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生理心理学第十章 运动和意志行为
第十章运动和意志行为从3个层次上分析运动和意志行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3个层次角色功能肌肉效应器执行动作脊髓低级中枢实现最基本的反射活动脑(锥体系、锥体外系)高级机构对运动进行复杂的支配与调节第一节神经肌肉装置与运动功能第二节脊髓运动反射第三节脑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控制第四节目的方向性运动和计划性意志行为(自学)Contents:重点:1、概念:神经肌肉接点运动单位肌梭2、三个著名动物标本:去大脑皮层标本(间脑动物标本)孤立脑标本(脑干动物标本)孤立头标本(脊髓动物标本)第一节神经肌肉装置与运动功能一、肌肉的分类与特点二、神经肌肉接点与接点传递三、肌梭与小运动神经元一、肌肉的分类与特点横纹肌(骨骼肌)参与随意运动主要是靠横纹肌的超显微结构变化和能量供给两个环节实现种种运动形式平滑肌参与内脏、腺体与血管活动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和调节单一单位平滑肌胃肠道、子宫和小血管自发形成缓慢变化的终板电位,通过它激发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产生肌肉的收缩多单位平滑肌大动脉、毛囊和眼的瞳孔散大肌、括约肌等只有受到神经兴奋或激素作用时,这种平滑肌才收缩心肌维持心脏跳动有自发的节律收缩能力。植物性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调节着心肌节律收缩和肌张力变化。二、神经肌肉接点与接点传递神经肌肉接点运动单位神经肌肉接点:神经肌肉接点:当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发出的有髓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并膨大而成为终板(Endplate),终板与肌纤维膜以一定间隙相连接,形成突触,这种结构称为神经肌肉接点。神经纤维和肌纤维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原生质联系。终板:运动神经末梢终止于单根骨骼肌纤维表面的特殊末梢。终板兴奋→释放乙酰胆碱→肌膜上的受体→终板电位(Endplatepotential,EPP)(缓慢的级量反应)重点比较一下哦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有髓鞘,与骨骼肌纤维连接--神经肌肉接点脊髓前角小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有髓鞘,与特殊的骨骼肌纤维(肌梭)连接--神经肌肉接点脊髓侧角植物性神经元,无髓鞘,与平滑肌、心肌的肌纤维连接--神经效应器接点名称神经神经递质对接比例电位性质神经肌肉接点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发出有髓鞘运动纤维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每个肌纤维只接受一个神经元的有髓鞘的轴突末梢只能引起一种兴奋性终板电位神经效应器接点脊髓侧角植物性神经元发出无髓鞘神经纤维末梢两类神经递质中的一种——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每个肌纤维只接受一个神经元的无髓鞘神经纤维每种递质既可以引起兴奋效应,也可能引起抑制效应;主要决定于效应器组织内所含受体的性质神经元之间突触多种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接受数以千计的突触前成分突触后电位可能是兴奋性的或抑制性的比较一下:慢抽搐单位:有些运动单位是受小型运动神经元支配的,它收缩时张力小,耐疲劳,称为慢抽搐单位。主要在技巧性和稳定性的动作中发挥作用。运动单位——运动的基本成分运动单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末梢和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一块肌肉是由多个运动单位所组成。快抽搐单位:有些运动单位是受大型运动神经元且传导速度快的纤维支配的,它们收缩时张力大,但易疲劳,称为快抽搐单位。主要是在需要猛力的动作中发挥作用。如:举重运动员重点三、肌梭与小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有髓鞘,与骨骼肌纤维连接--神经肌肉接点脊髓前角小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有髓鞘,与特殊的骨骼肌纤维(肌梭)连接--神经肌肉接点脊髓侧角植物性神经元,无髓鞘,与平滑肌、心肌的肌纤维连接--神经效应器接点三、肌梭与小运动神经元肌梭(musclespindle):分布于骨骼肌中感受牵张刺激的本体感受器。形如梭状,外面有结缔组织膜包围,中心是由一小束不参与收缩的肌纤维和缠绕着它的螺旋形神经末梢组成的。两端一般附着于肌腱或梭外肌纤维。功能:肌梭监视肌肉长度变化的情况。重点小运动神经元:小运动神经元通过γ传出神经纤维在两种梭内肌纤维上形成的神经肌肉接点调节它们的张力,因而也就调节着肌梭的感受性。小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小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内纤维张力低;小运动神经元抑制,梭内纤维张力高。通过小运动神经元的功能调节肌梭的适宜张力以对梭外肌长度保持较好的感受性。小运动神经元实现着对大运动神经元随意运动的反馈调节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信息保持灵敏的感受能力。脊髓肌肉脑低级中枢:高级中枢:简单反射活动复杂反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控制具有节段性。第二节脊髓运动反射脊髓运动反射脊髓运动反射:定义:就是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的简单运动过程。是其他复杂反射活动的基础。分类:一、单突触反射二、多突触反射最后共同公路一、单突触反射: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二、多突触反射:除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外,还有大量中间神经元参与反射活动,称为多突触反射。三、最后共同公路谢灵顿认为,脊髓运动神经元是各种传出效应的最后共同公路,它不但接受各种感觉神经传人的神经冲动,还接受脊髓中间神经元以及脑高位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说明:在脊髓运动中枢内,对运动功能进行多样性的调节与控制。第三节脑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控制一、脑对运动功能的节段性控制二、大脑皮层和锥体系的运动功能三、锥体外系及其运动功能一、脑运动功能的节段性控制机制三个著名的动物模型:去大脑皮层标本(间脑动物标本)孤立脑标本(脑干动物标本)孤立头标本(脊髓动物标本)重点脑结构3类著名的动物模型说明的问题端脑上:去大脑皮层标本下:间脑动物标本失去大脑皮层控制后,出现了去大脑皮层性强直姿势。间脑脑干中脑上丘上:孤立脑标本(Isolatedbrain)下:脑干动物标本考察脱离大脑控制后脑干对脊髓运动功能的作用:去大脑控制以后脑干网状结构和红核、前庭核等功能亢进(去大脑强直、颈紧张反射、迷路反射)下丘桥脑延脑上:孤立头标本(Isolatedheadcontents)下:脊髓动物标本考察脱离脑控制后脊髓运动功能特点:脑对脊髓运动功能具有控制调节作用,脱离脑的控制就会出现脊髓运动功能的亢进状态(铡刀样强直症状)脊髓各高一级脑组织对低一级脑结构运动功能的控制作用大多是抑制性的。二、大脑皮层和锥体系的运动功能大脑皮层锥体系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中,不仅有高度特化了的运动区,还有许多区域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机体的运动功能。在初级运动区皮层中,不仅存在着与躯体运动功能的空间对应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与皮层表面垂直的运动功能柱。锥体系:锥体系的神经纤维主要来自初级运动皮层的大锥体细胞,也有些纤维来自额叶与顶枕颞的联络区皮层。锥体系由皮层脊髓束和皮层延髓束组成,它们不但能直接调节和控制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还通过发自脑干的几条传出通路间接调节运动功能。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的运动功能:1、发动随意运动。2、调节和控制各级脑结构的运动功能。无论是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损伤、内囊的损伤,还是脑干以下锥体束的损伤,都会影响随意运动的正常进行。三、锥体外系及其运动功能锥体外系:神经解剖学将锥体系以外的脑下行性纤维统称为锥体外系。锥体外系的组成复杂,其纤维来自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红核和脑干网状结构。锥体外系的重要作用:锥体外系在维持适度肌张力、姿势和随意运动的准确性中具有重要作用。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是随意运动的前提条件和准确性的保证。锥体外系功能紊乱时的主要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齿轮样强直:静止性震颤、手足徐动、扭转性痉挛四、小脑的运动功能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同躯体各部分的共济运动,保持适度肌张力与躯体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功能与锥体外系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认为小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近年研究发现,小脑是快速短潜伏期运动反应中枢,也是随意运动和习得性运动反应的最必须的基本中枢。小脑损伤的病人中,突出的症状是共济失调,表现为明显的意向性震颤(安静时并不震颤,只有当病人想说话或想做某一动作时,才表现出明显的震颤)。比较一下!锥体外系功能紊乱时的主要运动障碍:静止性震颤1.()处横断会出现铡刀样强直症状。A.脊髓上部B.桥脑中部C.延脑上部D.桥脑与中脑之间2.就小运动神经元活动的最终结果而言,它实现着对大运动神经元随意运动的()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信息保持灵敏的感受能力。A.直接控制B.兴奋C.抑制D.反馈调节3.神经系统主要通过类似突触结构的装置-神经肌肉接点-的功能来引起或调节()功能的。A.摄食B.攻击C.肌肉收缩D.防御练习题1.在脊髓与延脑之间横断,横断以上称___________标本,横断以下部分称___________标本。2.将两侧内囊切断使大脑皮层与间脑和基底神经节之间的联系中断,这种标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标本。3.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称为__________。与此对应,如果除此以外还有大量中间神经元参与反射活动,则称之为______________。练习题孤立头脊髓动物去大脑皮层(或间脑)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THEEND
本文标题:生理心理学第十章 运动和意志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8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