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一讲 《天狗》研究
第一讲《天狗》研究一贾平凹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男,汉族,1952年3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乡。1967年初中毕业(只上了一年半中学)后回乡务农。不久父亲被堂兄告发,被戴上“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被开除公职。贾平凹由可靠青年沦为“可教子女”。生平1972年被推荐到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1975年毕业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78年以《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1980年调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3年起任作协陕西分会专业作家。贾平凹属艺术型天才作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不断制造声音,在短、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领域均有不凡表现。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如短篇小说《满月儿》获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等;还赢得了世界声誉:1988年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1997年长篇小说《废都》获法国最具权威和盛名的三大文学奖之一——费米娜文学奖,2003年法国文化交流部授予贾平凹文学艺术荣誉奖。作品获奖情况贾平凹当选为省作协主席贾平凹故乡老屋贾平凹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歌颂与暴露阶段(1974—1982)在创作初期,作家最爱写的,是青年男女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写的较有声色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年轻漂亮的女性。主人公都是为了建设山区而醉心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为科学种田而入迷,或为献身于山区教育而兴奋。创作分期作品反映的重点,不在揭示事业的伟大意义或献身事业的艰辛曲折的历程,而在表现主人公从事有意义事业的激动、喜悦和由此焕发出来的献身精神及崇高感情。事业和爱情又常常纠缠在一起,在共同的事业中萌生了爱情,受爱情鼓舞增强了事业的动力。获奖作品《满月儿》(1978)就是这种主客体搏击的产物。作品实际上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情绪:追求崇高事业的精神是值得赞美的,富有青春活力和事业心的女性是值得赞美的。1980年前后,贾平凹的创作由抒情转向对世事人生的思考,由歌颂而转为对社会弊端的揭露,代表作有《夏夜光棍楼》、《山镇夜店》、《夏家老太》、《年关夜景》、《沙地》、《好了歌》、《二月杏》、《厦屋婆悼文》等等。这些作品中童稚眼睛放射的光亮和欢快消隐了,代替的是一双思索的探寻的目光,苦苦期望得不到依托时,便显得有些迷惘。作者的视野扩大了,不仅看到了生活的光明面,人生的欢乐、美和爱,也看到了生活中的阴暗面,人生的痛苦、丑和憎。作家的一双眼,不再是孩子般的单纯明快,而是成年人般的复杂和沉思。(二)写实与荒诞阶段(1983—1992)1983—1992年,中国社会急剧发展,贾平凹创作呈现出现实与虚幻、社会生活与人性探索交织的局面。1983年9月《商州初录》突然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这已经不是昔日闪着童稚眼光,或苦觅中流露出孤独感伤眼波的贾平凹,而是一个在思想艺术上有了新装束的贾平凹,逐渐成熟的眼光中,闪现着坚定、自信、豁达,冷静观察中流露出幽默情趣。继《商州初录》之后,又有《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问世,真使读者应接不暇。似曾相识的人物却以新的精神面貌向我们走来,闭塞山村的缓慢步伐却迈上了新的历史道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气氛中却展现着现实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幻想、物质需求交织成矛盾统一的具体实在,爱情、婚姻、政治、经济错综成复杂变化的人生命运。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无疑是写于1986年的长篇小说《浮躁》。它是贾平凹关于商州文学创作的一个带有阶段性总结意义的作品。《浮躁》以如椽巨笔演绎了商州河岸上的风云变化、生死爱恨,刻画了金狗、小水等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并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使“浮躁”一词成了国人的口头禅。这个作品发表以后,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好评,并在美国获奖。时间到了1988年,贾平凹因肝炎入院治疗,促使他思考了很多东西,文风为之一变。聊斋志异式的《太白山记》之后,商州土匪小说系列让文坛一惊,《白朗》、《美穴地》、《五魁》等,笔致诡谲,行文荒诞,神秘文化开始进入贾平凹的作品。他将农裔作家的忧患意识、对城市的疏离,与佛禅的虚无、神秘结合起来,真实地书写了自己灵魂的无所归依和对当下现实的思考。(三)悲愤与无奈阶段(1993—)1993年,贾平凹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都市题材长篇小说《废都》,轰动神州,波及海外,标志着贾平凹小说创作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贾平凹《废都》之前的创作,总体上说,是属于社会化的写作,努力追求的是社会价值,力图影响现实的变革,体现的是作家的道义立场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化的写作容易为社会所关注和认同。而《废都》和《废都》以后的创作,更多的是作家个人的生命体验,表达个体情感、价值观念及自我的某种人生领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更为偏向个人化的写作。《废都》和“《废都》热”之后,贾平凹身心俱疲,小说《白夜》(1995)、《土门》,影响不大,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创作上有变化,我们知道,不断创新可以说是贾平凹取胜的法宝。贾平凹是属于文学的,他曾说:“我只会弄文学”。1998年,《高老庄》挟风雪而至,市场又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贾平凹也走出了《废都》的阴影。《秦腔》(2003)摒弃了戏剧性情节的设置,也没有史诗性作品惯有的那种悠远宏大的时空,有的只是当下社会变革中清风街人的普通岁月。栖息劳作,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睡,然而历史的巨大变迁就在这生活的细节中发生着,我们一贯赖以维系精神生存的东西在变革中失掉了。《高兴》(2007)贾平凹写了刘高兴等来自农村、流落都市的拾荒者的命运,同时涉及了城市底层中的各种人群,有乞丐,有民工,有妓女等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城市中艰难地生存。而且,作品在描述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时,着重关注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写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和爱情。《高兴》是对城市底层人群的生活记录,作家揭开城市灯红酒绿的面纱,直视他们的生活状态。这些人生命的唯一价值就是活着,竟然还无比艰难。他们被生活的艰辛压得无暇反思自己命运的悲剧本质,甚至会为微不足道的所得而高兴,这样的快乐和高兴的内心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凉。贾平凹在创作上达到了“含泪的笑”的高度和深度,作家对底层人群的关注显示了一位职业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他用心体验写作对象的生活和精神,认真思索这种社会的存在,为人们关注社会提供艺术的参照。尤其是用第一人称写一群和自己的生存境遇完全不同的人,又极为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所以,这部作品显示了作者在写作上的深厚功力,也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大胸怀。总之,从《废都》、《土门》到《秦腔》、《高兴》,打动读者的是悲凉的气息,人的渺小与无助散落在文字里。二《天狗》概要体裁:中篇小说发表刊物:《十月》1985年第2期主要人物:天狗师傅李正师娘五兴主要事件:李正收天狗为徒李正出事招夫养夫地点:堡子里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农村生活故事。全文分为四个不标题:一是“井”。这部分写“井把式”李正,在改革之初中国农民都在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时,李正很快占据并垄断了所在“堡子”里的全部打井生意.从此财源不断,成了最受山民羡慕的人。然而李正这人“利欲”过于强烈,他不愿带任何徒弟,只想把“独门手艺”传给自己还在念书的儿子五兴。最后由于儿子还小,“井把式”确实暂时需要一个帮手,这样勉强收下了村里的大龄光棍青年天狗为徒,前提是只做苦力,不传手艺。即使如此,李正还是无法接受天狗要从自己的收入中分一杯羹的现实。贪欲终于使他做出了驱逐弟子天狗的决定。二是“黄麦菅”。这部分写无依无靠的天狗只能另谋生路,他到省城发现那里的饭馆缺少洗锅碗的刷子,于是想到了用家乡的黄麦菅做成刷子来省城出售,那可是无本经营的好买卖!他的想法落到实处,果然挣了不少钱。李正看到天狗的生意好,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苦。于是决定让五兴重新去上学。三是“秋天”。这部分写在天狗走运的时候,他的师傅倒霉了,“井把式”在井中被巨石砸伤了下半身,从此瘫卧在床,变成了废人。忠义的天狗此时不计前嫌,倾其所有为师傅治病,帮助师娘劳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深受感动的师傅于是想到了一种古老的山乡风俗“招夫养夫”,尽管天狗初始坚决不从,但最后还是顺从了师傅,作了师娘的丈夫。四是“蝎子”。这部分写天狗始终拒绝与师娘行夫妻之实,他只是竭尽所能地为这个家寻找着一切经济来源,比如养蝎子。天狗忠义善良的举动终于酿成了悲剧,师傅自杀了。埋葬师傅后天狗把自己的蝎种无偿地分给了乡邻,带动他们“共同富裕”。三《天狗》研究文献选读1.李遇春对《天狗》的导读(见《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於可训主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这篇导读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天狗》这篇小说。一是可以把它看作“改革小说”。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农村生活故事。二是把它看作“寻根小说”。这篇小说是一个关于男性的恋母情结的人类学文本。2.邓楠.理想爱情的建构、解构与颠覆——论《天狗》、《五魁》和《废都》三部爱情小说的价值取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3).这篇文章认为,《天狗》是一出用现代意识复制的古典爱情式悲剧。《五魁》是对“古典爱情式”的解构。《废都》是对“古典爱情式”的彻底颠覆。四课堂讨论1.《天狗》的价值取向是什么?2.如何看天狗的为人?3.如何从社会伦理的角度理解这篇小说?
本文标题:第一讲 《天狗》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