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1教书和治病是最考验良心的工作,因为一句话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一味药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长期的媒体宣传里,这两个职业已经异化成了谋生手段,师生关系,医患关系都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我先说两句”2主题: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今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第二十五个节日。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个亿,其中1600万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大部分是抑郁症、自闭症等精神障碍或心理行为障碍患者。•在健康人群中,也有不少人深受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常发出“我是不是抑郁了”的疑问。3王某,女性,23岁,在校研究生。因急起精神异常,扰乱课堂秩序,被学校老师和同学多人送到精神病院,同时通知其父母前来。王某经过治疗。2W后病情明显好转,患者父母从外地赶来,看到女儿精神正常,认为王某根本就没有精神病,要求学校和医院给予说明,否则法庭见。现场辩论案例—1女儿以前从来没有精神病,寒假期间也正常,我们现在看她也正常。学校和医院说她有病,损害了她的名誉,要求道歉、赔偿。学校和医院没有取得我们同意就住院,还治疗,对其造成伤害,事后才通知我们,要求赔偿。退一步讲,如果有病,我们是监护人,住院治疗应有我们决定。?如何回答王某家人的提问?最近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一、本市某重点中学一高三学生在家中跳楼,目前生命垂危;•二、本市某职业学院招收的一大一新生精神异常问题?6一生笃爱精神医学——刘协和教授作为《精神卫生法》的最早起草人和推动者,他亲历见证了这部法从草案形成到日趋完善的曲折经历,他前后10次参与草案的修改,最终等到这个法出台。7一生笃爱精神医学作为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精神障碍病房指导教授,86岁高龄每周仍参加病房疑难病例讨论和查房,2016.2.6去世,享年88岁。图为刘协和教授和病房各医疗组组长合影8当前精神疾病医疗的困境近年来,精神病人杀人频出已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北大第一医院幼儿园门卫徐和平持刀砍伤15名儿童和3名教师,其中1名儿童死亡。2007年,吉林导游徐敏超突发精神病。在丽江无故砍伤20名路人。2009年,湖南农民刘爱兵持枪袭击老父和亲戚致12人死亡和2人重伤。2015年,陕西渭南市李某,在家用镐头将年过七旬的父母杀害。2016年1月3日,陕西商洛市62岁房老汉被村医的儿子徐某杀害。9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的宪章中,对“健康”提出了完整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按照WHO的观点,没有精神健康也就谈不上健康。10卫生与健康大会(8月19-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11精神障碍的定义精神障碍是一种综合症,病因不明。其特征表现为个体的认知、情绪调节或行为方面有临床意义的功能紊乱,它反映了精神功能潜在的心理、生物或发展过程中的异常。精神障碍通常与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活动中显著的痛苦或伤残有关。异常的社会行为(例如,政治、宗教或性)和主要表现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并非精神障碍,除非这异常或冲突是上述个体功能失调的结果。12对精神障碍的认识然而,诊断为精神障碍并不等同于需要治疗,是否需要治疗是一个复杂的临床决定,要考虑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的显著性(例如,存在自杀观念),与症状有关的痛苦(精神痛苦),与症状相关的伤残,现有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以及其他因素(例如,使其他疾病复杂化的精神症状)13精神病UHR的常见临床症状1、神经症性症状:焦虑、坐立不安、烦躁等;2、情绪有关的症状:抑郁、快感缺乏、自罪、自杀意念等;3、意志的变化:冷漠、兴趣缺乏、疲劳等;4、认知的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5、身体症状:躯体主诉、体重下降、饮食差、睡眠障碍等;6、弱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7、行为改变:社交退缩、怪异、冲动、攻击行为等;8、其他症状:强迫、解离、敏感等;“这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易感性+应激抑郁症Willneretal.NeurosciBiobehavRev.2013;37:2331-71;应激源,与个体易感性相互作用可促进抑郁发作易感性水平(素质)早年生活经历遗传人格应激源重大生活事件(丧亲)激素水平波动多重轻微应激源抑郁发作易感性越大……随着抑郁发作的重复,大脑会对越来越弱的应激源产生反应。.……所需的应激源越小中国面临精神疾病的新挑战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速,精神疾病已经超越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成为社会的主要疾病负担。在一项对中国四省(山东、浙江、青海、甘肃)流调显示2001-2005年,18岁以上包括所有心理疾病患病率约为17.5%,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1%。大约有1.7亿成年人患有至少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其中10%为严重精神障碍。但是,90%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Phillips,2009)。这对中国的精神卫生健康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发生在人生命不同阶段的四种疾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老年痴呆是现在研究的热点。19科学家证实:人的能量太多消耗在妄想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部分人变聪明了——现代人极少一部分人产生变异——精神障碍(也可以说是人类进化路上的一些走了岔道的人)现代人大量的思考而十分疲惫,超负荷的能量消耗可能使大脑停止进化,从而限制人类智力发展,甚至可能出现倒退。人类脑部消耗的能量十分惊人,脑部约占体重2%,却消耗了全身20%的能量,同时,大脑灰质耗量更惊人,脑细胞的耗量甚至超过心脏,人类在进行各种深度思考时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剑桥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埃德布摩尔指出:想要变得更聪明意味着加强大脑各部分之间的链接,这样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进一步限制人类的智力发展。科学家同时指出,人类脑部中这些小得不能最小的神经元,如果超负荷运转,将会像计算机一样无法“散热”,脑部无法散热,则无法生成神经脉冲,限制人类变得更聪明,甚至会变得越来越“笨”。20全球启动“脑科学计划”20年前,英国科学家佛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如此抱怨:“我们无法忍受人类仍旧对大脑如何工作知之甚少”。时之今日,大脑依旧是人类认知的黑洞。人类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它们如何连接以及连接错误导致精神错乱或是出现严重的神经性疾病,目前人类并没有弄清楚其中的奥妙。21中国科学家拍到世界首张分子间能量传递的照片(发表于自然科学杂志2016、3、3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12年10月26日通过,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康复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共七章八十五条23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1、心理健康促进指国家、社会要从正面强调,心理健康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与组成内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内容彼此之间,或者各部分与整体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完整、协调一致的自在轻松状态,以及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人格的完整与协调,同时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效沟通,较少内部或外部冲突。心理健康指标: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自我学习,生活独立。情绪稳定,反应适度。人际和谐,接纳他人。适应环境,应对挫折。24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2、精神障碍预防旨在对精神障碍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主动的改善、防护,在社区中防止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实现一级预防;对已经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及早发现和处置,实现二级预防;做好患者的社会安排,施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回归社会,实现三级预防。25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卫生法第十六条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责任: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另外,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担负的精神卫生工作责任也作出了规定。26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27主要内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使他们学会自我调适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他们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28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有道是: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原无忧,因风皱面。人有七情六欲,还要经历雪雨风霜,难免精神上会有忧虑,心理上会有伤痛。于是世上便有了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经由言语的沟通、情绪的抒发、认知的转变、行为的调节等心理途径为患者解疑释惑、排忧除病。心理健康促进就是追求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和社会心理和谐。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9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康复“康复”从专业定义来看,是指联合并协调应用医学方法、社会干预、教育和职业训练等手段,使个体达到可能的最高功能水平。而精神障碍的康复,则是综合运用上述措施使精神障碍患者个体尽可能恢复其社会功能,或者使残疾的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我国主要采取政府统一规划,基层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社会支持参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技术指导下的,以社区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家庭为依托的康复工作模式。为社区和家庭中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等康复服务。具体方法:“全病程管理”,从医学、心理、社会和职业等层面开展工作。30第三章:全章概览立法宗旨“规范精神卫生服务”和“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集中落脚点条款最多的一章(共二十九条)—第三章(重点)立法焦点问题最突出(如非自愿住院等)充分体现国际精神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如自愿住院原则等)与精神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直接相关31诊治中的焦点问题1、精神障碍诊断的依据2、由谁做诊断3、自愿原则4、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标准5、非自愿住院治疗的程序要素6、权益保障与救济32对国际原则的理解“国际接受的医疗标准”——ICD分类与诊断要点政治、文化、种族、宗教的“差异”,家庭矛盾导致的“异常行为”,以及“扰乱治安”等,本身不应作为诊断理由——国内外均有深刻教训精神症状的“文化塑型”要与文化差异本身鉴别要明确:“异常行为”是否确证为某个精神症状?既往治疗或住院经历本身不得作为目前诊断依据固有观念和做法应予以纠正33精神卫生法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第二十七条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34“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第二条精神障碍的诊断、再次诊断和医学鉴定结论,应当依据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4396-2001)》中F01-F99分类(及
本文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9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