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十二章 经济与文化
1第十二章经济与文化文化文化与经济活动文化与经济过程经济行为与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跨国企业2第一节文化对文化的再认识功能主义视野下的文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性3一、对文化的再认识“文化”被定义为:一套价值观念以及赋予其意义的实践活动4对文化的三个认知性谬误不足或错误的观点更全面的观点文化基于意识,例如价值观不同于行为和实践文化基于意识和行为,包括实践活动文化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独立的层面,与其他层面截然分开,如认为文化存在于经济生活之外的观点。文化是社会所有方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认为存在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文化的功能在于将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释放的力量保存下来或整合起来。文化既是保守势力,同时也是变迁的源泉5二、功能主义视野下的文化与经济帕森斯和斯梅尔塞:显示了保证社会或社会系统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各种“功能”之间的区别功能被分成:适应(A)目标达成(G)整合(I)系统维持(L)6命题理论分析命题;认为A、G、I、L功能体现了社会生活过程中社会系统面临的问题,即是所有社会系统共有的特征。第二个命题:尽管这些问题使历史进程达到一个制度专业化很高的程度(比如在市场、政府、法律体系以及其他系统之间),但是这种专业化或者分工从来都不是绝对和完全排外的7第一步: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社会系统第二步:每一子系统又被分成四个子系统AaAgGaGgAiAlGiGlIaIgLaLgIiIlLiLlAGIL8文化同时存在于经济生活的外部与内部。第一个层次涉及社会分化成具有AGIL功能的专业机制,如市场(A功能)、政府(G功能)、法律(I功能)等等。9第二个层次涉及到那些分化成社会的各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面临着共同的A、G、I、L需求机制,如经济面临文化需求,政治面临经济需求等等。在这个框架中,经济与社会的解释不仅仅是文化(L)对经济(A)的冲击问题,也是经济文化(Al)对经济的其他部分(Aa、Ag和Ai)的冲击问题。10三、文化的多元性近来有关文化多元化的论述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有学者试图将人格以及诸如性和情感这样的问题整合到目前已经过度经济学化和理性化的经济-社会理论中去。消费中审美因素的重要性认为现代性将让位于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后现代主义11探寻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孰重孰轻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所有的经济实践活动,无论是否与合同、效率、商行或消费者有关,都有其文化层面,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基于意义认同或意义期望的意义和行动的基础之上。12第二节文化与经济活动意识形态与经济宗教与经济生活东亚经济增长与文化13一、意识形态与经济斯梅尔塞分析文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1)促进或妨碍经济活动的宗教价值观;(2)对现存事物进行道德辩护的思想意识;(3)对现存事物进行道德攻击的思想意识;(4)可缓解压力的思想意识。14二、宗教与经济生活贝拉运用帕森斯的AGIL模式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以政治价值为中心的日本价值体系第一,从特殊关系的优势来看,对自己所属的特殊系统或集体(家、部落、行会、藩、国家)的关心相对地高于对法、永恒、真理、正义等普遍主义价值的献身。因而,那种特殊群体的首领(家长、领主、天皇等)虽不一定担负实际的执行职能,但却能代表群体,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而人与群体的特殊纽带关系便象征着对群体的代表性首领的忠诚(忠义)15第二,业绩对属性的优势一般并非是年龄、性别、身份、智力之类,而是表现出在做什么事情方面赋予事物以价值的倾向,这一旦与政治价值的优势相结合,就能为达到集体目标而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资源,并在作出惟一选择时成为最高的动机,而作为其动员能力的政治权力在其亚系统中产生的程序会变得非常之高。因此,在非政治群体中,群体成员一般对控制他人给予很高的关注,个人的野心与其说倾向于追求财富和文化,不如说企图获得那种控制他人的能力(以及地位)。16第三,政治价值在价值系统中所占的核心地位,是通过阐明其他三个维度的价值位置及其同政治价值的关系而得以反证的:1.适应的价值2.整合价值3.文化价值17三、东亚经济增长与文化傅高义:利于经济增长的文化专家治国的精英、入学考试制度、团体的重要性、自省其身的目标,这四种根植于儒家传统而又适应于工业社会需要的制度与文化习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最高且持续的经济增长。18原因:(1)强调团体价值而非个人价值,产生了有凝聚力的政治与企业组织形式;(2)建立了专家治国的组织制度,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动力;(3)使政府与受政府管理的当事人相互负有义务,政策制定因此(相对)受公共利益推动;(4)确立了合法的权威主义统治,因此使政权长时间存在,政策稳定且有连续性。19第三节文化与经济过程文化与生产文化与交换文化与消费20一、文化与生产(一)组织文化霍桑实验:强调的是劳动者的感情基调伯纳德:强调组织文化表达的功能,并将这种研究扩展到白领阶层范围,并引入新的观点,即组织符号象征可被用来增加雇员们的责任感。211.认知流派玛奇和西蒙:当周边环境比较稳定时,文化在解决问题和产生决策方面更为有效。组织文化内容的社会建构22萨克曼:感觉形成的机制认知规则分类体系解释性规范认知分布三种文化:字典式知识(定义、重要概念)直接知识(原因与结果的信念)获取性知识(建立在原因-结果关系链基础之上的规范)合作性的策略计划应该被理解为文化变迁的一种形式。232.符号表达论和组织规范基于两个基础之上:伯纳德所暗示的管理者用符号来激励雇员的观点;塞尔兹尼克将组织性质看作是对管理层干预所作出的合法性、格式塔式抵制的观点24代休斯:在芝加哥对工作规范和具体职业群体文化进行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也对蓝领工人进行了常人方法的调查新制度理论:强调在组织领域或民族国家中形成的规范25(二)阶层文化1.对上层阶级的研究共同社会化和文化联系在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团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上流社会有联系的商人与其他成功的商业领导者相比,更容易受到商业活动中阶级规范的限制,而文化上的相似性似乎使商界精英们之间的互动减少仅仅靠共同利益和社会网络已足够激励商业精英们参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集体活动了。262.对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们的调查布莱德斯坦:赋予受过教育的工人的频繁职业流动以意义,使他们能调整自我评价的期望与标准,并且使他们能运用各种策略来进行流动职业这一概念构建了潜在的劳动力市场模式中某种程度上是独立的个人经济行为古德诺:社会化和自我利益的共同作用使得职业技术人员和受过教育的管理者们分享了一种赞成理性的争论和精英统治,轻视对权威服从的批判话语文化273.对工人阶级的研究工人阶级的文化特质与围绕工作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程度有关,而与诸如职业上的异质性伦理特质无关近来的研究认为蓝领工人在家里感觉像中产阶级,在工作时则像工人阶级,而变通的行动规则和价值观导致劳资关系的多变性28二、文化与交换(一)文化与市场经济社会的构成1.作为市场行动者的构建因素的文化自由“选择”追求其“利益”的自主个体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物马克思:假设文化由资本主义塑造韦伯:对于资本主义的演化来说某种先行的文化开端是必要的在人类的特性中,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联系起来的特质包括个人主义、永不满足的获取心、为获利而工作的意愿、在富足时仍愿牺牲闲暇时光换取收入的意愿以及一种简洁的线性时间观。292.作为市场经济社会的构建因素的文化在集体层面,市场经济社会要求一系列特别的构成、一定的策略和一套完整的制度波兰尼:将土地和“劳动力”看作商品的观点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转变,不将土地和劳动力视为商品,则“自我管制”的市场将不可能存在与发展慕克尔齐:物质文化有助于物质主义思想的诞生和理性化技术的出现韦伯:理性的会计方法和计算方法是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先决条件布洛克: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社会构建中扮演着建设性的角色30(二)交换的规范性限制赫兹曼;商业是一种代表了利益调和并且压制产生混乱情感的文明力量埃里亚斯和福柯:漫长的教化过程是先于市场制度的兴起而存在的。帕森斯:经济交换必须建立在维持它的规范模式的基础上31许多问题仍无法解决:限制市场行为的规范性制度和法律制度从何而来?它们为什么采用现在的这种形式?为什么这样的规范和习俗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如何解释行动者偏离规范性框架的现实?32(三)市场对文化的影响马克思的决定论韦伯的相互影响框泽利泽尔:无边市场罗伯特·兰纳:饱含感情的市场行为33三、文化与消费(一)偏好与结构:贫困文化刘易斯:假设在那些只注重眼前和短期恩惠的贫困者中存在着“贫困文化”。瓦伦丁和斯塔克:贫困者不遵守中产阶级的规范是合理的。因为这种行为中含有批评者们所没有认识到的回报(如低收入妇女要她们的孩子摆脱他们的家庭出身);或者因为穷人缺乏采用别种行为方式的手段(如低收入的母亲不能工作,因为可从事工作的工资尚不足以支付照料婴儿的费用);或者对负责的中产阶级行为的投资回报对于穷人来说要比中产阶级所得低得多。34贫困文化为偏好研究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经验教训:首先,许多看来是文化上的模式化行为可能有结构上的根源或由环境决定。其次,弄清他人所意指的文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在多数情境中,行为差异较少反映主要价值观上的差异,而更多地体现与成功行为有关的方式、策略和主观可能性上的差异,或者根植于日常社会中语言或空间取向上的差异。35“文化”解释与“结构”解释的尖锐对立掩盖了许多“文化”和“结构”妥协的变量之间微妙的相互影响和互动。由于许多原因,将偏好看作是外加变量是不明智的。36(二)“偏好”问题经济学:将“偏好”看作是静止的、围绕使用价值而单独形成的外加事物社会学和人类学:将偏好看成是可变的、围绕货品的符号特性并且基于对他人品位的认识而生的、内涵意味深远的事物。371.作为内部联系的偏好:韦伯模型强调集体行动者对于符号性货品的竞争性使用竞争的行动者是地位群体,竞争的客体是需要加以创造和维护的地位文化,以及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所依附的风格、特质和技巧的集合382.作为斗争工具与消费竞争的偏好:凡勃伦传统《有闲阶级论》地位竞争需要人们之间的金钱竞赛,许多证据证实了消费方式对教育或职业成功的影响经济有扩展商品化范围的趋势,而文化有限制这种扩展的趋势。是经济有助于商品化的扩展,还是文化限制其扩展,取决于市场的运行393.作为认同构成的消费齐美尔:如若自我不是为已成为个体意向或个体力量以及自我的个体风格的表达方式的外部物体所包围的话,它将会崩溃并失去衡量它的标准,因为这些外部物体服从于或者说属于自我微观社会学:可以从许多潜在的构成服务性自我的物品中进行选择,并且允许其取得与中意的其他人进行联系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人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身份是通过消费来实现的40(三)作为社会组织确定原则的消费1.消费者社会三大主题:(1)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人生活结构中的某些重要的东西改变了,而这一变化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工业主义;(2)消费者与货品之间的特别关系既反映了远见卓识的资本家们的策略,也反映了由现代城市生活产生的特殊的需求焦点;(3)美国资本主义的成功有赖于其成功时正在建立的这种关系(消费者与货品间的关系)。412.后现代社会与文化行动者捕捉时尚断裂的碎片,并试图把它们织入静止的身份和社会网络中消费研究市场分割研究经济变迁研究的含义42第四节经济行为与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跨国企业跨国企业与文化跨国公司的文化分析43一、跨国企业与文化跨国公司是现代法人行动者的典型代表跨国公司往往拥有可媲美国家的经济实力跨国公司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职位,公司成员在组织中仅以职位占据者和公司代理人的身份出现44研究文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有两层意思:一是研究文化对作为整体行动者的跨国公司如何产生影响;二是研究文化是如何通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 经济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2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