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班別:3C組員:潘栩欣(28)陳瀅(04)陳倩彤(03)劉穎詩(21)蕭邦(FredericChopin),有「鋼琴詩人」之稱,他是浪漫樂期的音樂家。1810年2月22日生於波蘭,他的父親是位具有波蘭血統的法國人,職業是一位法語教師,而母親幽絲蒂娜則是一位純粹的波蘭人,他共有四個兄妹,蕭邦是家中幼子。蕭邦年幼時,使雙親無比擔憂,原因是這個小男孩一聽鋼琴聲就會哇哇大哭,原來,蕭邦是因為很喜歡而淚動地哭起來,不久大家就發現這個小男孩居然會自己爬上琴椅,用小手敲打鍵盤,發覺能彈出聲音就手舞足蹈。當姊姊彈琴時,他也吵著媽媽要彈琴。於是,母親就設法讓四歲的蕭邦和七歲的姊姊一塊兒學琴,可是過不了多久,他就越過了姊姊了。六歲時,父母親終於明白他具有音樂異稟,於讓他和宮廷鋼琴季夫尼正式學習音樂。八歲生日時,蕭邦就舉行公開演奏了,這是在慈善音樂會上彈奏羅維茲的鋼琴協奏曲。八歲在華沙的音樂會上演奏,使聽眾訝異不已,被譽為「神童莫扎特第二」。從這時期開始,他時常即席作曲立刻演奏,他非常擅長這種「即興演奏」。蕭邦十二歲起,隨華沙音樂院院長艾斯納學習和聲與對位法,這位優秀的教授,很快就發現蕭邦具有成為作曲家的優異創造能力,於是避免呆皮的教學法,盡量讓他自由地發展。他於15歲那年,在沙皇面前演奏,沙皇送他一枚鑽石指環。1830年,蕭邦決定出國,臨行,華沙音樂院的師生們為他送行,並贈以盛滿祖國泥土的銀杯,勉其勿忘自己的國家。後來這杯泥土,陪他死時下葬。蕭邦的健康情形一向不佳。1833年,他因肺病,曾在法國南部療養,那時,深得愛人喬治桑(GeorseSand,1804~1876)的陪伴照顧,一時精神轉好,此期間寫過不少成名曲,與喬治桑的關係至1847年結束。此後,蕭邦的健康急速惡化,之後還至倫敦旅行演奏,這使他精疲力竭,於1849年10月17日凌晨兩點因肺病逝世於巴黎,舉世哀悼,享年39歲。從孩童時代起,蕭邦的彈奏已引人入勝。有一次他父親不在學校,孩子們趁勢大鬧。蕭邦跑來先請求他們安靜,再用鋼琴講故事給他們聽,於是孩子們靜了下來。蕭邦一面彈琴,一面說《強盜的故事》:「強盜們拿著刀劍,想爬進一座堡壘,但突被一種聲音嚇住了,故立即逃走,跑了很久,人疲馬倦,強盜們躺下來睡覺。」這時,音樂愈彈愈輕柔和幽靜,連聽故事的小頑童也睡著了。(一)一次,德國音樂家梅亞貝爾為一件小事和妻子爭吵起來,兩個人誰也不理誰。梅亞貝爾想和妻子和解,又不願意開口。他煩惱地坐在鋼琴前彈起了友人蕭邦送來的名曲〈夜曲〉。優美的旋律使人忘掉了不快,消除了怒氣。梅亞貝的妻子被這美妙的音樂感染了,她忽然激動地抱住丈夫,熱烈地親吻起來。後來,梅亞貝爾和他的妻于寫信給蕭邦,感謝蕭邦〈夜曲〉幫助他們夫婦重歸於好。(二)蕭邦除寫過除了兩首鋼琴協奏曲、四首鋼琴與管弦樂作品、少數的室內樂和歌曲外,全部均是鋼琴曲,他的作品總數中,共有169首,是只為鋼琴這種獨奏樂器而作的。音樂風格上,常用不協和音,他善於運用鋼琴廷音踏瓣,曲式多為狹小的曲體,樂風深具個人色彩和貴族氣息,且技巧相當地確實,所以他的練習曲是許多音樂學習者必備的曲目。另外,波蘭民謠對他的作品影響很大,人稱他是愛國鋼琴詩人,在許多作品中都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在民族主義橫掃樂壇之前,他是祖國波蘭音樂的代言人。在他的馬厝卡和波蘭舞曲裡,不單是波蘭的舞曲形式,而且還注入了波蘭民間音樂,如調性、節奏、重覆某一樂段等等形式,所以有人將他列為族音樂的先驅。蕭邦成功地創造出一種富於個性優美的藝術,他的作品技巧華麗、艱巨。技巧等級圓舞曲→前奏曲→夜曲→馬袓卡舞曲→即興曲→波蘭舞曲→諧謔曲→敘事曲→船歌→幻想曲→練習曲→奏鳴曲→協奏曲(最難)。蕭邦的部分夜曲都要使用穩定的手型,右手要緊湊的手指而保持離空不要壓下去的手型。他是要沿用不尖銳的音色,故手型要「點」觸鍵,使到音色優美。又如敘事曲與諧謔曲,這些都是高難度作品,以第二號諧謔曲為例,開頭戲劇些的對比需要微妙的指法及在八度音用力上要持續,但不產生爆炸的銳音。中間和歌性部分,左手在一連串的八分音群上要在第一拍上強音,其他都只貼鍵彈奏。總之,蕭邦的觸鍵是平手指的。此曲用E大調、2/4拍子的三段式(A-B-A)作成。(一)別離曲蕭邦在十九歲時,愛上一位華沙音樂院的女同學康絲丹奇亞葛拉德柯芙柯絲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有聲樂天才的姑娘︰蕭邦因為生性羞怯,始終不敢向她傾吐愛意。當他決定遠離祖國,前往巴黎時,在康絲丹奇亞的面前,彈奏了這首纏綿幽怨的鋼琴曲,向這位日夜思慕的美麗少女告別了。歌曲背景二.愛人的畫像~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這是第二樂章甚緩板,降A大調4/4拍子,用三段式作成。和第一號協奏曲一樣,具有夜曲風甜蜜的主題(譜例『13』)但這首首協奏曲並未贈獻給康絲奇丹亞,而是題贈德菲娜‧波特卡伯爵夫人的。這位曾在蕭邦臨終前趕赴巴黎,在他床邊輕歌一曲,使蕭邦無限感激。這樂曲將蕭邦的愛人康絲丹奇亞的神韻與豐姿,巧妙地描繪出來。歌曲背景三.革命練習曲此曲用三段式作成,有著名石破天驚般的氣勢。一開始便是不協和和弦,表示動洫的革命風雲。接著左手奏出一連串失望和悲憤的音響(譜例『3』),然後,右手快速的樂句在鍵盤上疾速奔馳,憤昂的激情有如洶湧怒濤。譜例『4』是此曲中的主要旋律。一八三零年,波蘭反抗帝俄的革命思潮日益高漲的時,華沙音樂院的受友們,送給蕭邦一隻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在歡呼革命的雄偉歌聲中,蕭邦離開了波蘭。這出國之後,蕭邦就不再能重還他的祖國。次年蕭邦在前往巴黎的旋途中,經過德國斯圖加特時聽到華沙因革命而淪入帝俄之手的消息。他懷著亡國的哀思寫作了這首著名的練習曲,並在日記上寫道︰「我向鋼琴流淚痛哭,上帝啊,請掀開這大地,吞噬這世紀的人類吧!」歌曲背景分工表潘栩欣(28):搜集資料、製作簡報陳瀅(04):資料整理劉穎詩(21):修飾簡報、資料整理陳倩彤(03):搜集資料感想我們之所以選擇蕭邦,因為他的音樂優美悅耳,想透過此專題研習認識多些和介紹他的音樂給你。我們透過這個習作,不但能認識深了他的生平事蹟,亦能借著他的音樂,認識當時的浪漫時期特徵。他的鋼琴音樂優美悅耳,我們都覺得很舒服,亦能從中欣賞到他的裝飾音簡直是出神入化,絕對能淨化我們內心。此外,我們透過此報告,學會分配工作,亦能增進友誼,對音樂亦認識深了,獲益良多。資料來源書本:1.璀璨的音樂世界2.西洋音樂概論網址:1.~ywc00139/chopin2.htm2.://~完~
本文标题:肖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9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