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泗洪县金锁镇为例小教本黄素娟【中文摘要】为了能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和疏导他们的各种不良心理,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2009年暑假中,笔者对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的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此调查包括该镇留守儿童的成因、现状等社会现实问题,也包括留守儿童的个人学习、性格及心理健康问题。经调查研究表明,笔者发现该校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与同学交往及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这种方法,不仅客观、真实地获取了第一手资料,而且从材料看,也真正体现了金锁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心理及健康状况。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希望留守儿童现象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地、真切的关注,为他们撑起一方蓝天,让他们心里不在有阴霾,让他们理想放飞。【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因;对策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泗洪县金锁镇为例金锁镇中心小学黄素娟引言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2009年暑假,我对金锁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就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分析留守儿童的内心动态与存在的心理问题,目的是为今后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和疏导各种不良心理,为留守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提供保证;同时还希望这份报告能引起地方相关部门的注意,并能让有关部门积极关注留守儿童,能为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可采取的教育对策。1调查的基本情况【附录】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共发下去200份问卷,收到有效问卷192份,其中留守儿童98份,非留守儿童94份,留守儿童中男生46份,女生52份,通过调查,有85%的留守儿童与(外)祖父母共同生活,他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43%,发生矛盾后一般女孩子都闷不作声,而大多数男孩子会采取某种行为发泄。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有49%的男同学采取打架的方式解决。100%的孩子都知道父母出去打工是为了挣钱给自己上学的,能理解父母离开自己的目的,88%的孩子都非常想念外地的父母,希望能和他们一起生活。77%的同学认为成绩不好是自己努力不够,自我约束力太差,80%以上的同学在生活、经济方面不用愁。79%的同学反映教师家访的太少,学校对留守儿童关心的力度还不够。2金锁镇留守儿童的现状2.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监管情况。金锁镇共有在校小学生2700多人。据调查统计,以金锁镇中心小学为例,全校现有学生1878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有1264人,占学生总数的67.3%,,为了增收致富,改善家庭的生活,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在这次调查中发现,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26.6%,大多数家庭都是父亲出去打工,孩子由母亲监管,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孩子往往会养成很多坏习惯。父母亲都出去打工的孩子85%以上都是隔代监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他们在吃穿方面能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大,而且有很多都是文盲,对孩子的学习就全部指望老师;还有10%左右是上辈监护,由姑姨叔舅等来监管,由于他们怕出现不必要的一些误会,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还有5%左右是自己监护,这一少部分孩子是由于没有以上的这些条件,而父母亲又不能在身边的,姊妹几个在家里上学,大的监管小的,这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中最危险的一部分。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1]2.2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由于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普遍期望过低,导致一部分孩子对学习不上心。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认为读书没有挣钱来得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初中毕业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因托付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有所不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留守子女的监护作用,据调查,有86.3%的留守儿童和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再者,现在很少看到好问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上课听不懂也不想去问,回到家里更无人可问,久而久之,他们就对学习不感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学习能力逐渐变差。另据资料统计,把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的成绩作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表1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成绩比较语文数学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其他学生93.497%87.8%92.598%86.7%留守儿童89.390%78.5%90.490%74.6%从表格的数据对比上看,正常家庭组两门科目的所有数据都高于留守儿童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鼓励,出现学习滑坡以致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对学习有一种恐惧感的情况。有些“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差,由此感觉受到冷落或打击,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喜欢学习,甚至对学习厌恶,甚至经常逃学。叶敬忠教授在他的研究中还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呈现两个极端,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学习好的大多是理解父母的辛苦,而另一部分孩子则过早地接受了“读书无用论”。[2]2.3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状况。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另一项调查显示,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构建带来隐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3]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心理和身体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父母均外出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加突出,在个性特征上,留守子女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燥,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4]在金锁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孩子中就有很多过分淘气的,就2008年9月至上2009年7月期间学校出现的一些违反校规的学生中有95%是留守儿童,其中与老师顶撞、欺负弱小同学、偷盗、打群架是常发生的事。我特别找了几个全校“有名”的学生来座谈,通过与他们谈话,我被他们的幼稚震撼了,“我们在家没人管,在学校成绩又不好,谁都不会注意我们,但是现在我们是全校出名的学生,大家都认识我,不管好名坏名,总比没名强。”这种扭曲的心理真是可怕啊!还有部分留守孩子焦虑心理突出,他们把学习任务当作生活的全部,无形中给自己增加很大的压力,认为自己读不好书就对不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刺激下,就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犯罪与越轨现象也开始严重。3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学习方面第一,意志薄弱,缺少学习热情,厌学情绪严重,导致学习偏差。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离开家出去打工后,孩子在家的学习处于无人看管的状况,他们遇到问题后在学校能问老师、同学,在回到家后,他们就只能一个人思考,没人能够帮助他们,给他们造成学习上的障碍,让他们在学习上受挫,思索时间长了没结果,他们就会放弃,这样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由于“留守儿童”过早的体验到生活的艰辛,而且他们的父母往往以分数的高低检验孩子在家的表现,所以他们事实上比其他儿童更渴望学习,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及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面对成绩不能上升的情况后逐渐变的消沉,总感觉自己太笨,没有自信心,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第二,无人看管,缺乏监护和家教,性格放纵,不好好学习。留守儿童正值学习的最佳时期,理应得到最好的教育,在学业上应该是不断进步的,但是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看管,这些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据调查,金锁镇小学生辍学比例占11%,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留守学生占60.4%,成绩优良的只有6%。由于孩子缺少家庭教育这个环节,仅凭学校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第三,重视不够,缺少教师关爱,学习动机薄弱,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确立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往往不善于发掘“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注意不到细微的进步,不能每天督促其实现学习目标,没有更多的关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致使他们的学习动机薄弱。据调查,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只有9.7%的“留守儿童”会经常提出来跟教师讨论,有18.8%很少这样做。这到底该怪谁呢?也许是教师太严肃了,生活在相对特殊环境里的“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大,不敢接近;12.4%的“留守儿童”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33%的学生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和代课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所以给他们的关爱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有许多儿童,本来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关系融洽,每天都看到他很乐观,父母外出打工离开之后他们渐渐变了,上课变得沉默寡言,而且还经常与同学闹别扭,所以在课余时间,老师应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便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但由于农村教育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质量偏低,而且目前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还是民办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对教育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极个别教师有歧视留守儿童的倾向,一个学期都不能家访一次,实在是不够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使这部分孩子无法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3.2个性和人格方面。第一,留守儿童易产生自卑心理。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致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200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有50.7%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2.2%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20%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由于自己的愿望经常不能满足,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不能和父母说悄悄话,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失落自卑等情绪,性格趋于内向。还有一些留守儿童既得不到父母亲情的呵护和关爱,也得不到来自祖辈和亲戚的关爱,因此看到周围能受到父母或祖父母、亲戚关爱的同学,心里难免会失去平衡。其次,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心中也时常感受到学习压力,也想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以此来回报在外打工的父母,但由于在学习上没有人及时督促、辅导,因而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难以实现,进而会产生焦虑,即感到紧张、心里烦躁,心里不塌实,也容易出现感到没有前途、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抑郁症状。[5]第二,留守儿童大多数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态度是影响他们心理特别是个性方面的重要因素。众所
本文标题: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8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