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研究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研究摘要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是少先队组织建设的灵魂。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与组织归属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首先明确了光荣感与组织归属感的基本内涵,继而指出少先队员光荣感与归属感的现状,并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强化措施。关键字:光荣感、归属感、强化措施一、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概念(一)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内涵1.光荣感的含义所谓光荣感,就是因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与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的心理,指一定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2.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含义在“全童入队”的大环境之下,不言而喻,少先队员光荣感是指少先队员对少先队这一组织的热忱与认同,为能成为充满神圣的少先队的一份子而无比自豪与荣耀。(二)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内涵1.归属感的含义所谓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归属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对组织目标或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二是渴望成为组织的一员;三是愿意为组织的利益作出努力。2.组织归属感和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含义所谓组织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组织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至于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则是少先队员感觉被少先队这个组织认可、接纳的一种感受。二、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二个“性”(一)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重要性首先,加强以少先队组织光荣感和归属感为重点的组织意识教育,历来就是少先队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和最本质的要求。2013年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在明确“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内容”时,第一个内容要求就是组织意识:“培养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以及党、团、队衔接的组织意识。”其次,少先队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桥梁和接班人。因此,少先队要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就必须引导和帮助广大少先队员认清肩负的使命,不断增强光荣感和归属感,让星星之火,代代相传。最后,“光荣感和责任心”是我国的优秀文明传统。然而,在崇尚和谐,建设责任社会的当今时代,红领巾能给予新时代的少先队员的光荣感,随着时间逐渐淡化,因此,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今天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需要,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二)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迫切性今天的少先队员,他们出生在祖国改革的新时期,成长在多元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二十一世纪,其中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这种复杂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缺乏强烈的集体光荣感与归属感,甚至于有些少先队员根本不具备光荣感的心理,不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推卸责任,毫无团队精神。在少先队队伍中还有很多缺乏光荣感的现象,如: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佩戴红领巾,他们把佩戴红领巾当作是“麻烦”;有的孩子的红领巾脏兮兮的;有的孩子的红领巾严重破损。而对于这些,他们毫不在意,可想而知,现在的少先队员真的缺乏光荣感。因此,加强以少先队员的少先队组织光荣感、归属感为重要内容的少先队组织意识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与历史使命。三、少先队员光荣感与组织归属感的缺失的主要原因当代的少先队员普遍缺乏光荣感和责任心,导致这一现象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再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家庭因素现在的少先队员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所有人的活动中心。长辈的溺爱使得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尤为强烈,因此在进入一个组织时可能无法完全融入其中,获得实质上的组织归属感。与之相反,还有一部分少先队员在家里得不到家人的重视,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们的事不闻不问,放手不管,这也导致了他们缺乏组织意识,无法获得组织归属感。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主要的环境,家长的教养方式则会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意识。(二)学校因素1.“全童入队”成为大环境。现在,学生加入少先队比以往更容易了,一般小学生入学一年后均能入队,没有一种竞争意识,自然就无法体现出少先队员对组织的认可与热爱,这就必然使得少先队员的集体光荣感有所下降。2.成绩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由,将工作重心偏向智育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准绳,造成了只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为学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而淡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劳动观念淡薄:安排劳动时,偷尖耍懒,根本不认真;轮到值日大多敷衍塞责,蒙骗老师,看见老师,就做样子,没有老师便自由散漫;轮不到值日,班里的事一切都与我无关等。这种状况严重地减弱了我们对少先队员光荣感和归属感的培养。3.中队辅导员的角色不到位。现在的学校基本都是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于班级的琐事,很少以中队辅导员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没有真正地起到辅导员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心目中慢慢淡化了少先队的意识,少先队的光荣感与归属感也随之降低了。(三)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式的社会,而学校又不是完全封闭式的。社会上的很多不良因素,非常容易造成尚未具有完全判断能力的少先队员的行为偏差,甚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说,很多小少先队员,在接触社会环境后,觉得自己的利益很重要,自己的荣誉很重要,而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这种想法恰恰背离了培养少先队员荣誉感与归属感的教育理念。四、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途径(一)学习队的知识1.学习《队章》讲故事《队章》是进行少先队组织意识教育,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教育的基本内容与依据。各级队组织应依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的要求,有层次地引导少先队员系统学习《队章》。学习《队章》,主要途径为上队课,具体形式可是听讲座、看动漫、观影视、开展讨论、表演节目等,尤其倡导讲故事。我们要根据理论通俗化的要求,多创编和演讲队章故事,如理解队名,讲革命先驱、时代先锋的故事;学习队礼含义,讲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的故事;学唱队歌,讲队史故事;理解红领巾的象征意义,讲少年英雄的故事等,善于把少先队组织意识教育的“大道理”转化为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儿童化的“小故事”,让队员从中受到教育与激励。2.讲述队史知队情90多年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和少先队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少年儿童谋幸福、促成长的历史,是少先队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少年儿童不懈奋斗、不断发展的历史。学习了解少先队历史是进行少先队组织意识教育、培养少先队员的少先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的最好教材。我们可开展参观队室、观看队史挂图,观看《安源儿童团》、《地下少先队》等少年运动史的经典影片,观看《红领巾与共和国同行》等反映新中国少先队历史故事的影视片,学唱少先队历史歌曲等活动,让队员为光荣的少先队历史而骄傲,为自己能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而自豪。(二)文化礼仪熏陶1.礼仪标志的感染少先队的标志和礼仪承载着少先队政治启蒙、信仰启迪的教育内容: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红色的革命传统;队旗形象地诠释了跟着共产党走向光明、走向胜利;少先队的队礼激励少先队员把“一切为人民”作为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准则;少先队小干部标志,传递的是一份组织责任。少先队最常见的队会仪式,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激昂雄壮的队歌、催人奋进的鼓号、星星火炬的队旗、坚定宏亮的呼号,熏陶着队员的政治理想,萌发着队员们的政治信仰。各级队组织应依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的要求,针对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形成的特征,分别针对各年级特点,有重点地开展仪式教育。少先队的礼仪必须规范化,避免随意性,仪式感要强烈,形式要庄严隆重,全面调动队员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对少年儿童的心理予以暗示,促使其认同少先队礼仪所传达的价值和意义。2.少先队阵地的熏陶少先队的阵地是少先队教育的载体,是少先队物质文化的载体。少先队阵地主要有队室、队角、鼓号队、光荣榜、黑板报、广播站、电视台、橱窗、队务公布栏、中队之窗等;还有随着新媒体应运而生的网站(网页)、手机报、校讯通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放大“星星火炬”的少先队的文化符号,让红领巾、星星火炬这些少先队文化元素,活跃在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扇橱窗、每一个园地,感染每一名少先队员。少先队拥有光荣的历史,各地在建设少先队阵地时,应十分注重建设和保护少先队的宝贵“文物”,如像上海的“地下少先队”群雕,江苏的“红领巾水库”、“儿童号飞机雕塑”、“一汽红领巾广场”、“雨花台红领巾广场”,厦门的“队歌广场”,温岭的“红领巾博物馆”等,让这些厚重的少先队文化成为少先队教育永久的宝贵财富。3.文化产品的影响少先队文化产品的建设与运用,一方面要继续重视发挥传统意义上的队报、队刊、少先队书籍、少先队文艺作品的作用,持久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让少先队员正面接受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影响与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用好少先队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载体、新手段。我们要组织队员经常浏览中国未成年人专属网站“未来网”,配合实施《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观看“全媒体动漫工程”的动漫片,上好队课;广泛运用手机报、即时通讯、微博、微信等新载体,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意识。
本文标题: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4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