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2版)陈文华主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中外学前教育史》2013-09-192目录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四章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五章中国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六章共产党领导下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自学)第七章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八章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第九章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概述2013-09-193第十章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第十一章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自学)第十三章近代六国的学前教育(自学)第十四章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第十五章20世纪六国学前教育第十六章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第十七章当代西方学前教育发展概述2013-09-194教学计划第一周:第一章、第二章第二周:第三章第三周:第四章、第五章第四周:第七章1、2节第五周:第七章3、4节第六周:第八章、第九章第七周: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八周:第十四章1、2节第九周:第十四章3、4节2013-09-195教学计划第十周:第十四章5、6节第十一周:第十五章1、2节第十二周:第十五章3、4节第十三周:第十五章5、6节第十四周:第十六章第十五周:第十七章第十六周:复习2013-09-196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2013-09-197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1、教育的性质:社会公育2013-09-1982、教育内容生活在原始社会个人需要学习什么?生存技能和生活方式(捕猎、饲养;采集、种植;建筑居所;缝制衣服;军事)与生存相联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及宗教信仰(敬神仪式、禁忌)2013-09-1992013-09-1910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庠: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学校的雏形养羊的地方米仓养老的地方学校的雏形2013-09-1911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无阶级性,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教育是为了生存(而非个人发展)及种族的保存父母及公社的长者是主要的教育者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直接联系(劳动技能、道德规范教育、宗教教育、美育、军事体育等)教育的方法:实践活动中让儿童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儿童观:儿童是父母的隶属品2013-09-1912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内则》记载了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实施学前教育的计划。2013-09-1913二、奴隶社会的宫廷教育保傅教育制度三公:师、保、傅乳保教育制度三母:子师、慈母、保姆2013-09-1914三、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我国是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开始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走出宫廷。2013-09-1915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取代学前儿童社会公育;奴隶贵族垄断受教育的权力,学前教育局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之中;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较为明确的年龄划分;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开始出现于儿童年龄相关的学前教育计划;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2013-09-1916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第一节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第二节封建社会的胎教发展2013-09-1917第一节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一)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二)齐家治国的基础(三)光耀门楣2013-09-1918二、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一)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1、礼仪常规的训练礼:幼仪或童子礼2、卫生习惯(二)初步的道德教育1、孝悌2、崇俭3、诚信4、为善2013-09-1919(三)文化知识教育识字、学书、听解《四书》学习名诗、名赋、格言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教材:《仓颉篇》、《急就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幼儿诗赋知识启蒙的教材:《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神童诗》2013-09-1920《千字文》周兴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2013-09-1921《三字经》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2013-09-1922《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2013-09-1923(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明代医师万全在《育婴家秘》中指出:“(小儿)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为了提高婴幼儿抗御疾病的能力,许多中医学者反对婴幼儿过饱过暖。游戏是学前儿童喜爱的活动,也是古代家庭中加强幼儿身体锻炼的一种重要方法。2013-09-1924第二节封建社会的胎教发展一、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问题的论著。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提出了胎教作用的一个基本理论,即“外象内感”理论。2013-09-1925二、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经验: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2.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4.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局限:2013-09-1926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贾谊论早期教育第二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2013-09-1927第一节贾谊论早期教育贾谊人物简介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2013-09-1928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013-09-1929一、早谕教1.太子教育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正而天下定矣。”2.“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对太子的教育在其未出生前就要进行。“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3.“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4.及早施教的重要性在于:其一,在于小时候形成的品行习惯根深蒂固,就仿佛人的天性一般,不易改变。其二,在于婴幼儿尚未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地单纯,既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也容易沾染不良的习气。“心未滥而谕教,则化易成也。”2013-09-1930二、选左右1.慎择师友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根本保证。“三公”、“三少”须慎重选择,“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方能充任。“人性非甚相远也。”周成王圣明,秦二世暴戾便是典型的例证。2.特别关注太子的道德教育。“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人的善行不能因其小而认为无多大价值,同样,人的恶行也不能因其小而觉得无关紧要。2013-09-1931三、重儒术1.企望以儒家思想统摄皇太子的心,以儒家学说作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2.对太子的文化知识教育,贾谊主张注重《春秋》、《礼》、《诗》、《乐》等儒家经典的传授。3.道德教育方面,贾谊主张应使太子自幼形成儒家倡导的忠、信、义、礼、孝、仁等道德观念,在他看来,具有此“圣人之德”的人,就是道德上的完美者,也即具备儒家理想人格者。“将学趋让,进退即席不以礼,登降揖让无容,视瞻俯仰、周旋无节”。4.对太子传授“君国畜民”之道是绝不可少的。5.主张教养结合,即除进行道德与知识教育外,并须由少保负责健养其身体。2013-09-1932评析只是针对太子提出早期教育的论述,列举的实施方法大多是综述文武三代之道,较少新意。但是,他毕竟是先秦以来第一位较为全面地论述早期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早期教育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作用。王兴国《贾谊评传》说:“贾谊长期任太傅,他讲的教育,大多是指太子教育,因此其内容难免有其局限性。”同样认为这类文章的内容无所谓时政针对性,而只是由贾谊的太傅职业限定的,是从事“特殊教育”的结果,所以评价的基调就低得只剩下一句“有其局限性”。——李尔钢《贾谊教太子文的“时务”解读》2013-09-1933第二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颜之推(531年-约595),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曾著有《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颜氏家训》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家教规范”。2013-09-1934一、固须早教1.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俗语“教妇初来,教子婴孩”2.主张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仪的人“导习之”。“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2013-09-19353.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意较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4.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的习惯在内,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2013-09-1936二、威严有慈1.主张正确处理慈爱与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慈爱和严教结合。“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2.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2013-09-19373.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4.认为肉体惩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推崇棍棒教育。“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鞭挞体罚犹如以苦药治其疾病,“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2013-09-1938三、均爱勿偏1.家庭教育中,切忌偏宠,平等对待子女。“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2.偏宠孩子,意愿与效果相反,值得家庭教育者深思。2013-09-1939四、应世经务1.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要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2.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3.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琴、棋、书、画、数、医、射、卜等。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2013-09-1940五、重视风化陶染1.重视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风化是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颜之推认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家长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即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强调父母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2013-09-19412.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慎择友”,“必慎交游”“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3.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要注意规范,
本文标题:中外学前教育史(第2版)陈文华主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5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