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法律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8月16日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巩固提升和示范推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道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立足省情,在打造循环经济载体、完善政策措施、探索发展模式、加快项目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具备示范推广的条件。(一)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总体规划》确定的24项指标中,资源产出率等20项指标已达到或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完成率达到80%以上。其中,资源产出率达到4870元/吨,超出规划目标2.5倍;万元GDP取水量达到175立方米/万元,超额完成19.4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提前1年完成指标任务,超额完成6.82个百分点,位居西部省份前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4项指标基本完成规划目标。(二)“四位一体”循环体系基本建成。以减量化优先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农业、以资源化和再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地表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节约型农业发展成果显著;秸秆、尾菜、废旧农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工业循环经济方面,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环保设施改造和新技术运用全面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循环型服务业方面,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科学布局全省商贸物流基地和物流节点,基本建成兰州、天水、酒泉、临夏等8个市州城市配送中心和放心食品配送体系;创建绿色旅游饭店84家,节能减排均达到20%。50%以上的旅游饭店、景区采用了绿色能源;在试点宾馆客房放置节能环保标识,逐步减少宾馆客房一次性用品。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方面,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已覆盖所有县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3%。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综合法律门户网站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法律家.28%,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3.03%。(三)“五大载体”建设进展顺利。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基本实现规划预期目标,金昌基地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为西部唯一的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地区;兰(州)白(银)基地以循环经济重点项目为载体,着重延伸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2774亿元;酒(泉)嘉(峪关)基地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首位产业,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煤电铝一体化建设等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平(凉)庆(阳)基地扎实推动一批重大煤电化工石油化工项目,打造煤电化冶产业集群,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的转化升级;天水基地初步建立再制造产业体系,天水星火机床厂、天水锻压机床公司、天水长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积极实施设备再制造,实现循环经济产值约1.72亿元;张(掖)武(威)定(西)基地大力推进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种植养殖及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甘(南)临(夏)陇(南)基地坚持发展农牧结合,草食畜牧业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农牧互补”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进一步推广。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阶段性目标,省级以上35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已基本完成阶段性目标。8个园区列入国家示范试点园区,占全国总数约10%,其他27个园区也正在自主开展循环化改造。构建完成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有色与精细化工、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化工-新材料等11条产业链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6%,11条产业链的工业总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10户,其中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白银公司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重点支撑项目成效显著,自2010年起,我省循环经济项目投资年均达到600亿元以上,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40%;“十二五”期间,全省实施包括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循环经济项目3729个,总投资4598亿元。(四)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实施科技支撑项目299项,完成关键技术研发130项,支撑技术产业化70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99项。循环经济领域共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二等奖28项,省级循环经济科技成果437项,专利518项,学术论文300余篇。成立“甘肃省镍钴及稀贵金属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重点实验室”等9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1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五)试点示范成效显著。金昌市、白银市、通渭县、泾川县、临夏市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示范市(县),确定了8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园区被国家列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兰州市、白银市被列为国家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被列为国家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甘南州、定西市、酒泉市、兰州市先后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白银市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白银公司、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窑街煤电分别被列为国家首批50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金川铜镍多金属矿、窑街煤炭资源被列为首批国家矿产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我省被列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省、大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基地试点省,兰州市和武威市分别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和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14年兰州市被列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各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处于国家前列,从区域、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次,探索出了一批特色发展模式,金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白银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在全国推广;兰州市通过采暖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等多项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荣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今日变革进步奖”。(六)循环经济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省、市、县三级政府均成立了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形成了自上而下、相互联动的推进机制;先后制定《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甘肃省循环经济统计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循环经济统计实施方案》等循环经济配套政策,出台《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使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省上设立2.25亿元省级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部分市州也设立了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强化了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设立5亿元甘肃省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印发实综合法律门户网站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法律家施《甘肃省循环经济统计管理办法》和《统计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循环经济统计考核体系和中小企业循环经济服务平台。形成了以企业咨询、信息共享、智力支撑、平台服务等全方位的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强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综合性政策13项、价格政策4项、财政政策2项、税收政策2项,制定修订循环经济地方标准116项,对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形成了分工明确、紧密协作、重在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七)发展循环经济的舆论宣传工作常态化。定期在各类媒体对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报道,为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召开全省循环经济金昌市、白银市现场会,进一步加强了各地各部门间的交流。在“兰洽会”期间举行了循环经济项目推介会和循环经济专题展览,成功举办了“中国·甘肃循环经济国际博览会”和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有益补充,也是我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整体推进循环经济的省份,无论是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还是实践中的教训,都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了示范推广阶段。“十三五”时期,我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上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结构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中高级阶段,资源能源节约压力逐步加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空间逐渐减小,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对能源资源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传统产业部分产能过剩,导致再生资源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再生资源价格下滑,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效益不景气甚至面临生存困难。甘肃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形成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循环经济任务依然艰巨,存在以下问题:(一)行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缓慢。从区域来看,除金昌、白银、嘉峪关等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成效较为明显外,其余地区循环经济相对滞后。从行业来看,工业领域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循环型农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循环型社会和循环型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虽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钢铁、石化、煤炭、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进程仍然缓慢,大部分工艺水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精深加工率仍然偏低。绿色旅游、绿色设计和绿色物流、通信、零售批发等现代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尚未形成,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发展理念尚未在全社会普及。(二)政策激励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主导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相关税收等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相当一部分循环经济企业和产品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投融资、财政、税收和价格等不配套,阶梯电价、水价等价格支持政策引导作用不明显。由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发展循环经济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好。虽然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循环经济项目审批、减免税的政策,但现阶段我省的循环经济企业大多数依靠国家补助资金,真正自主实施、自行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不多,能够带动循环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欠缺。(三)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我省大部分企业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明显
本文标题: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6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