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走好青春每一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内容结构•一、未成年人犯罪概述•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三、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四、未成年人自我预防一、未成年人犯罪概述•未成年人: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我国刑法中,儿童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体,未成年人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体。犯罪:就是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应给予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概况: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趋势:日益严重青少年犯罪在全世界还将长期存在、发展和蔓延。青少年犯罪防治是一场广泛、深入的持久战,需要好多代人的努力方能解决问题。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一)客观原因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客观背景,主要受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1、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诸因素的缩影,家庭教育、环境好坏,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1)家庭不健全,对子女失于管教(2)家庭管教不当(2)家庭管教不当2、社会原因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潜滋暗长了一些腐朽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使青少年中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倾向日益得到强化,进一步毒化了社会风气,反过来又影响了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增加了犯罪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文化垃圾也污染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文化市场虽然多次清理整顿,但出于牟取暴利迎合低级趣味,还是有及少数经营者公然出售内杂大量不健康的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书籍、杂志、音像制品。这样的文化市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客观上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和不彻底性,易受外界不良社会意识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青春期,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他们的具体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其他心理品质,影响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但由于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未成年人对事物的看法常常是片面的、不彻底的,因此要未成年人去理解一些较为复杂和深刻的社会现象,显得过于苛刻,往往会使他们陷入困境,产生迷惘和误解。(二)主观原因2、情绪冲动,缺乏理智,自控力差。•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具有极大的冲动性,表现为既热情活泼又易急躁,好感情用事。有时,当个人的想法受到限制而不能实现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但这时理智的控制力却显得相当薄弱,无法左右自己的行为,未成年人很可能只为达到个人的目的就不计后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向有关当事人实施攻击行为,进行报复,造成犯罪。3、不良的交际关系引发错误的“义气”心理。•青春期既叛逆又孤独的心理促使未成年人在同龄人团体中寻求理解和帮助,但由于他们社会阅历少,认知狭窄、片面,分不清是非美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容易被人引诱,受人蒙蔽,稀里糊涂地就加入了犯罪团体,还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友谊”,甚至为了“江湖义气”参与团体犯罪,为“兄弟”不惜两肋插刀,有的未成年人在被公安机关抓获之后,还执迷不悟,为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辩解,甚至还讲“义气”,包庇同伙,独揽罪名。三、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1、《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未成年罪犯可适用的刑种•1管制•管制,是五个主刑中最轻的刑种,根据管制的特点,对未成年人适用管制,有利于使未成年人继续正常生活学习,感到社会与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利于对其的改造。•2拘役•拘役刑期较短,适用于罪刑较轻但需关押的罪犯,对未成年人适用拘役,是一种相对比较好的选择。•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的幅度较大,适用广。对于有期徒刑,应注意与成年罪犯分开关押,以防止交叉感染,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受到腐蚀。•4罚金•对于罚金的适用,我个人认为应区别对待,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适用罚金刑。而对于其他未成年人,因其尚处于父母照顾,无个人财产,可不适用罚金刑。四、未成年人自我预防•这是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角度构筑的防线。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立法也越来越完善。未成年人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可以使其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引诱和侵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什么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是指违背社会道德或者轻微违法行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⑴旷课、夜不归宿⑵携带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⑷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⑹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⑺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⑼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危害1、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的境地2、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3、强拿硬抢要是犯罪的开端4、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5、赌博易使未成年人产生贪欲6、吸烟、酗酒损害身体健康首先,“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预防的基本条件。其次,应当“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这是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人格培养,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未成年人应当“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未成年人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的重要主观条件。本条规定的以上三个方面,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使未成年人能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的目的。生活中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应如何做?1、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教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如果是社会青年无端殴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脱身,然后及时打110报警,不应盲目的抗打硬拼。2、怎样拒绝别人的要求一起去违法犯罪呢?一是要明辨是非,极力劝阻。二是劝阻无效,自己坚决拒绝。三是如被迫,应及时报案。四是积极向家长、学校、警方报告情况。3、在校女生如何保护自己?一是平时尽量少和社会不良青年及校内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接触。二是注意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三是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四是遇到情况要巧妙周旋,会自我保护。五是拒绝陌生人的好意。4、在遇到社会青年或者高年级学生向我们要钱如何处理?首先,如果是社会青年向在校学生要钱,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或者向公安民警报案,以便尽快处理。既不能自己拿刀来解决,也绝不能逆来顺受,从而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其次,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钱,可以向老师举报这种行为,不能几个同学结伙来抵抗或者报复要钱者,否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犯罪。5、突然遭遇歹徒行凶时怎么办?(1)迅速逃跑,不能迎着歹徒的方向逃跑,而要转过身,朝反方向跑,朝老师或警卫所在的方向逃跑。(2)逃跑的过程中,歹徒追逐,摆脱不了,可随机捡起身边的竹竿、棍子、扫把等物用于防身或还击,还可就近抓些沙子、泥土、石灰等小颗粒物,在必要的时候洒向歹徒的眼睛,为自己争取逃跑机会。(3)若不幸被歹徒抓住,切记保持冷静,不要“硬碰硬”,可以伺机向歹徒要吃要喝,以保存体力。还可以跟歹徒套近乎、拉家常,拖延时间。6、路上被人抢劫、敲诈和勒索怎么办?(1)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尽量说好话。(2)有钱就给,避免冲突。(3)如果自己没带钱他们坚持要,就跟他们说回家取钱,找机会逃跑并向别人求助或报警。6、发现有人跟踪怎么办?(1)如怀疑有人跟踪,应试着横过马路,看看那人是否仍跟着你。若该人紧跟不舍,你应跑向附近人多的地方报警求救。(2)当发现有人一直跟踪时,不用害怕,可以尽快到繁华热闹的街道,商场等地方,想办法摆脱尾随者,向路上大的机关单位求救,如去机关单位的值班室;向身边的大人求救;如果是在校门口,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大人来接。总之,遇到突发情况的总原则:1.保持镇静,在心中提醒自己遇到突发情况了,妥善应对。2.人身安全第一,钱财物品都可放弃。3.“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尽量逃跑和向别人求救。
本文标题:未成年人犯罪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