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九讲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十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第十一讲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第十二讲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剧变第三编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概述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1)“以党治报”方针的提出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并迅即在南京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以蒋介石集团为核心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打着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招牌,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1928年,国民党提出了“以党治报”的方针,要求国统区所有的新闻事业,包括非国民党的新闻事业,都必须接受国民党的思想指导和行政管理。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2)法西斯主义新闻观的引入1930年代,国民党统治集团大量汲取了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法西斯主义的新闻思想与经验,以进一步严密控制新闻界。效法法西斯主义的“国家至上”的原则,利用民族危机,大肆鼓吹和提倡“国民”、“国家”、“民族”等抽象观念,进行所谓的“民族主义的新闻建设”。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3)新闻统制方针的确立1934年1月,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明确规定“对全国新闻界作有效之统制”。3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邵元冲在国民党新闻宣传会议上所作的《开会词》中进一步阐释道:所谓新闻统制,就是“一方面要希望自己的新闻宣传发生有力的表现,一方面要应付反党反宣传的新闻”,二者之间要通盘考虑,党内外间密切联络,以求脉络贯通,统一宣传。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邵元冲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4)新闻统制制度的建设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党内各派达成统一协定后不久,国民党当局颁布《暂行反革命治罪法》、《中华民国刑法》,严惩一切不利于国民党统治的宣传出版活动。1928年6月后,国民党当局开始制定与颁行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规,并根据这些法规建立起新闻宣传审查制度和新闻出版登记制度。1928年6月间,国民党中央制订与公布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导党报条例》、《指导普通刊物条例》、《审查刊物条例》。1929年1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务会议通过了《宣传品审查条例》、《出版条例原则》、《日报登记办法》等。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5)《出版法》的出台1930年12月16日,国民政府公布《出版法》。这部综合性的新闻出版法典共6章44条,对报刊等各类出版物及其发行人、著作人、编辑人作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对报刊的创办、报纸的出版以及报刊的禁载事项以及违反《出版法》行为的行政处分和法律惩罚,均作了详细的规定。1931年10月7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出版法施行细则》,将《出版法》中的条款进一步具体化。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6)新闻检查制度的建立自1932年起,国民党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新闻检查的法令,将出版后审查制度改为出版前检查制度。1932年11月24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务会议修正通过了《宣传品审查标准》。1933年1月19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务会议又通过了《新闻检查标准》、《重要都市新闻检查办法》两个文件,同年9月、10月又分别进行修正。据此,国民党当局先后在上海、北平、天津、汉口等大都市设立新闻检查所,要求各报必须在发稿前将全部新闻稿件一次或分次送请检查。1934年6月1日颁布了《修正图书杂志审查办法》,并根据上述《审查办法》的规定,专门成立了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实行图书杂志原稿送审制度,并决定先在上海试行。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7)广播法规的制定与颁行1928年7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公布《无线电台管理条例》,并设立无线电管理处,管辖中国境内和国际间包括广播电台在内的全部无线电事业。1929年8月1日,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无线电事业,并在上海新建无线电管理局(后改名国际电信局),统管全国无线电事务。1936年,国民党当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播事业的管理和控制,于2月20日成立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由国民党中宣部、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国民政府交通部、教育部、内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陈果夫为主任委员。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二、抗战爆发后新闻统制制度的日趋强化(1)新闻统制政策在战时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在1938年10月武汉等地沦陷、开展进入相持阶段后,其新闻统制思想与政策又开始继续发展。1939年3月,国民党制定与公布了《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提出“意志集中,力量集中”、“民族至上,国家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等口号,大力开展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宣传,“要求国民全体的思想,绝对统一激战于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与军事第一胜利第一两义之下,不容其分歧及怀疑,不容作其他之空想空论”。要求一切思想言论和行动,不能“违反国民革命最高原则之三民主义”,不能“鼓吹超越民族之理想与损害国家绝对性之言论”。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二、抗战爆发后新闻统制制度的日趋强化(2)新闻统制制度在战时的发展抗战爆发之初,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7月8日颁布酝酿以久的《修正出版法》,并于同日施行。7月28日,国民政府内务部又配套修正公布了《出版法施行细则》。为了加强对新闻记者的控制,国民政府还于1943年2月15日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管制新闻记者的法律《新闻记者法》,后又颁布《新闻记者法施行细则》,但未正式施行。战时新闻检查法令的大量颁布和战时新闻检查制度的日趋完备,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新闻统制立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二、抗战爆发后新闻统制制度的日趋强化(3)新闻统制政策在战后的新变化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打出“和平建国”的旗帜,继续鼓吹“国家统一”的论调。1946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广播演说《告全国军民同胞书》,强调要“巩固国家的统一,实现全民的政治,以竟建国的全功”。根据这一论调,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思想和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以政府名义管制新闻出版事业,是战后新闻统制在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变。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发展二、抗战爆发后新闻统制制度的日趋强化(4)新闻统制制度在战后的变化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虽然在表面上多次作出给予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许诺,但并不准备将这些许诺付诸实践,而是继续实施其对新闻界实施全面统制的反动政策,制订与颁发新闻统制法规,强化新闻统制制度。在广大的收复区,国民党政府则以“除奸”为名,堂而皇之地实行新闻统制政策,重建新闻统制制度。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1946年内战爆发后,特别是1947年内战发展到最后激战阶段后,国民党当局借口非常时期,颁布了一大批非常法规,将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剥夺殆尽,将新闻统制制度强化到令人恐怖的程度。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二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一、国民党新闻事业网基本格局的形成(1)以《中央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网《中央日报》:1929年2月1日在南京正式出版,成为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党报系统的构成:中央机关报(南京《中央日报》)中央直辖党报(北平《华北日报》、《武汉日报》等)省级党部机关报(上海《民国日报》等〉地市县级党部机关报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二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一、国民党新闻事业网基本格局的形成(2)以“中央通讯社”为中心的新闻通讯事业网中央通讯社,1924年4月在广州创建,1927年5月初由广州迁到南京,直属国民党中央党部管辖。5月6日起,中央社通讯社开始在南京发稿。1928年后,中央通讯社开始向外扩展,于8月在北平创建中央通讯社北平分社,随后又创建了武汉分社。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二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一、国民党新闻事业网基本格局的形成(3)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的新闻广播网中央广播电台,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英文呼号为“XKM”。1928年2月陈果夫等提议筹办,徐恩曾担任具体筹建事务工作并成为首任社长。1928年8月1日,中央广播电台正式播音。陈果夫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二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二、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进一步强化(1)《中央日报》的改组1932年,《中央日报》进行改组整顿,开始实行社长负责制,由程沧波任社长,主持社务。程沧波主持社务后,提出了“经理部要充分营业化、编辑部要充分学术化、整个事业要制度化、效率化”的改组方针。程沧波(上)程沧波书法(右)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二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二、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进一步强化(2)中央通讯社的改组1932年5月,“中央社”进行改组整顿,萧同兹担任社长并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3条办社方针。至1936年,“中央社”在全国建立了11个分社,另有通讯员办事处20多处,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新闻通讯网。中央通讯社遗址,南京新街一带萧同兹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二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二、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进一步强化(3)中央通讯社的走向世界自1932年7月开始,先后与英国路透社、美国美联社、法国哈瓦斯社、苏联塔斯社订立交换新闻条约。1933年夏,“中央社”创建英文部,供给英文报纸新闻稿。至1936年,“中央社”在东京、日内瓦、新德里设有国外通讯员办事处。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二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二、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进一步强化(4)中央广播电台的扩建与“中广处”的建立1932年5月新台建成,发射功率增至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电台。11月12日起,该台正式以“中央广播电台”——XGOA为呼号向国内外广播。1936年1月,国民党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被改组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3月,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成立,陈果夫任主任委员。1936年2月3日,南京短波广播电台开播,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短波电台。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三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由盛转衰一、国民党新闻事业在战时的变化(1)新闻事业的迁往内地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随着政治中心的内迁而深入到重庆、桂林等内地城市,数量也有所增加。南京《中央日报》出至1937年12月13日停刊后不久,该报的长沙版于1938年1月10日出版,编号与南京版相衔接。同年9月1日,《中央日报》重庆版发刊。中央广播电台于1938年3月10日在重庆恢复播音。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三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由盛转衰一、国民党新闻事业在战时的变化(2)报业的集团化倾向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党报在内地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集团化的倾向。《中央日报》至抗战胜利时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中央日报》报团,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报业集团。第九讲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三节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由盛转衰一、国民党新闻事业在战时的变化(3)军队报刊的大力发展由于战争的需要,国民党还大力发展军队报刊,使军队报刊成为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
本文标题: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九讲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8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