歌谣”,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标志之一。•代表作家是约内堪(Janeguin1485-1558)。他的作品内容广泛,富于市民色彩,注重具体音乐形象的描绘和抒情。意大利十六世纪的音乐•意大利牧歌是16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形式。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作曲家,无论是佛兰芒、意大利还是法国的作曲家几乎都要涉猎这一体裁。•为抵制世俗音乐的侵入,除格里戈利圣咏以外的一切音乐。以帕利斯特里那(约1526-1594)为首的作曲家被称为“罗马乐派”,就是这种音乐的突出代表。•在商业繁荣、思想活跃的威尼斯,又出现了尼德兰作曲家维拉尔特(1490-1562)和叔侄加布列埃里(1510-1586,1553-1612)为首的“威尼斯乐派”。他们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双重合唱”形式。歌剧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就,是歌剧的诞生。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家、学者提出了“向对位法战斗”,恢复古希腊单音歌曲式的音乐主张。他们认为复调音乐的繁乱对表达诗词和情感是一种干扰。培利(1561---1633)和诗人里努契尼合作,写出了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妮》(已失传)。如今传留下来的《优丽狄西》,是他们1600年写的。两部歌剧都取材于希腊神话;与歌词紧密结合的单声部的朗诵式旋律,由以古钢琴为主的几件乐器伴以简单的和声。同一年,罗马的卡瓦列里(?---1634)也写了宗教内容的歌剧《灵魂与肉体》。歌剧的诞生•早期意大利歌剧的最突出的代表性作曲家是蒙特威尔第(1567---1643)。是前期巴罗克乐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歌剧的结构在他的作品中初步定型: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二重、三重)、合唱、管弦乐队及舞蹈综合在一起。•蒙特威尔第也是第一个注意到用管弦乐队来为歌剧伴奏的作曲家。他基本确立了早期乐队的编制,最早运用了弦乐的震音和拨弦奏法。•蒙特威尔第在歌剧创作上的贡献,对欧洲歌剧后来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器乐的发展•器乐音乐可以说是直到十五、十六世纪才逐渐脱离声乐而成为独立的体裁形式,而且多是从宗教音乐、世俗音乐的声乐曲中改编、移植的。不过,有一些形式已专为器乐音乐所用。•除管风琴外,当时最流行的乐器是诗琴(又名鲁特琴)。鲁特琴管风琴•竖琴也是当时与鲁特琴一起使用的乐器。•键盘乐器中,英国的小钢琴(维吉那尔)也在十六世纪末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为这种乐器创作作品中,更注重探索“变奏曲”的写作方法。•弓弦乐器在中世纪早期就已流行于民间。游吟人所用的维奥尔琴种类很多,到十六世纪时还有大小十几种。•管乐器的使用更为普遍。当时已有小号、长号、短号、笛、低音管等一些木管乐器。维奥尔琴器乐的发展记谱法的沿革•在中世纪初,乐曲是凭记忆口授的。后来逐步尝试用各种文字、符号来标记。九世纪,天主教士发明了“纽姆谱”,可暗示歌词的长短抑扬。•十一世纪,音乐理论家规多(约991----1033)提出了“四线谱”,用三种谱号表示线的不同音高,用ut、re、mi、fa、sol、la(拉丁文圣诗前几句的开头音节),作为当时使用的自然音六级音列的唱名,从而为明确地记下音乐的旋律创造了条件。•十三世纪——十五世纪之间,先后发明了“有量记谱法”和节奏时值的二等分分法,并以黑白不同的音符表示时值的变化,用升、降号标记变化音。到十六世纪,进一步确定了小节线的划分及五线谱上下加线的记号,五线谱逐渐得到完善。第二章文艺复兴以后的一百年(巴洛克时期)(1600-1750)巴洛克时期•一、巴洛克风格•二、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的音乐•三、器乐的繁荣•四、巴赫和亨德尔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音乐特点:1、一方面,主调音乐风格在歌剧和器乐中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复调音乐在与主调音乐的互相渗透中并未消逝,而且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了高峰。
本文标题:西方音乐史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3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