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观刈麦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做官正直,深受好评。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居士。作品集有《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人民的疾苦。生前将众多诗文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其诗语言通俗,相传八旬老妪都能听懂。注音:刈荷箪饷灼秉敝晏yìhèdānxiǎngzhuóbǐngbìyàn·····读诗明示: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根据人物活动分层)读诗明鉴: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哪一幅画面更倾注了诗人情感?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3、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两幅画面画面一:烈日割麦画面二:抱子拾穗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矛盾心理: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1)交代背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侧面描写麦收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3)正面描写割麦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4)叙写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6)直抒作者胸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这首古诗后填空:诗的开头先标明五月,这是个季节,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然后展示了两副生活图景:的场面,的场面。从而展现了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接着笔锋一转,是一个特写镜头:。昨日割麦者,今成拾穗人,从而揭示了农民头上的苛重。观刈麦背景场景心情刈麦拾穗(泛写)(特写)妇姑、童稚、丁壮暑土气、灼天光不知热、惜日长贫妇抱子、拾穗输税尽、充饥肠自愧(对比)、同情少闲、五月、倍忙诗文解读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片段练写:展开想象,描述一段割麦者或拾麦者的场景(注意使用描写方法)。总结: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诵读感知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见解。但未得到重用,心中有抑郁不平之气。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其诗英气勃发,清朗流丽,简洁明快,尤擅七绝.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作者简介【参考译文】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第3-4句:议论感慨,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感叹。而他自己呢,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纵是以英雄自负,可是没有机遇,又怎能成名?第1-2句:情感的触发物,一片折戟,与古代的战争有关,兴感之由,引起下面的咏史感叹。品读解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品读解析一是慨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机遇;二是悲叹:悲叹自己虽也算得上个英雄,却没有机遇,难以成名。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品读小结主题归纳•这是一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讥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对平生遭遇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及对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宁死不屈诵读感知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二十岁考取了进士第一,头名状元。官做到右丞相兼枢密使。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里被关押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表现了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作者简介辛苦遭逢起一经,自幼刻苦研究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朝廷选拔,如仕做官,于戈寥落四周星。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了整整四年品读解析山河破碎风飘絮,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这一生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浮。品读解析惶恐滩头说惶恐,带兵抗元失败后经惶恐滩一带匆忙撤离,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被浮,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自己的孤苦零丁。品读解析人生自古谁无死,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品读解析二、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一、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品读解析三、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四、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品读解析主题归纳•这是一首洋溢着激情的诗篇,通过诗人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职的决心和崇高的精神,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高尚气节。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课外延展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已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诵读感知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作者简介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诗中写了几种心境?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品读解析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自比落红,仍可护花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品读解析主题归纳•诗中诗人抒发了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想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课外延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诵读感知(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张养浩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品读解析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品读解析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展开讨论。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品读解析主题归纳这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通过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和朝代的兴衰,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范成大)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课外延展
本文标题:30.诗词五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1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