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识记基础知识第三单元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基础随堂巩固知能综合提升一、经济的复苏与繁荣1.农牧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特别是工具,比过去复杂得多,耕作技术提高。(2)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长。(3)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4)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起来,得到发展。整地碎土畜牧业2.手工业生产活跃(1)丝织业:发展尤为显著,的产量大为增加,府库绢帛之多,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2)制瓷业:北方瓷出现,对后来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有直接影响。3.商业的活跃(1)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2)政府重新开始铸造铜钱,使实物交易逐步为交易所代替。(3)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绢布青货币上图为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这反映了北魏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分析出现该突出特点的原因。[我的思考]突出特点: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活跃。原因: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②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背景迁都洛阳以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与制度。2.措施(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下诏兴办,广招生员,教授儒家经典。(2)恢复汉族制度,要求臣民按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模仿汉族官制,将北魏官制定为,改变官职名称。修订律令,适应中原地区的法律需要。先进文化太学礼乐九品3.影响加速了北魏政权的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表现(1)鲜卑族:①经济生活:内迁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鲜卑贵族成为中原的。②习俗变化:汉族的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封建化农民封建地主风俗习惯(2)①鲜卑族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得到传播。(3)影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奠定了基础。畜牧国家统一“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这是赞扬北魏民间武装力量首领李波的妹妹李雍容的诗。你认为诗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在该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的思考]问题: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它深深影响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如何正确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主要表现为实行均田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和礼仪制度、尊儒崇经以及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措施。(1)从根本上看,汉化政策的本质是鲜卑族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使鲜卑族逐步接受汉族的农耕生产方式、封建统治制度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一汉化过程实质上是封建化过程。(2)从作用上看,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①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使中原的鲜卑劳动者成为农民,他们经营土地,生产方式由游牧过渡到农耕,且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②鲜卑族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其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之中得到传播。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特别提醒]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风俗、食物等。二、孝文帝调整生产关系有哪些表现?(1)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革土地制度,颁布均田令,将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调整产品分配形式,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一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原来受庇于豪强的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3)调整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实行三长制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三长制的实行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特别是对人民的控制。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胡汉文化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考查点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命题立意对孝文帝改革的考查大多通过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学生对改革内容及影响的识记与理解。考试命题一方面要立足孝文帝改革在社会经济、政权封建化及民族融合方面的影响加以具体分析;另一方面要与同是封建化改革的商鞅变法进行对比,认识二者的异同点。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改革进行对比来分析(2012·山东高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第(1)问侧重于两次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难点在于孝文帝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鲜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第(2)问侧重于考查两次改革的形式和历史作用,注意商鞅变法侧重从政治角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从文化角度作答。[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2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