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中西方当代女性艺术比较研究
琳达·诺克林(LindaNochlin),女性主义作家和艺术史家,纽约大学现代艺术研究所艺术史教授。1971年,她在美国《艺术新闻》上发表论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首次发起女性主义艺术史的讨论。该文成为女性主义艺术史的里程碑。她是第一代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和古典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本书精选十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论文,论述了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展示了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基本风貌。它们代表了一系列对传统艺术史诠释的校正,其共同之处在于:集中于对历史的新解读,对艺术的文化和社会功能的新定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女性主义是一个舶来品,整个女性主义是在西方并伴随着女权主义的发展,然后这样的一个女权主义运动,她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就被定名为女性艺术,其实就是女性主义艺术。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比较,能让我们了解女性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对自身的认识,女性被规定在男权话语下,失去你最初那样的一种状态的一种女性的地位,就是用艺术的方式进行重新探讨自己审视自己,而不是用男性视角审视女性。《两朵海芋在粉红底色上》乔琪亚·奥姬芙《花与女孩》夏俊娜杜马斯《人物》申玲:《..的晚上》《晚宴》朱迪·芝加哥《结婚》喻红•1.在历史上处于缺席状态,历史空白•2.话语权始终被男性控制,以男性为中心•3.道德和生活规则的束缚•1.西:在西方最早关于女性艺术家的记录发现于老普林尼的《历史的本质》,共纪录6个希腊女艺术家的名字,但很少提及她们的生平和艺术。文艺复兴作家薄伽丘的《圣克莱尔的女性气质》中收集了104个真实的和神话中的女性传记,也是从这本书开始,形成对女性艺术才能的怀疑,从而逐渐形成在艺术上,女性完全应该低于男性的事实。圆薄伽丘认为“这些女人的成就是值得称颂的,因为女性的智力不擅长艺术,这样的事情没有相当出色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而女性往往是缺乏这种力的。①在薄伽丘的眼里,女性就应该是温柔、高雅、诚实、贞洁的,而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处理家务。•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人性解放,但女性的地位还是很低下的。女性不允许参加人体模特写生。只能自闭对镜•中:中国从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到三国之间女性的艺术历史是出于缺席状态,以后的也是寥寥数几。。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灿烂古国,但同时也是具有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开始排斥女性的地位,认为“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自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画家是帝舜之妹画骡。其后三国的赵夫人,唐代的薛媛,元代的管道昇,明代的仇珠,马守真,薛素素。当时能名留史册的一般都只有达官贵人,富人,名妓等。被分为闺阁派和青楼派。•王岳川教授说:“在历史上,传统男性中心观认为,女人无史。”②•2.西:在西方妇女同样被禁锢于家庭,普通妇女被视为家庭的奴仆,她们不仅不能继承财产、支配嫁妆,也不能接受教育,完全丧失了参与政治的机会,甚至没有说话的权利,讲话是男人的事情。即使在以民主著称的雅典,妇女的行为也要受到男性官吏的监视。•在西方男性艺术家有着绝对的权利优势,评述着女性的艺术。薄加丘认为“女性的智力不擅长艺术,这种事情没有相当出色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而女性往往缺乏这种能力”。③丢勒“这是多么的奇妙,一个女人可以做的这样好’’。瓦萨里“女性艺术家的成功只是来自勤勉,而不是天才的创造”,而且在介绍女性艺术家的时候,往往还会提及她的教养、美貌。卢梭“相信女性天生就是次等的、从属的、缺乏智慧的,女性是不能够脱离家庭角色,从事艺术文化的”女性绘画在开始就被扣上了“不可能’’的大帽子,中:在中国女性的生活是完完全全的掌握在男性的手中,王岳川教授说:“在历史上,传统男性中心观认为,女人无史。”中国的“二十五”史中,所有的历史主体都是男性,这一历史长期就丧失了公正性。不管是鲁迅的“吃人”说,还是很多历史学家所说的女性身份被抹杀,仅仅变成性取向的符号。这些都告诉我们:女性无史——历史规则的制定者是男性,历史的主体是男性,历史的书写者是男性,表现的是客体是男性,历史阐释的权力者也是男性。”3.西:《荷马史诗》古代西方世界的一部著名杰作,在《奥德修记》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女性的轻蔑。中:儒家的“三从四德”驯化了女性的“奴性”和依附性,道家的“无为”主张,养成女性的“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宿命观,佛教又引导女性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其班昭的《女戒》只有一千六百个字,却将女性规范系统化,成为以后两千年女人的修身教科书,对女性规范了两千年之久。《女戒》、《列女传》、《古今列女传》等是教育女性或女童的书籍,这些都是规范女性日常行为、伦理道德为目的书籍。马守真《兰竹石图》薛素素《兰石图》关紫兰奉家丽潘玉良•1.角色与题材的差异•2.艺术自觉发展意识的差异•3.创作目的上的差异•1.西:从美术学院建立开始,由于种种制度和习惯势力的作用,使学院对女性艺术家的发展非但没有扶持,反而采取了限制和排斥的态度,使女性艺术家在学院的教育中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机会和空间。•在西方从事绘画的女性主要有(1)修女画家,(2)消遣女画家。(3)职业女画家。•文艺复兴时期妇女的地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从文艺复兴开始,女性被排除于绘画和雕塑艺术,从创作者变成了被表现和被凝视的对象。由于得不到历史画的委托,只能从事创作肖像艺术,肖像艺术成为女艺术家成功的最早领域。•现代西方女性艺术家主要以自我或社会形象,女性生殖方面,装置雕塑上有很大的发展。反思社会,反思个人,甚至抨击整个艺术界,与男性艺术家形成对立局面。•中:从史前至元代,女性画家可谓风毛麟角,由于处在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下,女性失去了受公•开教育的机会,故古代擅画女子不外两类:闺阁派与青楼派。•中国闺阁派的作品题材多是簪花仕女、闲花静草、小虫鱼蝶等。画仕女则花间微步,栏杆独倚,弱不禁风的仪态;画花鸟则淡泊闲远,芳汀幽草,幽怨自艾的情境。画风基本上都是平和冲淡、清丽出尘,始终符合男性视觉的审美规范,因此也是其自身依附于男性世界无奈的折射。从而养成了借画抒情的传统体系。•现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主要以人物画,静物为主,主要从自己身边生活寻找创作素材,以寻求一种闲适,宁静的艺术状态。•2.西:反抗性,自觉性。•西方女性艺术家在相同的境遇下,展现更多的是自身的独立与反抗。中:顺从性,非自觉性。•在中国女性艺术并没有呈现一种反抗局面,女性艺术家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的局面,采取默默接受的态度,一切顺应社会、一切顺应男性的要求。中国的女性长期处于“无我”的状态,在强大的精神压力和不平等的待遇下,仅仅作为一个亚文化群漂移在父权制度的边缘,长期以来是父权制度的陪衬品,因此渐渐地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和基本品格,从而具有一定的“怜我情结”。“她们是闭锁深笼的小鸟,她们是埋藏地底的宝玉,地位愈珍贵,行动愈不自由,天才愈不易发展。”④•3.西:有些美国妇女提出了这样的“漂亮主意”:男人统治世界,把世界弄得一团糟,今后应该将世界的领导权移交给我们女人。•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及其带来的女权主义艺术是要求争取女性和男性平等的地位,从而艺术上能平起平坐;•西方女性艺术家试图强调和表现与生殖有关的欢欣,以及伴随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体验。西方女性艺术家表达的不一定是创作者自己的经验,而往往是一种集体感觉。•中:女性艺术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实现女尊男卑,建立女性霸权,而是两性之间的和谐美好,希望两性和谐,平等,共存和互相尊重,以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应对人类共同的困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共同在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状态中延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现代女性艺术追求的是独立于男性艺术以外的美学品格。•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形式皆为了适应表现女性内心区别于男性的情感与思想,因此比较缓和,多带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思与感性经验特征。陈淑霞《女孩》弗里达·卡洛《破碎的脊柱》闫平《母与子》珂勒惠支《母与子》莉扎·利窦(棋局,永恒的博弈)•1.历史背景•2.社会环境•3.教育背景•1.西:西方女性艺术正是在女性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人文主义的悠久传统、西方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发达促使了现代女性普遍接受教育和就业,独立的经济地位是她们挣脱“娜拉式”家庭羁绊的契机,使她们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权利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⑤坎乐、刘燕:《通往心灵的路》,《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同时,“西方的女性主义是妇女要求彻底校正父权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即由于社会性别歧视造成的妇女社会分工、社会角色的歧视”⑥而发端的,这从本质上有别于中国。•中: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并非是女性自觉自省而倡导的女性主义运动,充其量亦不过是攀附于男性倡导的社会革命大树的枝蔓而已。”⑦陶咪白:《画坛一位女评论家的思考》,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2.中西方社会都存在着一种父权文化现象,它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女性的地位、思想和行动遭到一致的贬低,人们习惯的认为女性是在男性的保护下生存下来的。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父权文化在寻找男人优越于女人的根据时都会从人类直观生理现象入手大肆渲染“男强女弱”的天然法则,并把它无限地推及到男女两性对比的各个方面,认为这个世界是男性统治的世界,有关这个世界的一切解释和意义,都是男性说了算。•西:西方文化对女性的弱化也很明显,《圣经》是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其中描写亚当抽出一根肋骨变成了夏娃,这表现出父权文化偏见地认为女人只是男人的一部分,是男人的附属,女人只有依靠男人才能生存。甚至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思在《经济与社会》•中:也认为女性是依赖性的,因为“正常情况下男性在体力和智力上具有绝对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中,弱化女性形象的描绘随处可见,“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①•3.西:在西方文化的早期发展中,女性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人们对女性的看法具有开放、平等、多元的特征,还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妇女的劳动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女性渐渐失去了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拥有的权利,男女在社会地位和角色分担出现了一定的差异,社会逐渐形成歧视女性的氛围。•中:在中国古代只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只有增加上一定附加条件,女性才能够获得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但是古代女性接受文化教育始终不能与男性画等号,在受教育程度上,在所学的文化知识的内容、范围上,都不及男性正规教育那样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女性家庭教育相当的贫乏。女童或女性在接受家庭文化教育方面,只是受到男性文化教育的影响。珍妮·萨维尔辛迪·舍曼•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艺术史观中,女人的存在仅仅是一个可以被凝视的对象,而作为艺术家,她们则无疑是缺乏理性和创造力的。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自古就存在着很多优秀的女性艺术家,用手中的画笔述说着心灵。从中西方女性艺术历史的角度入手,研究女性在几千年父权制社会的生存状况,虽然有很多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却完全淹没在男性话语中。中西方女性艺术家生活在相同的困境下,却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指出其女性艺术家角色、创作题材和自觉意识的差异。通过对中西方女性艺术共性问题、以及双方的差异研究后,总结出造成双方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而更清楚地认识中西方女性艺术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参考文献•1.新生代女性主义学术论丛,荒林,刘兵主编,九州出版社(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罗丽著,2010.3)•2.“她”在境中——古希腊民间艺术的性别特征,申子辰著,九州出版社,2010.3•3.天赋如此——女性艺术与我们,翟永明著,东方出版社,2008.2•4.女性:美术之思,徐虹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1•5.女性主义文艺美学透视,陈凤珍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9•6.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王安忆铁凝小说创作比较谈,沈红芳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2•7.女性意识,李轻松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1•8.女性人生,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女性创作与童话模式——英国19世纪女性
本文标题:中西方当代女性艺术比较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3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