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孔海钦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论语》导读中华元文化❖没有雾霾的思想文化第一篇《论语》与孔子*论(lún):伦理、伦常、编撰之意。*语:语言。语,叙也,叙己之所欲言也。*中国人的圣经,人人都要读。*“半部《论语》治天下”*君子之学《论语》简介*20篇,512章,15000多字,每篇前2-3字为题目。*孔子及其时人的问答。*儒家“十三经”中“四书”之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句句珠玑,具有普世价值。*钱穆说:“欲复兴中华文化者,需读《论语》,以进德修业。”君子之书*确定伦理道德价值观*提升人类生命意义与价值*启发灵明本性,使不昧之本来面目得以光明正大。*铸造人格魅力*虽时移世异,但可超越时空,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德行标准。*讲解《论语》主要参考:孔安国、何晏、马融、郑玄、皇侃、邢昺、朱熹、刘宝楠,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读《论语》的感受。孔子❖出生在鲁国,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素有“礼乐之邦”之称。❖《史记•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一(二)年,十月庚子,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去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夏历二月,葬于鲁城北泗上。❖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孔子父亲叔梁紇,娶妻施氏,生九女,其妾生男,病足,复与颜徵再婚,生孔子。因年龄差距大,订婚期未到便结婚,故称野合。❖69岁子去,71岁颜回走,72岁子路离。孔子的影响因为有了孔子,中华民族才有了一座光明无比的灯塔,照亮朦胧的过去,照开渺茫的未来,使我们避开了无数的风浪与暗礁,体悟到了无上的真理常在左右,指导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朱子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影响第二篇《论语》主题导读*主要主题*❖政治教育哲学考据社会❖伦理法律文化外交❖军事农业经济文学逻辑❖美学史学养生人类❖心理神学礼学语言音乐❖宇宙仁爱人格预测❖周游列国的历史价值*孟子:孔子是集大成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美国、日本、韩国、诺贝尔科学家*曲高和寡,道高谤兴。孔子的影响第一政治思想❖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2.19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3.15子曰:子入太庙,每事问。❖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分工力行*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责任*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忠信*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篾,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孔子家语·子路初见19》第二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第十一》❖求也艺。柴,高柴。愚:愚直。参,曾参。鲁:鲁钝。师,颛孙。辟:偏激。由,子路。喭:刚猛。因材施教施教启发教育·学思并重*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不屑之教·不言之教·不教之教*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下》因性格不同而教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一思二思三思思·三思警醒之教*子曰:“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社会教育*互乡难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不迁怒,不贰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安居仁宅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礼记》四失:贪多,偏科,见异,自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老师之苦乐*鲁昭公十七年,往见郯子,问明官制;*孔子学琴于襄子,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人;*访乐于圣人之表的苌弘;*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伏羲、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微子、箕子;*言传、身教、境教、物教,世间万物众人皆可为师。何谓老师?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温故知新、三人行、众生万物、为人师表。人格*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16.13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言孙。”言行仁与利*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财富观*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处。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子曰:仁者爱人。追求真理*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以议也。”从吾所好*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爱迪生做研究烧了火车被列车长打成耳聋。*牛顿做实验,把手表当鸡蛋煮了。*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苏格拉底和妻子吵架后被泼一盆水后说:“我就知道大雷之后必有暴雨。”博学好礼*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人如无礼与禽兽何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继而又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罪第四伦理道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义者宜也*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德,兄友弟恭。*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争臣,则不陷君于不义。敬畏*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师生座谈会*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伐善:显能。施劳:居功。第五诚信道德*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基本规范之一。(诚:诚实无欺。信:信己、信人、信用、声誉。)*《说文解字》:诚,信也;信,诚也。*程颐: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吕氏春秋•贵信篇》说,“诚信是上至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应当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国无信,则不立。诚而行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第六心理学*宽猛相济原则*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调节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春秋》*惠则足以使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富之,教之。*君子,不具有犯罪本性。*小人,具有犯罪本性。*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放于利而行多怨。*譬如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犯罪心理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虽然自述“述而不作”,但是开创性地建立了哲学思想体系。*按主要哲学体系范畴的逻辑展开,概括为:命—礼—仁—知—中庸第七哲学思想4壹、天道观*对殷周以来的宗教天命论,孔子敬重而存疑。*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也。*(公冶长)*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阳货)关于“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五十而知天命。(为政)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命”不是指上天的绝对意志和命令,而是一种人力所无法挽回的历史必然性。“命”的可为性*在命的自然性面前,应持积极的态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宪问)*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弘扬正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八佾)*未知生,焉知死?(先进)贰、人道观*主张:立礼复礼,纳仁入礼,仁礼结合。*修身: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克己复礼。(颜渊)*约之以礼。(雍也)*治国:齐之以礼。政、刑、德、礼.(为政)*伤人乎?不问马。叁、认识论*强调:多闻、多见。*生而知之*学而知之*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阳货)12感性*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理性*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公冶长)*闻思:闻一以知十(公冶长)*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闻道、得道、传道的一贯思想就是学思结合。*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思的过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肆、方法论*中和--中庸*中庸,是世界观,也是一种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的基本方法。一、叩其两端。事物之终始、上下、进止、内外、损益、博约、辩讷、勇怯、张弛等。——(子罕)二、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立身处事时时要合乎中庸。三、过犹不及。事物皆有界限,既对立,有互相依存,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避免事物转化为消极的一面。中庸方法谢谢大家!即颂时祺!孔海钦微信:konghaiqin553
本文标题:《论语导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5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