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解析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有【加试题】标出。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赶写在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B.叶绿体C.液泡D.中心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差异(必修一P42)。家兔是动物,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无叶绿体,无大液泡。菠菜为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必修一P38),菠菜叶肉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细胞结构。故选D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必修三P126)。氟利昂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不能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故选A3.将某种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细胞中,培育成耐低温的西红柿新品种。这种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属于A.杂交育种B.转基因技术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中的转基因技术育种(必修二P86)。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生物的基因(海鱼)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西红柿)中,使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B正确。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利用单倍体作为中间环节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可育纯合子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来诱导多倍体的产生叫多倍体育种,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水生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必修三P86)。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所以A、B、C正确,D错误。故选D5.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A.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D.性状分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德尔定律中显性的相对性的类型(必修二P11)。人群的ABO血型,是由三个记忆即IA、IB、i控制,IA、IB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上A抗原、B抗原的存在。A血型的红细胞上有A抗原,B血型的红细胞上有B抗原,而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其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这说明IA与I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所以C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F1杂交后代(F2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累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必修三P45).雌激素促进卵细胞成熟,睾酮促进精子发生,A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细胞癌变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化扩散转移C.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D.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必修一P113).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最重要的特点是无限增殖,A错误。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所以癌细胞容易在组织间转移,B错误。引起癌变的致癌因素有物理因素(各种射线)、化学因素(许多种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如吸烟时烟雾中的物质)、生物因素(许多病毒),C正确。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细胞的癌变可看作是异常分化的结果,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D错误。故选C8.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单位膜包被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B.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分拣和转运C.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含氧化酒精的酶D.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要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必修一P35).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行成的,溶酶体中有60种以上的水解酶,能催化多糖、蛋白质、脂质、DNA和RNA等的降解,A正确。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高尔基体的主要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B正确。人肝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C正确。内质网向内与细胞核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所以细胞内存在这一套复杂的膜系统,D错误。故选D9.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B.2,4-D的浓度时该实验的可变因素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2,4一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6)。图中的纵坐标可以用生根的总长度来表示,A错误。丙组是蒸馏水,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甲组和乙组的2,4-D浓度不同,据此认为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即该实验的自变量),B正确。甲组的促生根的效果比乙组高,但是在最适2,4-D浓度两侧存在促生根效果相同但浓度不同,所以不能确定甲乙浓度高低,C错误。据图,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短,D错误。故选B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和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必修一P50).光反应和细胞呼吸可以产生ATP,A错误。ATP在细胞内含量少,易再生,ATP-ADP循环不会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B错误。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基团,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ATP中2个高能磷酸键比较不稳定,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P15).心肌细胞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CO2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跨膜进入内环境,A错误。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在血浆中,药物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渗透吸收,组织肿胀,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营养素、激素、代谢废物等,D正确。故选A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第12题图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的乙醇发酵(必修一P78)。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目的是使酵母菌与底物充分接触,利于发生反应,A正确。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利于乙醇发酵,B错误。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酒精具有挥发性,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故选B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作用和检测蛋白质实验。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包括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A错误;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丙酮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的是核酸,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D错误。故选B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得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产生新的物种,B正确;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考虑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分配,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的人,均衡饮食条件下不会患坏血病B.先天愚型患者第五号染色体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患儿哭声似猫叫C.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导致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D.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与基因有关,与环境因素无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学生识记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所有人都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但正常环境中一般可以满足人们对维生素C的需求,A正确;先天愚型即21-三体综合征或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错误;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是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种环境因素的遗传病,C错误;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因此不能代谢食物中常有的苯丙氨酸而患病,D错误。故选A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生长成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移植皮肤片在切除胸腺的小鼠乙身上存活时间更长,说明T淋巴细胞在皮肤移植手术中起到了排斥异体皮肤的作用,B正确。故选B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渗透作用
本文标题:2018年4月浙江省生物选考试题全部解析(李爽 陈婷婷 张伟健 戴利利 李先明)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6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