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
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张建华王丽娜原载于《建筑学报》2007年第七期摘要:从自然泉脉水系与城市格局的形成及泉水所承担的城市功能入手,阐述了泉城济南城市形态的历史沿革,分析了泉水空间形态在聚落环境组织和城市景观形成中的层次性作用。从类型学的角度,将不同的泉水聚落空间类型加以分类归纳和总结。关键词:济南泉水聚落空间城市景观层次性类型学1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环境的历史沿革济南因泉水众多以及泉水与城市环境结合之密切而以“泉城”著称。泉城之“城”当始于汉代县邑城制的“历下城”,宋代济南升为府城,明代又成为省会,其城池规模结构有扩大融合,城厢位置没有大的移动变化。明代的历城既是济南府的倚郭县,又是省府驻地,实行的是县、府、省会于一体的辖地建制,于明初对济南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城市建设,洪武四年(1371年)将原来的土质城墙改用砖石包砌,确定了明清老城厢的基本范围。清代咸丰年间(1861年)又在其外部复建外郭圩子墙,城厢范围与格局基本如旧。济南古城南有山峦相拥,地势南高北低,其下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单斜构造,在古城周围有数条断层发育,形成地下水富集区的承压外溢。古城区内有五龙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四大自然泉群,其泉水脉系涌量较大,而且泉位组团集中,常年喷涌。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及护城河环绕城厢;珍珠泉群居于城中;大明湖作为城中湖充盈于城市的北部,占据了老城近1/3面积,与护城河共同构成了城厢的外廓,并结合南郊山峦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历史城市景观。高程上顺应南高北低的地势,城中多余的溢水出北水门与城外水系相接。历史上济南由县郡之制,尔后成为府城和山东省省会,历史上主要是个封建统治中心,各个时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没有导致济南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都邑。泉水在城市功能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在军事防御、城市景观和生活饮用水三个方面。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济南城市规模与环境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代以来,工商业的发达,交通量的增加和防御功能的消失,城墙的功能被交通功能所取代。建国初期,城墙拆除变成了马路,封闭的城市界域开阔了,护城河及其与水系相通的三大泉群直接与新的环形道路空间相连,扩大了城厢空间与自然泉水水系接触的界面,起到了双倍的边缘效应。尤其是1980年代修建的环城公园,将环城水系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有效地保护了古城的泉水环境,大大方便了群众亲水近水活动的展开。济南历代先民巧用自然,逐步形成且延续发展了独特的泉水聚居环境模式。2泉城整体空间结构特征与泉水脉系空间形态的层次性2.1古城遗存的空间结构与泉水脉系的形态特征从空间布局来看,历史上的济南城厢基本成正方形态,原明德王府(清抚台衙门)坐落在中轴线上,分布在城中的抚院、县衙等省府县三级官署的各种行政机构、仓廒和坛庙宗教建筑上百所处,另加大量的民居院落。由于城内泉水脉系复杂,受地下、地表自然水系的影响,街道和建筑并没有围绕中轴线作对称布局。在干道层次上,因有大明湖和五龙潭珍珠泉水系的制约,城内没有贯穿南北的道路,也没有穿越东西的直线街道,形成“四门不对”的自由格局。城内一般街巷也结合泉水水系脉络,依照建筑和泉水的走势,灵活曲折,构成了较为自由的道路系统和变化丰富的城市空间。在近代城市功能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恒定的地质结构产生的泉水脉系和深入住民心底的泉水情结所共同维系的这种泉城=空间结构肌理的有机延续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仍然清晰可见。时至今日泉脉水系在城市环境特色之中已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2.2济南泉水脉系在产生空间环境之中的层次性分类泉城泉水的喷涌特点各不相同,趵突泉“三窟鼎沸,水涌若轮”、珍珠泉“一泓清浅漾珠圆”、黑虎泉“泉溢而出,澎湃万状,像喷珠,似飘练”,可谓诸泉声形各异,不胜枚举。其水环境尺度也大小不同;位置上或独立,或连通,形成了点、线、面形态俱全的泉位、泉池、河道、溪流、湖面水环境系统。四大自然泉群在济南古城空间环境中的影响作用以及它们在与城市公共生活结合方式上的不同。具体在空间环境意义方面可大致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城市层次:黑虎泉泉群、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大明湖、护城河水系、。因其或属于城市公共设施、历史名胜地,或位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与景观影响的意义重大。属于泉城聚居环境特色的宏观层次。2)街巷层次:珍珠泉泉群。因其泉位相对分散,大小诸泉泉水喷溢形成的溪流穿墙越户,流淌于院落与街巷之间,逐步汇聚成曲水亭街的沿街河道,经百花洲集中水面后流入大明湖。是它所形成的水巷空间环境,最为贴近于城厢市民的栖居生活,又具有一定的街巷公共空间的价值意义,属于泉城聚居环境特色的中观层次。3)院落层次:珍珠泉泉群脉系所属的诸泉。泉群共有大小泉水21处,除珍珠泉位于现人大机关(原原明德王府、清抚台衙门)院里,个别泉位于街巷的公共空间之中外,大部分散布于周围的民居院落之内。这些泉水密切结合于市民家庭生活,但并不直接显露于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属于泉城聚居环境特色的微观层次。表l济南四大泉群泉水形态特征与城市空问的相对关系分析表泉水脉系相关分析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泉水脉系的形态特征主泉位、声形俱佳,为济南名泉之首,泉群相对集中,形态类型丰富,呈面状展开。无明确的主泉位,但有较大的集中水面,泉群相对集中,泉位在水面周围呈面状展开。主泉尺度有限,但声形俱佳,泉群相对集中于护城河两岸和河中,沿河呈线状展开。主泉池方整且具有一定规模,平静涌出。支脉泉位散布于较大范围的街巷民宅之中。共同呈线流走街串巷汇入大明湖。泉群与古城厢和圩子的位置关系位于城厢西南角城墙外(城厢外圩子内)位于城厢中西部城墙外沿(城厢外圩子内)位于城厢东南角城墙外沿(城厢外圩子内)位于城厢的中心位置(城厢内)泉群与民居群落的位置关系泉群环境相对独立,民居群落位于泉群外围。与民居群落相互交织在一起泉水脉系对于城市景观的作用与城市道路处在同一视平线上,两个泉群南北相邻由城市道路间隔,两者的东侧边界为护城河,既是与城市道路高差较大,呈俯视角度,空间自由开放,由护城河将各主要分成两部分,主泉位位于原德王府(现省人大)大院内,园林与办公建筑相结合;一部分散布泉水泄溢的通道,也作为泉群与城市道路的间隔;绿化密集,内部景观较为封闭,拉开城市景观的横向层次。处泉水串联于两岸。作为城市的景观和空间的背景,增加了城市竖向景观的层次。于居民之间。只有进入到街道或者庭院内部才能够看到泉水空间。与城市功能的结合方式城市层次的泉水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生活结合于一体,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的去处。主泉位位于现政府机关院内,虽向群众开放,但是由于位置比较隐蔽,氛围较肃静。故景观为主,休闲为辅。街道层次与院落层次的泉水与民居结合于一体,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的场所。3不同层次的泉水聚居典型群落空间特征的类型与景观分析3.1城市宏观层次的泉水聚落典型空间的类型与景观特征那些封闭管理的公园内泉水脉系,对于城市聚落环境的改善和空间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制约。那些可供无偿使用的泉水空间与景观要素当是对于城市聚落环境最具积极意义与产生重要作用的部分。黑虎泉泉群位于城东南护城河一线,水系与为纪念济南解放而修建的解放阁和环城公园环境融为一体。解放阁以古城墙为基座,与护城河水面标高相差十几米,有效强化了纪念性建筑庄重挺拔的艺术效果。公园绿地环境结合高差处理成台地的形式,通过高低疏密的配置,将视线和游线自然地引向下方的岸际泉畔和上方的楼栏阁台。形成了泉城风光经典的标志性地段,在城市宏观层次的意义上理当位居三大泉群之首。表2城市宏观层次中的三大泉群的空间环境与景观特征分析表泉群环境关系趵突泉泉群五龙潭泉群黑虎泉泉群与城市道路及古城墙和护城河的关系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处,古城墙西南角外围,临护城河转弯处。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处,西城墙中段外护城河的西侧。临城市干道并与之平行,近古城东南角的护城河的两侧。与周边城市公共环境要素的关系与城市广场相邻,作为广场的对景和轴线的延伸。在城市商业中心的西邻,位于道路交叉口处,缓解建筑密集的视觉冲突。与城市地标建筑相结合,拉开景观背景的水平与竖向的层次。空间组织分析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点、线、面的结合,分成几条不同的观赏路线。自成一体,对城市采用内敛的姿态。泉位本身的尺度必须以步行走近的方式才能够看的真切,适合静观与仔细的品味,从而为繁忙而浮华的城市辟出一片幽静的自由开放式的空间,游线平行于护城河,水陆两种观赏方式,并且形成高低的错落,增加观赏的层次,步移景异,丰富了景观内容。天地。其中活动内容和使用情况的比较趵突泉、五龙潭泉群以及大明湖是采用封闭式商业管理的公园,和使用情况的分时段收费向市民、游客开放,现为旅游胜地,居民使用有限。节假日与民俗活动相结合,也可举办各种小型展览。黑虎泉泉群(环城公园的一部分),全天候向游客及市民开放,人流比较集中,活动丰富,气氛热闹。且有很多当地居民依然保留从黑虎泉取水饮用的习惯。南护城河西段南侧在1990年代修建了泉城广场,其北沿直接濒临河道,沿河公共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空间相互因借,人工喷泉与自然水系有机结合,使大规模的城市文化活动能够在滨水环境中进行,进一步突出了“泉城”的环境特色。西护城河中段则是将封闭式管理的五龙潭公园和城市道路一分东西,形成公园透景视廊,扩大了城市公共水系透视空间,也提高了公园的视觉效益。大明湖南门区段通过百花洲水面和大明湖水面的视觉联系,将城市自由活动空间和限定活动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大明湖北岸历史上曾是济南八景之中“佛山倒影”和“汇波晚照”水景胜地,如今在北极阁、明湖楼、汇波门楼上也是隔湖体味城市之中湖光山色的开放空间和名所胜地。3.2街巷中观层次的泉水聚居典型空间的类型特征在泉城四大泉群体系之中,趵突泉和五龙潭泉群的主泉脉系空间覆盖在封闭性管理的城市公园中,除护城河上的黑虎泉群以外,珍珠泉主脉系空间虽然实行了便于市民和游客观光游憩的开放性管理,但因位于行政机关大院之中,与城市公共空间联系不甚紧密。包括珍珠泉群内另一较大的泉池——王府池子,虽然属于城市开放空间的公共资源性质,但也是地处院落街巷的深处,缺乏城市公共使用的便利性。泉水作为聚落共有的生活资源,取水、洗濯等生活活动的公共空间,受到街坊邻里的呵护与关注。虽然1936年济南已经开始有自来水投入使用,但是这些泉水地段住民特有的用水的便利条件,舒适的泉水小气候环境,使这种“伴泉而生”的生活方式得以长期维系。泉水作为共同的生活资源,促进了邻里的交流交往,成为聚落基层社会活动的节点性公共空间。随着现代用水方式的变化,这些聚落公共活动的使用频率有所降低。但四季常温的清澈泉水溪流仍然是街坊邻里洗濯的自然去处,交流攀谈的有机场所。由于泉水的融入,使得这里的空间内容更加地丰富,形成了街道层次中较为独特的空间模式。以曲水亭街沿街水系为例,街道顺应河道的方向,住宅位于两侧,建筑多为外向式布局,面对清澈恒温的泉水溪流,四季方便取用,透过门窗就可以领略到缤纷有趣的户外活动。在这里溪流将住户自家的户外空间与公共街道空间自然分隔开来,公共街巷的宽度往往大于一层建筑高度,且最大也控制在临街建筑高度的三倍以内,尺度宜人。住户将很多家事活动在临河室外来做,增进了邻里的交流,还可以不时观看对面公共空间之中发生的活动,与聚落社会群体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表3泉水与街巷、建筑的空间位置关系分析表位置关系泉水形式与街道直接相连与公共建筑相结合,与街道间接相连以建筑外墙作为界面(腾蛟泉、建筑围合小广场,泉位位于广岱宗泉)。独立于建筑之外(刘氏泉)场的一角,以建筑外墙作为两侧的界面(小王府池子、芙蓉泉)。以建筑外墙作为一侧或两侧的界面(起凤桥、曲水河),与街道平行或垂直。节点放大成为人员集中的街道公共空间。独立于建筑之外,与建筑平行(曲水亭街)。半私密空间作为街道和住户之间的过渡。独立于建筑之外,四周有道路围绕(百花洲)。独立于建筑之外,为祭祀文化建筑需要的特殊形式。建筑与院落组合共同为何泉池,使空间既有围合感又有通透感,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相互渗透(王府池子)。3.3院落微观层
本文标题: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9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