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课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再续
第三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11年)第一节绪言一、时代与工艺美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的历史进入东周,开始了所谓的春秋。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强盛、,经过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许多小诸侯国灭亡,最后剩下齐、楚、韩、燕、赵、魏、秦七国,兼并仍在继续,这就是史上的战国时代,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建立、发展,而传统等级制度的崩溃引发了工艺美术的变化。授课教师:万程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勃兴以及西周的礼乐制度的崩坏,这都使得青铜礼器大为衰落,器物的使用由此有了更大的自由。工艺美术也因之回归生活,关注适用,冶金、陶瓷、染织、漆器都有较大发展。加之统治阶层的奢靡生活令工艺制作须满足感官享受,致使清新华丽的气象逐渐确立。地方性与时代共同性:楚国装饰幻想题材多,浪漫主义手法秦国器物淳朴美,现实主义郑国精巧,燕国古朴,赵国浑厚,韩国优雅。韩国:弓弩,吴越:刀剑,邯郸:冶铁,巴蜀:竹木器,临淄:制陶,长沙:锡器,合肥:皮革。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依然在官府作坊中进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更加详细。二、工艺美术生产期间官府对于民间作坊的设立不再如往前一般层层限制。民间作坊的发展也同样极大地促进了这一时期工艺美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春秋战国时期,区域性差异也在加强,昌盛的大国也是区域风格孕育,生成的核心。但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吞并,期间的青铜工艺显示出共同的时代风貌——清新华丽。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国的青铜艺术迎来了其第二个高峰。第二节青铜器一、引言春秋战国青铜器有向适用性发展的明显趋势,日用器物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商代:酒器组合,周代:食器组合,春秋战国:钟鸣鼎食组合。装饰题材:摆脱宗教神秘气氛,抽象几何纹和反映社会题材的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艺术风格:春秋疏简,战国繁缛。制作:由浑铸到分铸,还采用焊接、镶嵌、蜡模等新技术。错金银青铜有流鼎(一)器形的演化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它们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鼎在这一时期的实用价值逐渐凸显,典型的是战国中期开始流行的扁圆鼎,其装饰华丽而不庄严,表明鼎的观赏价值提升而礼仪功能的消隐。鼎的样式:春秋早期,鼎腹宽而浅,立耳,微向外张,马蹄足。春秋晚期至战国,鼎多盖,盖上有三环纽,附耳(耳在鼎腹两边,而不在口缘上。战国晚期楚国鼎很有特色:直耳微倾,高足。造型是曲线中间有直线,刚劲有力。并且根据鼎的不同用途,赋予不同名称。而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等,这些以前重要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如耳杯、洗、浴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战国青铜耳杯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青铜莲鹤方壶错银几何纹青铜扁壶壶在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繁多。最早的壶作为提携用,以后除发展为多种用途外,也代替尊的地位,作为礼器。春秋时期的壶形态美丽,多用莲瓣作为壶的装饰。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非常精美。壶高122cm,宽54cm,以龙为耳,以兽为足,盖上有两层向外开张的莲瓣,莲瓣中有一立鹤振翅欲飞。这种设计意匠,开创时代新风格,使人感到清新瑰丽。战国时代的壶,一般壶体最大直径在腹的中部,两边有兽面衔环的耳。这种格式,形成了汉壶的基本样式。此外有提梁壶,加以链条,便于提携。除圆壶外,还有扁壶,以区别所装流质的不同品种。鉴:战国时的大型铸品。和钟、鼎、壶四器并称,在当时极为流行。除作为实用器皿,也做嫁具。ex:宴乐水陆攻战(鉴)外壁用红铜镶嵌水陆射杀、格斗等战争场面,战士束腰佩剑,张弓搭矢,持戟刺杀,有的架梯,有的荡桨,有的首级落地,有的奔跑呼叫,共有300人之多。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约却是青铜器造型发展的大趋势。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几何纹青铜长柄豆青铜犀尊青铜鸟尊商周时期是雕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已经进入印纹阶段,这是装饰工艺的一大改革。一模多用,连续运用,省工省时。而且,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左右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上下左右的四方连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蟠螭纹、蟠虺(hui)纹等。(二)装饰和加工的革新蟠螭纹蟠虺纹装饰部位上:器体的宽带,已渐由腹部升至颈部。欣赏的视点上移,为什末?战国后期,冶铁技术迅速发展,产生了尖锐锋利的铁工具,使青铜器的装饰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铁工具可以在铜器上划纹,使线条细如发丝;也可以刻出阴文后,嵌以红铜或金银细丝。这种用金银丝的镶嵌工艺,称为“金银错”,从而从印纹发展到划纹时期。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加工方法,种类很多,从而大大加强了其装饰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大体方法有:1、焊接2、刻划3、镶嵌4、金银错5、鎏金6、镂空(一般使用失蜡法)宴乐渔猎攻战铜壶焊接:早为浑铸,后为分铸,而焊接是主体铸成,将部件补接上去。刻划:随铁工工具出现,刻铜。镶嵌:镶嵌松石、红铜、金银丝,春秋战国较流行。金银错:或错金银,在铜器上用金属丝或金属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厝石再磨错光滑。鎏金:将金箔剪碎,加热,以1:7的比例加水银制成金泥,再加盐、矾,涂在铜器上,用炭火烤,水银蒸发,金泥留下,又称为火镀金。镂空:失蜡法、蜡模法春秋战国期间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曾侯乙墓青铜尊。曾侯乙墓青铜尊特点:制作简便,无序分块;花纹精细,表面光滑,层次丰富,无需打磨;精确度相当高。三、铜镜与带钩等(一)铜镜铜镜属生活日常用品。在铜镜尚未流行前,人们用铜鉴盛水照面,故镜又称鉴。铜镜的发展演变,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战国镜(楚镜)、汉镜、唐镜和宋镜。入宋以后由于玻璃的传入,铜镜开始没落。铜镜一般为圆形,变体葵花纹和菱花纹。北方铜镜:朴素量少,南方:精致纤细美丽花纹,量大。战国铜镜的工艺特点是:1、薄胎2、卷边3、川字纽(弦纹纽)4、双层纹战国铜镜的装饰主要有1、四叶纹2山字纹3、双菱纹4、夔凤纹5、长尾兽纹6、蟠螭纹7、连弧纹8、地纹战国青铜镜(背面)四山纹铜镜错金银狩猎纹铜镜(二)带钩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始于春秋,广泛流行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其质地以青铜居多,但也不乏金、银及玉石等高档材料,带钩样式多种多样,有兽头有鱼鸟形等,制作工艺:浮雕、鎏金、镂空、嵌玉等。鎏金镶玉青铜带钩(三)铜剑铜件的兴起:步兵和骑兵兴起,便于刺杀和格斗,于是产生剑。春秋时期,以吴越铜剑最闻名。铜剑造型:优美,设计更实用化,金属表面镀铬,以免青铜氧化。第三节陶瓷工艺1、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出土的陶器上往往刻有“相邦”、“守相”、“左陶户”等字铭,属官窑产品。私家生产的陶器也大量生产,器物上刻有“文牛陶”、“陶午”、“栗疾已”等人名。2、战国时期已生产原始青瓷和几何印纹硬釉陶,战国的陶瓷一般以灰陶为主。暗纹陶:胎质灰黑、细泥,在陶坯未干前压花纹,花纹较浅,也称砑花陶、始于春秋,战国发展。以河南为中心,品类:壶、鼎、豆、罐等,装饰花纹:弦纹、锯齿纹、螺旋纹等S形纹。彩绘陶: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较杰出,不同于彩陶,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彩绘陶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陶胎大多用轮制,烧制火度低,有灰色和褐色两种,造型多为生活器皿,仿制陶瓷和青铜器。装饰纹样:几何纹、云纹、花瓣纹、鸟兽纹等。一般为二方连续适合纹样,不同位置不同形式。色彩:以红、黄和黑、白、灰交替使用,对比又统一。用途:主要作为明器陪葬用,因战国两汉时期兴“厚葬”之风。几何印纹陶:这类硬陶在胎土中所含氧化铝较高,需要高温烧成,因此常与原始青瓷同窑共烧。呈黑色或紫黑色,用泥条圈叠法成型,在外拍饰各种几何形花纹。原始瓷器:比较接近青瓷,主要产地南方浙江一带,战国墓出土很多,以杯、碗最多,大多素面,仅饰简朴的波纹或齿纹,长沙多出土罐、盒,呈黄绿或褐色釉。3、其他:陶塑和瓦当陶塑作为明器使用,一部分陶俑一部分木俑,有人和动物造型,施以彩绘,生动精巧。瓦当是建筑用的陶制品,战国时期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瓦当是瓦的头端,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既实用又美观。战国瓦当一般呈半圆形,装饰纹样:涡状纹、r形纹、对鸟兽纹、树木纹等。春秋战国时期,玉材、玉器又被赋予了更多的伦理道德意义。孔子认为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品德(《礼记注疏》卷63)由于有了圣贤的倡导,中华民族重玉器的观念越发明确,玉则承载着愈益浓厚的美愿,成为佩饰等工艺美术的最佳材质。第四节玉器在春秋中晚期的基础上,战国玉器的制作更加繁荣,出现了商晚期以后的又一艺术高潮。华丽精巧成为战国新风,作品以礼仪用品和佩饰等居多,玉制带钩也不在少数。战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铁制玉器加工工具的运用使得琢玉更加方便。玉器镂空技术的成熟也促使此间的玉器更加富有空间变化,视觉效果更为灵动。镂空多节玉佩这一时期玉制佩饰等饰品的款式丰富多彩,作品常做成灵动多姿、形态生动的鸟兽形。而由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战祸频繁,以玉装饰的兵器也明显增多,还出现了特有的玉具剑(曾侯乙墓出土)。玉虎形佩曾侯乙墓玉具剑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第五节漆器一、概说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远的历史。在中国漆器历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髹漆逐渐成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日益提高,造作愈发精良。二、战国漆器战国漆器的器胎主要有:1、木胎2、木片卷粘胎3、夹纻4、皮胎春秋至战国早期:木胎厚,加以漆饰战国后期:薄木卷胎或外贴麻布,木胎较薄,用金属制成纽、耳、足等装饰。战国漆器的器形非常丰富,家具有俎、案、座屏、器架、器座等,而日用容器更是种类繁多,如奁(lian)、卮(zhi)、豆、盒、杯、壶、尊、盘。此外还有许多新的器形出现,如耳杯。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战国漆器:雕绘漆豆彩绘鸳鸯形漆盒战国漆耳杯战国漆器的装饰主要有:1、描绘(主要是彩绘)2、针刻3、银扣4、描金漆器的装饰纹样有动物纹、云气纹、几何纹及社会生活题材等。彩绘窃曲纹漆豆组织方式:适合纹样、带纹、四方连续颜色:黑、红两色,黑地红纹为多,或加饰黄、绿色。楚国是漆器重要产区。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战国漆器:彩绘禽兽纹漆座屏漆双凤悬鼓金和银都是贵金属,尽管矿藏量极为稀少,但由于其色泽美丽异常,故在工艺美术中早有运用。中国发现最早有金银饰品的是在夏。进入春秋战国,金银器数目大为增多。第六节金银器及丝绸一、金银器考古学显示,进入春秋战国,金器数量大为增加。器物多铸造完成,工艺品的装饰意义依然突出,但一些日常实用品也开始用金银制作。如车马用器、兵器、钱币、容器等。春秋战国金器金盏、金勺(曾侯乙墓)战国末期龙凤纹金花银盆丝绸是个统称,泛指以蚕丝织造的各类纺织品,包括较为朴素的绢、缣(jian细绢)、绸,甚为轻薄的纱、縠(hu/有皱纹的纱)以及若干种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重纹彩的绫(一面光的很薄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缎(一面光质地厚密的丝织品)、绒、刻丝(一种欣赏装饰性丝织品)等。除染色以外,丝绸的装饰方法有织纹、印花、刺绣、彩绘等。春秋战国时期,纺织成为各诸侯国富国强邦的重要行业,官府与民间纺织业都很发达。这一时期的丝绸织造非常精美。云雷纹、菱形纹、龙凤纹、舞蹈人物、狩猎等是春秋战国丝织品的常用装饰纹样。二、丝绸春秋战国丝织品图例菱形纹锦龙凤虎纹绣龙凤虎纹秀罗蝉衣局部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第六节结语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与时代风貌: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
本文标题:第一课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再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0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