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河南省宜洛煤田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目录1.前言………………………………………………………………………………11.1实习情况概述…………………………………………………………………11.2实习目的任务…………………………………………………………………11.3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2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42.实习区地质………………………………………………………………………5-1-2.1地层……………………………………………………………………………52.2构造……………………………………………………………………………122.3岩石……………………………………………………………………………143.地质发展史………………………………………………………………………164.工作情况…………………………………………………………………………174.1工作方法………………………………………………………………………174.2工作量和质量描述……………………………………………………………215.矿产………………………………………………………………………………216.结束语……………………………………………………………………………25参考文献……………………………………………………………………………271.前言1.1实习情况概述实习时间:2010年9月6日——2010年9月30日实习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参加人员: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含地质单招及专升本)全体学生,部分研究生共约250人,另外还有我院十几位资深的带队老师。分组及组织情况:本次实习共分为5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约为9或10个人,另外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在实习期间,每个大组由1或2名老师负责指导。-2-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1〕头道沟水库——刘家门线路(熊耳群Pt2x——山西组P1sh)〔2〕齐家门西侧沟谷线路(本溪组C2b——山西组P1sh)〔3〕王家门东坡线路(下石盒子组P1x——孙家沟组P2s)〔4〕李沟煤矿——1205钻机(孙家沟组P2s——二马营组C2t)〔5〕化肥厂——采石场——宜阳煤矿风井(寒武系∈3g——太原组C2t)1.2实习目的任务1.2.1实习目的地质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1)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逐步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去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3)训练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4)掌握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及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5)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学事业的崇高使命。1.2.2实习任务(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2)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3)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各类矿产,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法。(4)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5)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3-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6)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7)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形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9)掌握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学会撰写实习报告。1.3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1.3.1交通位置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如图1-1)。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1.3.2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4-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海拔233.7m,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2)水文条件区域水系属黄河水系,洛河支流。主要河流北侧有洛河,其支系李沟河、十字河源于实习区。李沟河为区内主要河流,常年流水不断,李沟河自南向北流入洛河;十字河为李沟河支流,属季节性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实习区西部汇入洛河,洛河经宜阳县城自西向东经实习区北侧外围穿过,水资源丰富。李沟河河床两侧多有第四系冲积层,见下降泉。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10.7m3/s。南侧为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0.60m3/s。(3)气象条件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43.7℃,最低气温-18.4℃,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694.9mm,年平均蒸发量2106.9mm,平均绝对湿度11.9mbar,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最大冻土深度18cm,年平均气压977.8mbar,最大风速为18m/s,最多风向为西及西北风。(4)地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为Ⅵ级。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自强(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宜洛煤田以其构造复杂而闻名,这是煤田区褶皱发育,煤层产状常常陡立,-5-加之多种断裂对煤系地层错动等情况,在河南华北地台的煤田区是罕见的。因此,年代的煤田勘探工作者曾为之困扰,以至于被当时的苏联专家定为最复杂的煤田勘探类型。近年来笔者等发现沿海南东秦岭北印山麓存在着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逆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处于外来逆冲岩席之中。这里基岩出露良好,一些构造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锋带构造理想的地方。同时,整个山麓逆冲断层带是我省重要的隐伏煤田分布区。因此,研究宜洛煤田推覆构造对于指导我省地台南缘隐伏煤田的普查找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2)《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列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摘要: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摘要:关于河南省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门煤矿附近的石千峰组采到了植物的化石、动物的化石的肢介,经地矿部天津地质研究所王自强鉴定,确认是晚二叠系的重要植物。(4)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由于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层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所以宜阳地区是进行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5)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建立了实习站。这些年一批又一批师生在宜阳地区得到了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初步训练。-6-2.实习区地质2.1地层2.1.1区域地层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陕渑地层小区。区域地层除缺失寒武系上统长山组至石炭系下统及侏罗系、白垩系外,自元古界熊耳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中间有缺失地层)。元古界地层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寒武系地层主要出露于煤田北部及李沟向斜的西翼,南部高山矿区亦有零星分布;石炭、二叠系主要出露于宜洛矿区和高山矿区诸井田之内;三叠系则大面积分布于李沟向斜轴部及殷桥断层以东;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广布煤田的中部和南部。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统上、下石盒子组和上统孙家沟(石千峰)组(如下表2-1)。表2-1区内地层一览表地层单元厚度(m)两极值平均厚度主要岩性煤段划分第四系0~35.00含钙质结核粘土、亚粘土、砾石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302.73泥岩、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及细粒长石砂岩下统和尚沟组360.98泥岩、粉砂岩、中细粒长石砂岩刘家沟组113.40中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砾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145.50~182.29163.90泥岩、钙质泥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中粗粒石英砂岩,底部含砾及泥质条带上石盒子组111.29~196.15142.38泥岩、紫斑泥岩、砂质泥岩夹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薄煤层八煤段七煤段下统下石盒子组236.59~257.09246.85泥岩、紫斑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薄煤层六煤段五煤段四煤段三煤段山西组62.38~97.0777.48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层二煤段石炭系上统太原组10~3219.38泥岩、灰岩、中细长石石英砂岩,含薄煤层一煤段本溪组0~19.186.69铁铝质泥岩、铝土岩、泥岩,含黄铁矿结核-7-寒武系上统崮山组30灰色、深灰色微、细晶白云岩,鲕状白云岩2.1.2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实习区属基岩裸露——半裸露区,地层出露情况良好,特别是公路揭露剖面清晰,易于识别。现将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情况从下之上叙述如下:(一)元古界元古界熊耳群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在头道沟水库周边可见。岩性以安山岩为主,间夹凝灰岩。安山岩以灰绿、灰褐色居多,凝灰岩呈杂色出现,明显差异风化现象明显。安山岩中可见大量气孔状、杏仁状构造,气孔大小不一,多在5mm左右,定向排列不明显。杏仁呈黑色、灰色和白色出现。隐晶质结构,内含长石、辉石、角闪石。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不整合接触。(二)古生界1、寒武系(∈)(1)下统(∈1)灰色、灰白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偶见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呈薄层状分布(图2-1),大多在温暖气候带的海水或湖泊环境中生成。另外见多层紫红色馒头页岩,硬度较小,风化严重。12图2-11-竹叶状白云质灰岩;2-鲕(鱼籽)状白云质灰岩(2)中统(∈2)灰色、灰白色鲕状、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发育,肉眼可见豆粒的同心层结构,常见泥质条带灰岩或泥质条带状白云岩,岩石中溶洞、淋滤沟等岩溶发育,呈定向性排列,出露地表呈明显的喀斯特地貌。(3)上统(∈3)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局部含燧石团-8-块。白云岩表面刀砍状,用地质锤敲击有臭味。由于白云岩性脆,所以在
本文标题: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5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