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谈禅说理诗-祁中338班
谈禅说理诗八组敬上•谈禅说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琴诗》;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谈禅说理诗语出自然,有警句创见。来源•谈禅说理诗是随着佛教进入中国而形成的一种诗歌体裁。起自汉代,盛行于魏晋,到唐宋至于鼎盛。此类诗以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借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诗歌特点•1.具有幽远深邃的意境。•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把人的思绪与阶上苍苔合二而一,创造出物我交融、宁静空灵的意境。•2.追求清新淡泊的情趣。•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贯休《野居偶作》)•面对喧嚣的尘世、炎凉的世态,禅师以清新淡泊的情趣面对,何其潇洒自在!诗歌特点诗歌特点•3.崇尚深切透彻的说理。•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黄庭坚《题阳关图》)•诗人认为,物固无情,而人自有意,将情移于物,物便似有情,故离人见杨柳而起别愁,其根源自人而并非物。剖析入微,理趣盎然。诗歌特点•4.喜好生动逼真的形象。•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平淡的描述,勾勒了竹林里弹琴长啸者的形象,他在那样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里怡然自得,尘念皆空,多么空明澄静!诗歌特点•5.乐用朴素生动的语言。•少时不见山,便觉无奇趣。•狂发从乱歌,情来任闲步。•此心谁共证,笑看风吹树。•(皎然《出游》)•不受禁忌束缚,回归自然,让心理放松,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大彻大悟的最高精神境界。这境界和快乐,如同树叶在风中的哗哗笑语,不需人识,自得其乐。诗句几近白话,朴素自然。诗歌内容一.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富有理趣的诗句,有的是其本身固有的,如: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歌内容•有的原意较少而后人赋予更多层次的哲理,如:•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歌内容•有的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如:•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此诗讽刺了世人不识才,见浅陋以及以地位识人的世俗风气。例题•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问:苏轼的这首《琴诗》富有哪些哲理?请结合唯物辩证法谈一谈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在审题时应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入手,明白天下万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密切配合这一哲理,做这样的解答:作为主体的手指没有琴弦是奏不出音乐,而作为客体的琴弦离开了手也不能自鸣,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诗歌内容•二.对事理的体察•1.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典型的例子是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2.借助景物来表现。•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更是立意不凡,将深刻的哲理诉诸艺术形象,堪称融诗情理趣为一体的优秀哲理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其一:表达手法••借景说理•即事说理•托物说理赏析-借景说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方塘之水澄澈清净,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这一深刻哲理的揭示,并不借助半句干巴巴的说教,而是把全诗融入到悠悠的水流中,灌进明净的池塘里。整篇诗歌无不在写方塘,又无处不在讲读书的感受,使读者如饮醇醪。赏析-即事说理•诫子弟•[清]何绍基•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表明人生如梦,世间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千载浮云变古今,粪土当年万户侯。凡事心平气和,不心怀鬼胎,不争名夺利,不为三尺之地而与人斤斤计较。赏析-托物说理•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旨在表明官场名利对人产生太多束缚,不如归隐山林自由。哲理诗名句•1.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王之焕《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8.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9.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0.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1.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至此致谢八组全员敬上
本文标题:谈禅说理诗-祁中338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