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瓯海区梧田二中小班化教育教改实验的实施方案
1瓯海区梧田二中“小班化教育”教改实验的实施方案一、实验课题的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学校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作为浙江省农村示范性初中,在教育改革、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温州市区一些中学,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化,这种矛盾表现得越来越为突出。因此,必须在进行一次彻底的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便是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和探索,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内外,这一举措已经开始实验并得到了认可:在美国,将缩小班级规模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一大关键,希望在2005年实现小学1-2年级每班18个学生的下级规模;在法国,1981年,学生在24名以下的班级占65.1%,1990年每班均不超过25名;在墨西哥新墨西哥州,1986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案规定,小学一年级每班学生不超过20人,二年级不超过22人,三年级以24人为限,四至九年级均不超过25人;在英国,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都降至30人左右;在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降至35人;21世纪初,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组织了课题组,对上海市初中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专题研究,已经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瓯海区梧田二中是“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性学校”、“浙江省农村示范性学校”、“温州市示范性初中”、“温州市素质示范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瓯海区窗口学校。可容纳30个班的教学规模,集办公、教学、实验、科研于一体,在校生1065人,配有6个功能教室,其中多媒体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制作室、图书阅览室等一应俱全,具有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硬件条件。教职工102人,其中任课教师97人,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人为高级教师,40人为中学一级教师。12人为温州市骨干教师,30人为瓯海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曾经担任全国九五教育科学国家教委重点课题——《中学生语文水平标准研究》子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现有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8个,实验课题具备开展实验研究的师资力量。作为浙江省示范性初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向社会承诺: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是浙江省优质教育在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和探索。实施“小班化教育”,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班级授课制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学只停留在中等学生的水平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得不到满足。实施“小班化教育”后能较好地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小2班化教育”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聪明才智,发展他们创造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二、实验课题研究综述1、理解“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小班”的基本内涵,是指有较少学生数量的教学班,就目前来说,现行教学班的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上,多的高达60人。实行“小班化教育”的班级人数一般控制在2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据有关人员研究,人数在20人的班级是最理想的小班。“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教育活动体系开展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学班学生数的减少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并于此支配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法的变化,从而达到:①使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并享受教师的充分关爱;②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组织的教学环境要适应学生的发展,体现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③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密度,让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④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培养创造精神。2、“小班化教育”的价值(1)实施“小班化教育”,是现代经济特别是温州模式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大批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面广、量大的市民群体。温州模式经济发展的定位和对人才发展的需求,都对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实施“小班化教育”,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2)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形式的变迁经历了个别教育阶段,班级授课制占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阶段。个别教育阶段(包括私塾制)由于受社会和人的认识发展的限制,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贫乏,教学形式的单一和人才规格需求的低下。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了教学的计划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班集体教育作用。但其不足也是明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学只停留在中等学生的水平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得不到满足,班级人数众多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实施“小班化教育”后能较好地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3)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温州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对教育追求也高了。实施“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阳光普照”,每个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程度也提高了。(4)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小班化教育”,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不同层3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辅导;班内同学人人都能在充裕的空间和时间中充分活动,个性能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聪明才智,发展他们创造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三、实验课题研究思路(一)实验课题研究目标1、对优化教育资源,对“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实证性研究。2、实施“小班化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和实施策略研究。3、对优质教育模式及其效果的研究(二)实验课题研究原则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思想。1、主体性原则。实验的全过程全力研究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机制,创造一切条件最大程度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和完善。2、整体性原则。实验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整体力量。3、活动性原则。实验的各项目标与活动的设计是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的实验活动过程。4、互动性原则。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授受式,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互相启迪的教学实践活动。⑸充分性原则。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形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三)实验课题研究措施1、“小班化”教育资源配置(1)班级和教师配备实验班级为七年级。每个班级配备敢于实验的优秀教师,其中有学校优秀班主任担任班主任,1名教师教语文,周课时5节,兼任地方课程;1名教师教数学,兼任劳动技术;1名教师教英语,周课时4节,兼任研究性学习课,1名教师教科学,周课时4节。其他学科教师配备同其他班级。(2)教学内容针对现有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建构学生全方位的创造空间。学科课程,树立大课程意识,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重新审视现有的学科设置,对其内容进行优化。开设科目包括思品与生活、语文、数学、英语、微机、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活动领域、环境领域延伸,包括班队活动、劳动、计算机操作活动、健康教育活动等。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地方和校本课程,包括温州地方课程、班团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延伸教育(即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未来延伸),注重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开拓学生创造空间。4(3)教室配备:除正式上课用的教室外,配备活动教室。教室内的课桌椅为单人单桌,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组合成马鞍型、品字型、月牙型、周边或秧田型等;建立图书角,陈列报刊图书、教学具、学生制作、学习园地等。2、“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并不等于小班教育,小班只是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学生空间加大,师生交往密度增多等等。实验不仅要把这些变为现实,而且通过有效的措施,探索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新途径。其中,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必将是一重要突破口。首先,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变。把原来教师站在教室最前面,学生面对黑板听老师讲课的形式,改为学生一组围坐在一起,或听老师讲课,或小组讨论学习。在课程学习行为的创新上,体现多维互动、动态生成性原则,活化学生创造的空间。改革课堂教学,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改革以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师生互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四方式”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具体体现在:教师不仅是课程学习的“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思”者、“听”者;不仅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而且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具体体现在:学生不仅是“听”者、“答”者,而且是“问”者、“说”者、“思”者,不仅是“学”者,而且会从“学”的领域扩展到“教”的参与,部分的成为“教”者。与此同时,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落脚点,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要改变原来大班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教学内容的安排,学校要集思广益,结合国内外小班化课堂教学经验,制定适合学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中,45分钟的时间里,教师讲课起码占三分之二左右,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时间不到三分之一。但在小班教学中,一堂课里,教师的讲最多占二分之一,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约占二分之一。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教师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实施分层教学。第三,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实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学生上台做题、阅读、演示以及表演机会比大班学生大大增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一切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性。由于小班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学生的独立性强。3、教学的基本要求(1)备课在备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备学生(了解并指导每一个学生学习)、备学具、备学法、备桌椅排列、备师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变化及师生的交互方式等,还有信息技术如何介入等。备教材,应有统一目标。(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备学生,要有不同要求。(根据学生个5体差异)备过程,要备分层教学和综合教学。按照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别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分别安排不同的作业练习。各科教师要注意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设计学科综合教学活动。(2)上课以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为主,二者所占时间与空间为整堂课的三分之二以上;教师必须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教师采用鼓励、扶持、点拨、尝试等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3)作业要有分层分类要求,内容精选,难易适度;实行面批,个别指导矫正。低年级基本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作业整齐划一,书写格式要规范。(4)根据学生情况有目的地制定辅导计划,辅导既要解决面上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辅导,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有提高。(5)教学评价考试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过程管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试采用学科分段验收的方法,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体验,各种考查随堂进行。集中考试根据各科特点,采取多样化考试方法。按学科内容分项命题。如语文可分成基础知识、朗诵(背诵)、说话(复述)、阅读理解、作文四方面考查。数学可分为基础知识、应用、图形表达和
本文标题:瓯海区梧田二中小班化教育教改实验的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