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六章 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
第六章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了解土地利用的发展进程,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含义及其意义目的要求掌握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掌握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程序。12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及意义土地规划设计流程重点与难点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大自然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相继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自给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商品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阶段。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一、原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人类社会初期,地广人稀,人类仅是生态系统天然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大自然。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其活动对土地基本上不存在干扰。这一阶段人类与土地的关系表现为: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土地,土地凭自己的特性限制人类需求膨胀,人类与土地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人对土地的破坏性随着社会发展日趋明显。二、自给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工业革命以后。这个阶段人与土地的关系是以人为中心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三、商品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四、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环境意识、生态保护意识觉醒,提出人地合谐发展,对土地资源要持续利用。于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相互和谐的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就应运而生。第二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1991年9月在泰国德迈举行了“发展中国家持续土地管理评价”研讨会,1993年6月在加拿大Lethbridge大学举行“21世纪持续土地管理”的目标学术讲座会。这两次会议的主要结果是明确提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五大基本原则和评价纲要。一、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含义土地可持续利用即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基本政策目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体包括:1、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衡为目标。2、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4、应考虑环境的适宜性5、应追求耕地质量上平衡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①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②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③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④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⑤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五种关系模式(一)边缘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经济发展很少或不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二)土地资源限制极端模式其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是有限的,保护土地资源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第二位的。(三)土地资源服从经济模式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并非无限,但土地资源的供给配置要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四)经济服从土地资源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应服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五)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支持的两个系统。五、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点1.直接提高粮食单产2.改善生态环境3.解决脱贫问题4.缓解土地短缺压力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是改造中低产田。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是土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好以下个关系:1.政府与土地市场2.全国土地市场与区域土地市场3.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4.加快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区位特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土地资源配置到各个部门、行业,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活动。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概论土地利用规划分为三种类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我国的土地规划体系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可对一定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起总体控制作用,是进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控制的战略安排,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区域性和指导性.(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地区(省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五级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特点任务类型(1)针对性;(2)局部性;(3)具体性;(4)选择性。包括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保护规划、单项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改善和保护土地的生态系统,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四、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2.分类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五、土地利用生态规划1.含义以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为依据,通过对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力)进行研究,从而对某一地区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土地生产潜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称为土地生态规划。2.类型一种是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基本依据来布局和安排各类土地生态系统的比例和空间分布格局。一种是在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据此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方案。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从上到下,按计划指标层层分配进行编制的,其编制主要目的是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指导思想是以土地供给控制引导需求,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一、编制目的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统一管理,对十分宝贵和极其稀缺的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3、加强对土地的统一和计划管理。具体目的为:二、规划任务具体包括:1、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2、为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土地条件。3、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科学的土地组织条件。4、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土地关系。三、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土地评价4、土地利用预测5、土地利用战略研究6、土地利用分区7、骨干工程用地布局四、编制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资料收集。3、确定规划方案。4、编制规划成果。5、修改、审议、报批。五、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以土地资源对对象,为一定利用目的而从事的土地经营或经济活动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与土地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决定土地的功能与作用的过程。决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1)土地利用系统的概念和分类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土地利用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利用系统(landusesystem)。根据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多少,可以为集约土地利用系统和粗放土地利用系统。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城镇土地利用系统等。考虑作物和植种制度,可分为复合土地利用系统和混合土地利用系统。(2)土地利用系统的分类集约土地利用系统粗放土地利用系统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城镇土地利用系统复合土地利用系统混合土地利用系统(2)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的过程(1)确定系统边界;(2)确定系统目标;(3)进行土地评价;(4)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资源环境可行性、组织体制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5)输入输出模型分析;(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分析;(7)报告或决策;(8)反馈修正。(3)土地利用系统分析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掌握系统论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其次,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然后,通过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可持续评价,选择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模式,确保土地利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业与思考】1、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涵义是什么?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原则是什么?3、什么是土地利用系统分析?它分为哪些主要步骤?4、简述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含义及其主要类型。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是什么?
本文标题:第六章 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0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