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甲醇战略目录第一部分甲醇概述一甲醇的分类二甲醇生产工艺及技术方向三甲醇的产品链第二部分甲醇产业链分析一上游原材料供给二甲醇总体三甲醇下游消费四甲醇多层次市场体系五甲醇国际供需六国内外甲醇产业竞争力对比第三部分甲醇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一甲醇价格走势二甲醇价格影响因素三我国甲醇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第一部分甲醇概述一、甲醇的分类甲醇大体上有工业甲醇、燃料甲醇和变性甲醇之分。目前以工业甲醇为主。凡是以煤、焦油、天然气、轻油、重油等为原料合成的,其质量指标符合国标GB338-2004要求的,都是工业甲醇。粗甲醇经脱水精制、作为燃料使用的无水甲醇,称为燃料甲醇。变性甲醇是指加入了甲醇变性剂的燃料甲醇或工业甲醇。由于甲醇与汽油、柴油不互溶,尤其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发生分层现象而造成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燃料甲醇或工业甲醇变性后才能加入汽油、柴油使用。二、甲醇生产工艺及技术方向目前,欧美、中东地区国家主要采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该工艺具备投资低、无污染的优点,且无需过多考虑副产物销路。由于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特征,缺少廉价的天然气资源,同时随着石油资源紧缺、油价持续上涨,在大力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的背景下,当前并且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是我国甲醇生产最重要的原料。此外,我国还有部分企业采用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这也是我国独有的甲醇制取技术。用煤或天然气制甲醇工艺差别主要在前段工艺,后段都涉及如下化学反应:CO+H2→CH3OH在未来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方面,目前,包括日本、中国、美国等一些国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反应生产甲醇技术,并已经有所突破。其中,我国已经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非金属催化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在大阪建设1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示范装置。这项技术一旦实现工业化应用并与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结合起来,将彻底改变人类能源消费结构与模式。三、甲醇的产品链1.甲醇是最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自身产业链长,涉及化工、建材、能源、医药、农药等众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2.甲醇在传统化工领域应用广泛,是甲醛、二甲醚、醋酸、MTBE、DMF、氯甲烷、甲胺等一系列化工产品的上游原料,在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据统计,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已有近30种,以甲醇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产品可达上百种。3.甲醇是新兴替代能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国家大力推动可替代能源发展,作为甲醇深加工产品的二甲醚、甲醇燃料等,均具有良好的传统能源替代性和可操作性。当前,《车用燃料甲醇》、《车用甲醇汽油(M85)》、《城镇燃气用二甲醚》等一系列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得甲醇作为替代能源原料具有政策依据,发展前景广阔。4.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对于我国乙烯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甲醇制烯烃的MTO工艺和甲醇制丙烯的MTP工艺,是重要的C1化工技术,也是以煤替代石油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的核心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对低碳烯烃需求的日益增长,作为乙烯生产原料的石脑油、轻柴油等原料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短缺局面,已成为制约我国乙烯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同时国际油价的节节攀升也使得MTO/MTP项目的经济性更具竞争力。因此,甲醇制低碳烯烃(MTO/MTP)项目已经成为众多煤化工项目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5.其他方面。甲醇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还能用于防漆剂、除锈剂、防冻剂以及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第二部分甲醇产业链分析一、上游供给(一)煤炭1.我国煤炭的基本情况煤炭是我国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不可再生战略资源。根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约5.57万亿吨,居世界第一,无烟煤预测储量4743.43亿吨。截止2008年底,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1597.78亿吨,其中无烟煤查明储量1340.22亿吨,占全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的11.56%。2009年,我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全年产量达到30.5亿吨,同比增长10.99%。同年我国动力煤的消费总量为25.09亿吨,其中化工行业消费607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2.42%。2.我国煤化工产业煤化工是指所有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按不同工艺路线可以分为煤焦化、煤气化和煤液化,按产品路线可以分为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煤焦化-焦炭-电石、煤气化-合成氨等。目前在业内引起关注的煤化工,主要是指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醇醚类的新型现代煤化工,像煤焦化、氯碱和合成氨制尿素等都属于传统煤化工。煤化工主要工艺路线及产品我国煤化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合成氨、尿素、甲醇、电石、聚氯乙烯等大宗化学产品都是传统煤化工产品,并随着技术研发的进步,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领域正在快速发展。生产一吨甲醇所消耗的原料煤与所采用的气化工艺、煤质及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关系。以年产20-30万吨甲醇装置为例:(1)固定层间歇气化工艺,使用优质无烟块煤,生产1吨甲醇约需煤1.8吨;(2)GE或多喷嘴水煤浆氧化工艺,使用优质烟煤(义马煤),生产1吨甲醇约需煤1.4-1.5吨;(3)SHELL粉煤气化工艺,使用优质烟煤(义马煤),生产1吨甲醇约需煤1.25-1.45吨。一般而言,生产一吨甲醇需要大约1.5吨标准煤(每吨标准煤的发热量是29.271兆焦/kg,7000千卡/千克)。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煤化工越来越显示出优势,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发展煤化工热情很高,尤其是在2004年7月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国家不再审批投资项目,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很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几乎是有煤的地方都在发展煤化工。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分三个阶段。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50万吨、1000万吨和3000万吨(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占成品油的比例分别为4%和10%);掺烧于汽油的二甲醚的规划是,在上述三个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万吨、1200万吨和2000万吨。煤烯烃的规划是,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140万吨、500万吨和800万吨,占烯烃总量比例分别为3%、9%和11%。煤制甲醇的规划增长速度也很大。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达1600万吨、3800万吨和6600万吨,到2020年,煤制甲醇占甲醇总量的94%。二甲醚和煤烯烃由甲醇转化而来。前者转化比例为1.5:1,后者转化比例为2.92:1,两者合计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共约用甲醇1170万吨、3300万吨和5400万吨。征求意见稿显示,对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产能增加很少,而电石则面临缩减。(2)打造七大煤化工基地征求意见稿显示,我国计划构建黄河中下游、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七大煤化工产业区。图:我国未来七大煤化工基地按照规划,黄河中下游、新疆、蒙东将形成大规模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生产基地,到2020年,这些地区将形成年产煤制油1100万吨、二甲醚700万吨,即我国最大的替代化石燃料生产基地;新疆规划年产1000万吨煤制油及500万吨甲醇;在蒙东,建设锡林浩特、霍林河、呼伦贝尔三大甲醇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1000万吨,但没有规划下游产业;中原和云贵规划年产煤制油各600万吨。但目前以陕北,内蒙古,宁东煤化工产业发展最快。(3)斥巨资修建四大管线为把蒙东地区的甲醇输送出来,计划投资50亿元,在呼伦贝尔-霍林河-阜新-锦西修建一条长1800公里、年输送甲醇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输送管线。为输出黄河中下游燃料,规划投资80亿元,在宁东-榆林-鄂尔多斯-京津唐港建一条长2000公里输送管线。同时,还投资12亿元,修建长400公里的伊宁-独山子成品油管线,与出疆成品油管线独山子-兰州-成都成品油管线连接,年送油品1000万吨,将煤制油送往西南地区。另外,在内蒙多伦地区,建一条长约200公里至北京的天然气输送管线。这些输送管线将确保规划中的新型煤化工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需求地区。高油价是发展煤化工、尤其是现代新型煤化工的最根本原因,我国是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因此发展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不仅是出于经济性的考虑,更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性的考虑,但由于煤化工是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产业,同时还面临着技术、市场和资源环境约束的风险,因此发展煤化工既有机遇也有很大的风险。2007年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领导听取《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汇报,指出:在当前国际油价高企、我国原油资源短缺、煤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适度发展煤化工是十分必要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可有效缓解国内油品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积极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投资过热。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煤资源合理利用,还要考虑到环境容量、水资源及市场等制约因素;煤化工发展必须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全面评价煤化工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二)天然气天然气是国际甲醇生产的主要原料,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的优点,中东、南美等具有丰富天然气地区已成为世界甲醇工业的核心。目前我国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装置约占国内产能的30%左右(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1.天然气概述天然气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的混合气体的统称,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通常占85-95%,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热值高、燃烧稳定、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热值为8500千卡/立方米;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天然气是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2010年我国生产天然气944.64亿立方米,与2009年相比增长12.07%;2010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为107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22.3%。2.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分布根据中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全国天然气资源量380400亿立方米,其中陆上62个沉积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299000亿立方米,海域7个沉积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81400亿立方米。全国最终可采天然气储量140000亿立方米。3.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政策为了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了《天然气利用政策》于2007年8月30日正式颁布实施,成为我国未来天然气产业发展及使用的重要指导。政策明确规定了天然气利用领域和顺序,具体为:天然气利用领域天然气利用领域归纳为四大类,即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并根据不同用户的用气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在《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气利用领域归纳的四大类中,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是将天然气用于能源消费,而天然气化工则是将天然气当作化工原料,利用天然气组分中占90%以上的烷烃合成制取多种化工生产所需的原料。虽然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较快,但天然气化工项目却相对放慢了速度,主要原因是天然气价格的提升使化工项目很难盈利。随着化工项目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关于有限的天然气到底应该当作一次性能源烧掉,还是当成可二次利用的化工原料的争论一直持续不休。此次《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明确了天然气利用顺序,争论也应该就此结束。《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提出,对已建用气项目,维持供气现状,特别是国家批准建设的化肥项目,应确保长期稳定供应,而新上用气项目一律按本政策执行。天然气产地利用天然气也应严格遵循产业政策。化肥是农用物资,作为农业大国,国家政策始终向其倾斜,不仅要保证化肥生产的原料供应,而且从2005年发改委《关于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及近期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的通知》来看,制定了化肥用气、工业用气和城市燃气三档基准价格,其中化肥用气的价格是最低的,并明确要求“暂不浮动”。但目前国内天然
本文标题:由于甲醇与汽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3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