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福建省政和县香炉坪银(金)矿扩建工程项目
1邵武市盛鑫矿业有限公司冯家寮矿区年产6万吨铁多金属矿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福建省邵武市冯家寮铁多金属矿区位于邵武市西南方向,直距约31km,隶属邵武市张厝乡祝岭村管辖。该矿采矿权目前隶属于邵武市多金属选矿厂,采矿许可证号:3500000630048,有效期为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采矿区面积0.21km2,开采规模为硐采3万吨/年,矿种为铁铜多金属矿。该矿于2002年8月由福建省南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且由邵武市环保局进行批复,并于2003年11月通过项目环保验收。2009年11月邵武市盛鑫矿业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形式购得冯家寮铁多金属矿区采矿权,由于该矿采矿证即将到期,但矿区内矿石资源仍有储量,因此该公司将在保持矿区开采面积和采高不变的情况下,对其采矿证进行延续,以便对矿石资源进行利用,并进行技改扩建,开采规模扩大至6万吨/年。在续证申请矿区范围内设计开采的矿体为Ⅴ、Ⅹ号矿体,赋存标高+550~+602m,保有资源储量(含磁铁矿和褐铁矿)(332b+333)为42.97万t,Cu金属量20.63t,平均品位:TFe24.07%、Cu0.83%,其中332类型(均为磁铁矿)资源储量25.79万t,平均品位TFe23.44%;333类型资源量17.18万t,Cu金属量20.63t,平均品位:TFe25.18%、Cu0.83%;其中褐铁矿333类型资源量2.25万t,平均品位TFe38.34%。设计开采储量为37.450万t,其中332资源量为25.79万t,333资源量为11.660万t。总服务年限为7a,其中基建期为1a。项目矿石全部外售给邵武市多金属选矿厂(10万t/a,环保手续齐全)。技改扩建前后项目组成见表1,技改扩建前后采矿地面设施建设内容见表2。表1技改扩建前后项目组成表设施名称原有工程组成技改扩建后项目组成主体工程项目开拓KD1平硐、KD2平硐和KD3平硐进行探矿;+547平硐设计开采+547中段,+557平硐设计开采+555中段,+584平硐开采+584中段技改扩建后KD1平硐、KD2平硐、KD3平硐和+547平硐全部进行闭坑封井;设计利用+557平硐对+557中段进行矿石开采,+584平硐对+584中段进行残采,并兼顾回风;在+557平硐内设暗斜井贯通+547中段,对+547中段进行生产探矿,矿石全部直接在硐内人工铲装由汽车外运至选矿厂辅助工程工业场地+557平硐口附近设有钢结构设备房技改扩建后保留+557平硐口附近钢结构设备房和设备,在+584平硐口设置通风机房炸药库位于矿区+557平硐西北侧约850m处的山上,已由当地公安部门验收,库存量为3t技改扩建后利用原有炸药库进行生产,不扩建办公生活区+547平硐工业场地内建有简易工棚,距离+584平硐南侧下方60m和120m处各设1个简易工棚技改扩建后+547平硐工业场地建筑全部拆除并植被恢复;对距离+584平硐南侧下方60m处的简易工棚进行拆除,并在原址上新建办公生活区;对距离+584平硐南侧下方120m处的简易工棚进行拆除,并植被恢复公用工程供水及循环水系统利用矿区内山泉水做生产水源,在+557平硐口上方设一座50m3的生产水池,供生产用水技改扩建后保留现有供水系统,并在+584平硐上方新增1座50m3生产高位水池和1座30m3生活高位水池,供+584中段生产和生活用水2设施名称原有工程组成技改扩建后项目组成供电系统供电电源引自邵武市多金属选矿厂,负责矿区生产和办公生活区等用电技改扩建后放弃现有供电来源,从祝岭村引电,并在+557平硐工业场地内设变电所,负责矿区生产和办公生活区等用电环保工程废石场项目原有工程未设置废石场,开采废石除用作+547平硐工业场地填方外,其余堆放在+557硐口外,目前基本回用于当地道路建设技改扩建后开采废石全部回填采空区或综合利用,不堆存储运工程矿山公路项目原有约160m连接+584平硐和县道的矿区道路,+557平硐口外即为县道,对外运输道路利用县道,将矿石运至+557平硐北侧约500m的邵武市多金属选矿厂技改扩建后保留现有矿区道路,并对路面进行碎石铺垫,利用现有县道,不新建矿区道路表2技改扩建工程地面建筑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区域建筑物名称位置建筑面积(m2)结构类别备注+557平硐工业场地空压机房和工具房位于+557平硐口外侧15钢结构已建,保留变电所位于+557平硐口外侧10钢结构新建+584平硐工业场地空压机房位于+584平硐口外10砖混新建办公生活区位于+584平硐南侧60m178砖混新建通风机房位于+584平硐口外10砖混新建炸药库位于+557平硐口西北侧约850m处3487砖混已建,保留合计\3710\\2、环境影响评价2.1地表水环境⑴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排污口上游100m至下游5.0km处(即山源村断面)的水口寨河河段。⑵水环境现状根据对评价区域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设置的各个监测断面各个监测项目(除Fe、Mn)均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类标准,各监测断面的Fe和Mn能达到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从这些监测和现状评价结果来看,水口寨河水质能符合该区域地表水质量标准。⑶影响评价施工高峰期时人数约50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t/d,污水中主要含CODcr、氨氮,超过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对纳污水体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排放的生产废水主要为车辆冲洗水、机械维修清洗水等,排放量约为5m3/d,主要污染物为SS、油,若直接排放,会造成地表水污染。3根据工程分析,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矿硐废水和生活污水。由矿硐废水水质分析结果可知,矿硐废水浓度值能够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1和表4中一级标准,根据ISE排序,主要污染物为Fe和SS,经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水口寨河水质中Fe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0.3mg/l),SS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表明矿硐废水经处理后外排,对下游水环境影响较小。事故排放情况下,排污口下方2#、3#、4#断面SS浓度分别为35.49mg/L、34.27mg/L、34.88mg/L,仍能符合GB5084-2005标准,但地表水中SS浓度明显加大,表明矿硐废水未经处理,SS对排污口附近水口寨河的水环境影响较大,为保证水口寨河水环境质量,应杜绝超标排放。项目生活污水水量小,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农林灌溉,不外排。⑷主要环保措施施工期:生产废水采用平流式沉砂池、沉淀池各一座,处理冲洗水,上清水回用,定期清理沉渣;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农林灌溉(项目场内有林地)不外排。运营期:①在+557平硐内加盖排水沟断面尺寸为0.3×0.5m;在+557平硐口下方设三级沉淀池处理矿硐废水,处理水量按15m3/h、有效停留时间按4h设计,沉淀池有效容积为60m3,沉淀池尺寸为:6.0×4.0×2.5(m);矿硐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先引至采矿贮水池(总容积为50m3)内贮存,并部分抽至采矿高位水池回用于采矿生产,其余由池底设置的排水阀排入至公路涵管汇入水口寨河;②生活污水,生活区内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可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标准要求,用于周边农林灌溉不外排。2.2生态环境⑴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为矿区林地、毛竹林以及矿区+584平硐和+557平硐附近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9棵)和古树名木—柳杉(3棵)。⑵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区地处较为偏僻,为低山丘陵地貌,坡度大,植被长势良好。+547平硐一侧离采矿点较远植被较为完好,杉木林块状分布,林中乔木丰富度较高,层盖度达64%,群落优势种为杉木。毛竹林在+584平硐矿区分布较广,为人工次生林,毛竹与杉木、柳杉、红豆杉以及枫香等混交,人工管理得当,该层植物生长良好,郁闭度较高,但林下灌木层不明显。总体上,评价区内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利于阔叶植物及中生性的针叶植物生长,是喜阴湿红豆杉等植物生长繁殖较为理想的环境。但在矿井周围遗弃部分矿石,立地条件较4差。经实地踏勘调查,除矿区+584平硐和+557平硐附近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9棵)和古树名木柳杉(3棵)外,在评价区范围内未发现属于国家、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闽政[1999]205号文,项目所在地未列入福建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矿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状况良好,原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300t/km2.a。根据现场考察,发现项目临时废石场、工人宿舍、工业场地、硐口及火工库均没有采取排水措施,区内基本没有采取相应的植物绿化措施,雨期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临时堆矿场未采取拦挡措施,周边也未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容易发生滑坡和水土流失,以对下游产生影响。根据项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项目的+584平硐位于斜坡上,硐口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高度约2~3m,坡度约40°~50°。硐口未进行衬砌,硐口上方为强风化带,土层厚度约1-2m,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易发生表层土质滑塌。+584平硐工业场地所处的沟谷纵坡度约15°,沟谷两侧山坡坡度约20~50°,其上方汇水面积约0.08km2。目前堆放有少量废石,其下方未设有挡渣坝,在降雨条件下,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557平硐背后的山坡高约123m,坡度约40~50°,硐口为弱风化岩,岩石坚硬,硐口无需进行支护。下伏岩层岩性以大理岩、矽卡岩为主,呈中厚层状,层间接触较好,岩层倾向南西,倾角30°-50°,地面倾向南东、西东向,岩层倾角一般情况下都大于山坡坡度角无顺坡向结构面,下伏岩层不易发生岩质滑坡地质灾害。+547平硐工业场地废石填方面积约150m2,填方量约2万m3,填方边坡高约2-5m,坡度约40~50°,边坡岩土体为矿渣,填方平地外侧有水口寨河流经,在暴雨、河流洪水期间或在上部堆载等外部不利因素作用下,人工边坡易产生滑坡,因此石渣进入河道,堵塞河流。通往+557平硐的县道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约3.5m,边坡岩层为弱风化岩。局部裂隙发育地段,易发生岩石崩落、掉块。通往+584平硐的简易道路为简易土路。路面宽约2m,边坡岩层为强风化带,局部地段存在约2m的人工边坡,易产生小规模崩塌、滑坡,危害性较小。矿山以前已开采+584m、+557m标高水平,平硐掘进,矿体部位已回采,在32-34线之间形成了采空区,+557m标高水平,在34线附近存在断裂带,采空区局部有塌陷。地表无重要建、构筑物,但对地表植被有一定破坏。⑶影响评价本项目生产规模较小,相应地面设施数量也较少。工程占地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和工程施5工临时占地,根据资料及现场调查,本项目共占地面积为7290m2,其中原有工程已占地约6660m2,技改扩建后新增占地630m2。项目工业场地占地不涉及生态公益林,占地类型为经济林。根据前面占地类型及各植被群落的生物量,项目在矿山总服务年限内未恢复前造成的生物损失量为28.23t。服务终期临时占地植被基本可得到恢复,生物损失量较小。根据项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及现场调查,+547平硐口进口段由于围岩多为强风化岩,由于其裂隙发育,易发生崩塌和掉块,对施工安全和井巷的正常运营有危害,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强风化层清除。硐口上覆岩层厚度约为150m,硐室围岩为大理岩、矽卡岩,硐室走向多与岩层层面平行,且层间接触亦较好,岩石呈中厚层状、较为完整,其围岩总体稳定,但沿线褶皱较复杂、断层较发育,在围岩局部裂隙较发育地段和断层破碎带存在结构薄弱面,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会发生冒落、掉块现象,危害施工安全,应及时支护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由于采空区上部覆盖层厚度多大于100m,且矿体厚度较大(最大厚度26.6m,最小厚度1.67m),深部矿体新鲜呈块状,裂隙不发育,整体性好,但在断裂破
本文标题:福建省政和县香炉坪银(金)矿扩建工程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