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山透水事故遇险人员应急需知
矿山透水事故遇险人员应急需知矿难从发生到救援,到善后,再到调查处理,无疑是一个危机的化解过程。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节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危机的化解。这一危机持续时间长,从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事故发生,到4月5日14时15分115名遇险人员获救,到4月14日上午仍在全力搜寻井下剩余1名遇险人员,历时十几天;危机的化解涉及相关政府部门、医院、霍州煤电、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临汾市电力救援队、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等多个单位的5000多名救援人员及新闻媒体。另外,在整个危机事件消除过程中,既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也有许多可控、可防的因素,如何应用、引导可控、可防的因素使危机朝着正确的方向化解,也是救援工作不可轻视的内容。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梳理了王家岭煤矿成功救援工作中的若干环节,对每个节点上的应知应会知识加以点击。重要节点如下:事故发生前,王家岭煤矿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3月28日14时40分许,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3月28日事故发生后至4月5日零时40分许,153名遇险人员被困井下。4月5日零时40分许至14时15分,115名遇险人员在被困八天八夜后终于安全升井。4月5日凌晨1时20分许至发稿时,115名获救人员在医院接受治疗。视点一透水事故发生前有什么征兆?现场实录:3月28日10时30分,项目部经理曹奎兴在20101工作面回风巷巷道右帮发现有少量出水。水很干净,用手蘸点凑鼻子上闻闻,没什么味道。一小时之后,另一位项目部经理被派到出水点,在周边的区域里,他共发现了5个这样的出水点。出水量很小,无压力,水质清澈。措施解读:矿井透水事先都有预兆,可根据八种不同的透水征兆,辨别其是否有透水的危险。1.发潮:煤本身是不透水的东西,但当受到一定压力的水的作用,仍会有部分的水分浸到煤体里去。因此,当采掘工作面临近积水区时,就会发现局部的或大面积的发潮现象,这种发潮现象不完全是由于接近水区的缘故,遇到底板岩层为透水岩层时,也常使煤体有发潮现象。2.发汗:当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受水压作用,通过煤的层理、节理、水就透过煤壁并聚成水球现象,看起来就像人出汗一样。上述两种象征,无论发潮和发汗,有时都会出现假象,这种发潮和发汗的真假,往往采用“浅剥皮”的办法加以鉴别,就是将发潮或发汗的煤面,剥去一薄层,观察探试新暴露的煤层是否也发潮,如果发潮,就证明这是透水象征。3.流水或滴水:这种现象是发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证明工作地点与积水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也证明隔水煤墙越来越软,隔水性越来越差,抗压能力越来越少,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时必须百倍警惕,加紧处理。4.挂红:这种现象往往是流水现象出现后产生的。这种现象说明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或硫铁矿物等,出现“挂红”一般认为是接近老空积水的象征。5.空气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区以后,影响工作面气温降低,感到发凉。6.硫化氢气味加大:二硫化氢气体也是老空区的产物。因此,当工作面接近老空区时,有时可嗅到硫化氢的气味。7.水叫:一般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嘶嘶”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像低沉的雷鸣声或不开锅的声音,这是因为水位有了变动或受滚动岩石撞击影响的结果。8.钻孔底发软或出水。用探水钻或钎子探水时,如发现钻孔底发软,钻屑发潮,就说明钎子快到积水区,如继续钻就有出水可能。视点二发生透水事故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现场实录:4月8日,一名在河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山西临汾籍工人说,当时,5米高的水头打过来,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抓住墙上的安全网,趴在巷道墙上。于是,大家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使自己趴在墙上,有的抓住安全网,有的用衣服和皮带把自己固定在墙上。许多人都像蜘蛛人一样在墙上趴了两天两夜,度过了最糟糕的时期。他说:“我们还在井下用炸药炸开了一个高于水位一米的废弃巷道。当时想出这个点子后,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测瓦斯的测瓦斯,找炸药的找炸药,很快炸开了墙,躲进了巷道。这个巷道也成了我们的临时避难所。”措施解读: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撞伤。3.如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5.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6.如惟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视点三等待救援时的注意事项现场实录:胡千海,是首批获救的9名工人之一。黑暗的井下,水很脏。前四天,胡千海只喝自己的尿。他是第一次喝那玩意儿,咸咸的,但却是最珍贵最干净的水源。获救工人李先宝,陕西商南县人,33岁。李先宝说:“开始确实是害怕,后来其他的感觉都没了。关键就是饿得要命,饿,太饿了,下来就是个冷,身上衣服湿透了。”困在井下的工人们,吃什么的都有,有吃炸药包包装纸的,有吃木头的。有一次,被困工人魏合荣听见有人吃东西,发出“咯嘣”的声音。他就想,吃什么呢,吃得这么响。后来才知道,有人在咬煤块。措施解读:通常情况下,矿山透水事故遇难者的首要死因是溺水,第二大死因是缺氧,还有一个因素是体温下降。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如系老空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还应保存矿灯电力,以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遇险人员应尽量保持身体干燥,或者减少被泡在水中的身体部位,防止身体热量迅速丧失。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井下积水可能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视点四被困人员心理怎样调适现场实录:头两天,被困工人魏合荣还想着出去,但结果让他很失望。想到可能会“完了”,他感到很害怕,想到家人就很伤心,但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烦躁,“害怕啊,害怕的要死”。困在井下的前三天,陈宗勇感到非常恐惧。幸亏他们所处的位置,尚有一处没有完全打通的通气风道。工友们利用随身带的炸药,将风道炸通了。新鲜的空气涌进被透水隔绝的巷道内,又燃起了受难工友们的求生希望。第四天时,他们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了,反正是豁出去了,听天由命吧。他们始终坚信,井上的人也一定正在想方设法营救他们。陈宗勇说:“我坚信我会活着走出去!”措施解读:从医学角度,人们所认识到的生理极限是72小时,并不能说明人的生存极限只有72小时。据资料记载,一个人不吃饭有水喝能坚持7—20天,不吃饭不喝水只能活3—8天,依个人体质和心理素质等情况而不同。有水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但是,坚定、强烈的求生愿望和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延长生命。专家指出,遇险人员保持良好心态非常重要。人在灾难中要学会生存,千万不可让意志力衰弱而失去生存的自信,意志力薄弱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能量的消耗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情绪有一种组织功能。在能量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人需要保持平静,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在避灾期间,遇险人员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共渡难关,安全脱险。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视点五遇险人员获救后的注意事项现场实录:这是4月7日上午10时左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通病房内,一名山西临汾籍38岁的获救工人与营养师刘艳华的对话。获救工人:“我饿了,该吃饭了,咋不给我吃呢?”刘艳华:“你现在胃还不适应,要少吃多餐。”获救工人:“一天吃的全是汤啊粥啊,就像哄小娃娃呢!”刘艳华摸着他的头说:“你现在好好休养,再过两天想吃啥就吃啥啊!”获救工人:“你把窗户再拉开点嘛,我还是怕黑。我想看电视了,咋把电视关了呢?”刘艳华:“太亮了对你眼睛不好,电视也少看会儿,你得缓一下,休息一下眼睛。”“病人从生死边缘获救后精神比较亢奋,有着很强的倾诉欲望,属于正常的心理发泄,医护人员要通过和病人聊天,让他们说出心里话,要像照顾小孩子一样,悉心呵护照顾他们。”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罗锦绣说。措施解读: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遇险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得救后,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要避开强烈的光线,以防发生意外。一般情况下,获救三天以后就可以摘掉眼罩了。专家指出,对于长时间被困的遇险人员,获救后的关键在于营养救治和恢复。被救矿工普遍有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磷,代谢紊乱,尿液里出现过量蛋白,血尿酸偏高,肾功能损伤,饥饿性酮症等。他们的肝脏和肾脏功能最应受到关注,在救治初期应该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为主,随着病情稳定再逐步由营养医师为其提供肠外肠内营养的治疗,最终过渡到经口食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专家提醒,对那些刚刚被救助的工人,补充营养不能操之过急,以避免发生过度喂养综合征,造成机体的代谢失衡。视点六:遇险人员获救后的心理干预现场实录4月7日,山西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专家对该院收治的20名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生还矿工做了心理健康测评。令人意外的是,这20名获救矿工中仅有4人的心理是正常的,其他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重度创伤的有3人。山西医科大学收治的20名获救矿工因为在井下特殊环境里煎熬了8昼夜,缺乏安全感,升井后普遍感觉幸福、激动、兴奋,话多,喜欢宣泄,难以安抚,这些都是应激反应的表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罗锦绣说,多数病人不能下床,医护人员帮他们排尿。相处中逐渐建立了信任,病人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说出来,医生对病人的心理信息也有了更多掌握。陪伴在这个时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他们的心理安慰和治疗,不仅通过语言开导,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关怀的举动,甚至温情的眼神交流。措施解读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据专家介绍,灾害对人造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是终生不愈的。巨大的灾难一下子把人推向了绝境,很多人没有应付打击的足够力量。心理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有效的心理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人们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事故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怎样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心理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心理干预工作者应与获救人员有可能多的身体接触、目光接触,鼓励对方倾诉,把情绪宣泄出来。心理干预工作者应给获救人员提供实际的帮助,比如询问目前实际生活中还有什
本文标题:矿山透水事故遇险人员应急需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