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制作:翩翩QQ:418975116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琴之历史琴之形制琴之音韵琴之演奏琴谱琴曲琴之流派琴之影响当代琴家由于年代久远,古琴的创制来源并不清楚,传说有伏羲造琴、神农造琴。虽然上古神话故事的说法尚无考古支持,但是古琴起源十分久远是确定无疑的。关于古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三千多年前的《诗经》,而最早的实物琴是在距今约二千五百年,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中发掘出的五弦琴和十弦琴。五弦琴长度与现代古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古琴的一半,琴体较高,且琴面不平无徽位,因此基本上只能演奏散音,演奏泛音和按音都比较困难。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古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由此可以推测出几千年来古琴由多形到定形的过程。古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蔡邕作有琴曲五首称“蔡氏五弄”;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邕女儿蔡琰作。嵇康流传有琴曲四首称“嵇氏四弄”,并著有《琴赋》《声无哀乐论》等著作。著名古琴曲《广陵散》也在此时广为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留下了文字谱《碣石调·幽兰》(现存唐代抄本)。隋唐时期古琴艺术繁荣。出现专业的古琴家,董庭兰就是盛唐时期名噪一时的琴家擅弹《胡笳》等曲。古琴制作在唐朝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若干斫琴名家,如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这些琴中有一些还可以弹奏。唐代还出现了减字谱,成为了记录古琴音乐主要谱式。宋元时期,古琴开始出现明确的流派传承。第一个琴派浙派出现于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作《潇湘水云》)等。现存最早的减字谱、琴歌《古怨》作者为南宋姜夔。明清时期,古琴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第一部琴谱《神奇秘谱》(朱权,1425年)保存了众多古曲。古琴艺术在清朝后期开始衰落,而由于战乱等原因,民国之后更是几近灭绝。至20世纪50年代,全国能琴者仅约百余人。期间,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为古琴的发展提供的新的机会和思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查阜西带领的古琴调查小组在中国琴人聚集的地区进行了普查,造访了多位琴人,收集了文字录音资料,整理出版了《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琴曲集成》等重要的参考资料,为古琴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此后古琴逐渐纳入音乐专业教育体系,琴家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顾梅羹、张子谦、卫仲乐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传授古琴,古琴音乐得以走上复兴之路。琴家们除了恢复古曲之外,也尝试创作新曲。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徵、羽定弦,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七根丝弦或尼龙钢丝弦•十三个琴徽(用金、玉石、蚌壳等镶嵌而成,用以标明泛音位置按指的弦位。)七个琴轸•琴面桐木或杉木•琴底梓木或楠木•通体髹漆•腹部有“龙池”、“凤沼”两个出音孔•《五知斋琴谱》中罗列了多种琴的样式如:•玉玲珑式正合式号钟式•神晖式焦尾式仲尼式•落霞式梁鸾式此君式•神农式灵机式师旷式•绕梁式焦叶式鹤鸣秋月式•混沌式绿绮式连珠式•伏羲式子期式枯木龙吟式•凤嗉式竹节式凤势式•其中仲尼式、伏羲式、连珠式最为常见。唐代春雷琴·连珠式九霄环佩琴·伏羲式九霄环佩琴·伏羲式春雷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伏羲式九宵环佩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灵机式独幽琴·灵机式太古遗音琴·师旷式梅花落琴·仲尼式一池波琴·神农式飞泉琴·连珠式宋代玉壶冰琴·神农式混沌材琴·伶官式万壑松琴·仲尼式铁客琴·凤势式海月清辉琴·仲尼式明代壑雷琴·落霞式中和琴·列子式祝公望琴·焦叶式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泛音、散音、按音这三种琴声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一)泛音如天所谓泛音即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琴所弹出的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约可弹出泛音119个。泛音之多,泛音应用之频繁,也是琴的一大特点。(二)散音如地所谓散音,即是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三)按音如人所谓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按音的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故按音象征人。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可说是琴最具表现力之音。弹法古琴通常置于专用的琴桌上弹奏,琴额向右,用右手在岳山附近拨弦出声,左手则按弦取音。古琴演奏通常用真甲。右手拨弦手指留有适度指甲,以利发音清晰。左手则不留指甲,便于按弦。右手拨弦有八种基本指法,分成内向指法(向身体一侧拨弦)和外向指法(向琴徽一侧拨弦)两类。组合及特殊指法繁多。琴歌是古琴音乐中重要的艺术形式。最杰出的代表作包括《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关山月》、《凤求凰》、《古怨》等,其中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代姜夔的《古怨》。琴歌的歌词大多是唐诗体,因此吟诵起来琅琅上口。琴人在弹唱琴歌时一般不会采用美声或者民歌唱法,而是常用一种较为沉厚的唱腔低声吟唱。合奏古琴的音色清、微、淡、远,因此极少用于合奏。如果要用于合奏,所用乐器的声音不能淹没琴音。在古代,琴只与琴箫或者瑟合奏,琴箫合奏是目前常见的合奏形式,所用的箫是一种音域较窄、音量较小的箫。在日本也常用尺八来合奏。当代演奏家和作曲家们进行了许多尝试,现在已经有埙、琵琶、笛子等其他民族乐器与古琴合奏的试验性作品出现也出现了古琴和大民族乐队或管弦乐队的协奏曲。南宋:•浙派(浙江省):注重古琴的独奏艺术,乐曲的器乐化方面得到重视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郭沔•江派(长江下游):注重琴歌的伴奏艺术,琴曲较单纯,以便配合歌唱。代表乐曲姜白石《古怨》明、清•明末:严澄,虞山派(在传统浙派基础上创立)演奏风格讲究“清、微、淡、远”。代表曲目《潇湘水云》•清初:徐常遇创立广陵派(即扬州)其演奏风格与虞山派相近。代表曲目《梅花三弄》《平沙落雁》a.文学古琴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即有戏剧小说中的弹琴听琴场景,也有诗词歌赋的赞美《诗经》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睢》,“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鹿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常棣》等唐诗中也有很多刻画弹琴景象的诗作:“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有弹奏古琴的情节出现,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有“黛玉论琴”、“妙玉听琴”等场景。b.影视在当代,古装电影电视艺术中会使用古琴,其中不乏夸张之作,例如在著名电影《英雄》中琴家徐匡华扮演的盲人琴师。《笑傲江湖》中插曲“沧海一生笑”画面虽为古琴演奏实际上是古筝演奏的。电影《六指琴魔》中的琴并不是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古琴。也有用古琴配乐的影视艺术作品:如电影《秦颂》琴师高渐离和秦王的故事。配乐为李祥霆即兴演奏。电影《知音》蔡锷和小凤仙的故事。用了琴曲《梅花三弄》李祥霆演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演奏唐代名琴“太古遗音”。•古琴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现代的简谱、五线谱和混合记谱最早的记谱法为文字谱,是用文字详细叙述全部演奏指法动作,因此是一种指法谱。现存文字谱是唐代的《碣石调·幽兰》现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晚唐时出现了减字谱。减字谱是使用减笔字组合来记录琴曲的指法、弦序和徽位。目前,琴谱现存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首流传下来的琴曲。这些琴谱原本大都收藏在中国或者别国的公共图书馆里,而目前市场上的琴谱都是影印本或重新装帧修订的复制品,琴谱一般是减字谱与简谱,或者减字谱。•古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没有严密的格式。下列是部分广为流传的琴曲:《梅花三弄》《广陵散》《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凤求凰》《平沙落雁》《流水》《渔樵问答》《酒狂》《欸乃》《阳春白雪》当代的古琴作品有:《三峡船歌》---李祥霆曲。《春风》----许国华、龚一曲。《山水情》---金复载曲。《楼兰散》-----金湘曲。《胜利操》----吴景略曲。《梅园吟》-----许国华、龚一曲。琴家管平湖琴家李祥庭琴家龚一琴家张子谦琴家丁承运琴家成公亮
本文标题:中华古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5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