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七十三现代客体关系讲座(二)
七十三制作:QQ_1529576776七十三现代精神分析讲座(二)——那人,那理论(1)Page2本讲内容提要:对上一节内容的回顾客体关系的现象的描述客体关系的几个重要概念克莱因其人、其事、其理论(1)克莱因生平简介(2)克莱因重要的观点(3)对克莱因的评价Page3你能用理论进行回答吗?奶奶带着1岁左右的孩子玩。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哭泣不停止。奶奶屡试不爽的话语:都是地不好,宝贝起来,我打地。都是桌子不好,宝贵不要哭,我打那个坏桌子。41.什么是客体源自弗洛伊德:仅指: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对象。弗洛伊德第一次使用这一术语时,是针对于亲子关系中、本能冲动的对象。人的内驱力有客体,饥饿的内驱力客体是食物,性驱力的客体是有性吸引力的人。对于婴儿而言,第一个存在的客体是母亲的乳房,然后是母亲,最后是使婴儿满足的其他人和事情。广义上讲,客体,指的是一个被爱着或被恨着的人物、地方、东西,或者幻想。在客体关系理论中,客体很少用于非人化的事物,比较多的指向一些所渴望的人或直接的活动。即——重要他人、早期照顾者)5外在客体:真正的人(或真正的东西)。被投注的情感能量的人物(地方或东西)内在客体(客体表征):和他人(属于这些人物、地方、东西)有关的影像、想法、幻想、感觉或记忆。内在客体也就是客体再现(ernalobject)指的是孩童对母亲的心理影像或心理再现。过渡性客体:Winnicott:过渡性客体客体是一些充当母亲替代物的特殊玩具或玩物。过渡性客体的物品包括一条毯子、一件旧衣服、柔软的玩偶或是呀呀儿语、不断重复的动作等(有些儿童甚至会创造旁人无法理解,但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话语)。对婴儿而言,此客体有令她感到舒适安慰的作用,能对抗焦虑、寂寞。2.什么是外在、内在、过渡性客体6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客体关系是指人际关系以及塑造个体当前人际互动特征的既往人际关系在其内心世界的残迹。3.什么是客体关系不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客体关系);不是任何一个主体和任何一个客体的关系,而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母子关系);不是现实的母子关系,而是母子关系在婴儿脑中的记录(母子关系表象);不是“成熟”的母子关系表象,而是2-5个月的母子关系表象,其特点是母子一体(共生)、母亲被“分裂”为好母亲和坏母亲(分裂)。7自体指的是一个人自己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表象,这个表象也代表着一个被爱着或恨者的人或东西。客体——外在的人物、对外在人物的感受。自体——指的总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影像。自体是私密的,外在观察者所看到的某个人只是一个人,并不是自体。自体则有很多意义上的用法--最宽广的用法指的是完整的主体(wholesubject),而和周遭外在客体世界相对照。自体是我们对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基本经验。自体可以被了解为包括所有心理机能,也包含自我的一个上层整合(superordinate),是一个较宽广的组织。4.什么是自体克莱因个人简传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Klein),1882年3月30日出生在维也纳。1960年9月22日,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Klein)在伦敦去世梅兰妮·克莱茵与父母梅兰妮·克莱茵与姐姐与哥哥梅兰妮·克莱茵与丈夫梅兰妮·克莱茵与二位精神分析师梅兰妮·克莱茵与琼斯梅兰妮·克莱茵与安娜·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茵与三个孩子•不使用教育的和道德的影响,这永远都是我的技术的一部分,我只遵循精神分析的程序,这一程序——用一句话来概括——包括理解病人的内心并转告病人在其中发生了什么。《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克莱因语录克莱因语录•分析工作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是,应该跟在爱与恨、以及幸福、满足与被迫害的恐惧、抑郁之间的摆动保持同步。(《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对于儿童精神分析的初学者来说,最有趣和最惊人的体验之一是,即使是在非常小的孩子身上,也可以发现领悟的能力,这一能力通常比成人的能力要强大的多。《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克莱因语录•补偿是一个含义更广的概念,它包括多种形式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自我在幻想中解除了伤害,并修复、保存和重新激活了客体。这一倾向的重要性在于,它与内疚感捆绑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导致全部的升华。《精神分析操作技术:其历史与意义》克莱因语录•哀伤——包括婴儿在抑郁场景中所体验到的情感的重复。身处失去所爱的母亲的恐惧的压力之下,婴儿为这样的目标而奋斗,即确定和整合他的内部世界,在他自己内部安全地建立好的客体。《一些关于婴儿情感生活的理论性总结》克莱因语录•分裂自我和客体的多种方式在情感上使自我处于痛苦之中。这样的情感堆积直至瓦解状态。《对一些分裂症性防御机制的注释》克莱因语录•在出生后的第二个三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通过整个客体的内射,整合上的显著的进展就已经完成了。母亲的爱和恨的态度不再被感到分开得如此之远,其结果是对丧失的恐惧的增长,这种状况类似于哀伤和强烈的内疚感,因为攻击性的冲动被感觉到是直接针对所爱的客体的。抑郁状态便出现在面前。《对一些分裂症性防御机制的注释》克莱因语录•克莱因的基本假设是:婴儿即使是刚出生时,就有一种丰富的幻想生活。这些幻想是潜意识本我本能的精神象征,它不同于意识层面的幻想。•克莱因强调生命早期的4到6个月的重要性。她认为,婴儿生命的开始并不是空白的,而是带有减轻焦虑的遗传倾向,而婴儿的这些焦虑则来自经验到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两股力量的冲突。克莱因思想介绍•克莱因认为初生婴儿潜意识层面具有“好”的“和”坏的形象。•例如:一个饱满的胃就是好的,空腹就是坏的。婴儿吸吮着指头睡着了,这意味着,她幻想着她正拥有着母亲的好的乳房的形象。饥饿的婴儿哭泣、踢腿,她幻想着在抗议、在破坏坏的乳房。克莱因思想介绍随着婴儿的成长,和乳房连接的潜意识幻想继续影响着婴儿的精神生活,但是新的潜意识幻想也会出现。后来的潜意识幻想则受到现实和遗传倾向的双重塑造。克莱因相信,从婴儿的早期生活开始,个体就是同时在幻想和现实层面上与外在客体连接在一起的。克莱因思想介绍克莱因所说的超我与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有三大不同:1、超我在很早时便出现;2、超我不是恋母情结的衍生物;3、年幼儿童的超我比年长儿童的超我更严重。克莱因认为,恋母情结发生的年龄比弗洛伊德所说的要早。她认为,恋母情结开始于出生后的几个月,到三、四岁至最高峰。克莱因思想介绍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减少内化客体所造成的沮丧、焦虑,鼓励病人重新经验早期的情感与幻想,并在治疗过程中指出幻想和现实、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也让病人表达他们的正性的和负性的移情。让病人明白潜意识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的。一旦这种领悟产生了,就会减少内在客体对病人的干扰、减少焦虑,或者把内心世界的客体干扰投射到外在世界去。克莱因思想介绍“躁狂式的防御”——他不是对受到伤害的客体感到担忧,而是轻蔑地控制客体,并否认它的分离,否认它的痛楚以及由此引起的矛盾情绪。克莱因思想介绍克莱因描述了两种基础位态,偏执—分裂样位态和抑郁位态。克莱因思想介绍偏执-分裂状态两种基本状态抑郁状态偏执—分裂样位态存在于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里,这时婴儿面对着几乎最严重的焦虑,而他的认知加工器官却最不成熟。通过从经验中习得,认知上逐渐成熟,婴儿有能力发展出更高级的功能形式——抑郁位态。克莱因思想介绍在偏执—分裂样位态中,婴儿的关系被分裂和对攻击性投射的压抑所占据。由此产生的客体关系因而也是片面的,其特征是全或无的属性。婴儿把母亲看成好的和坏的,或者更精确一些,好的乳房和坏的乳房,与这一时期婴儿内心中处于优势的部分客体相一致。婴儿对母亲爱恨交加,但爱恋和憎恨不能同时发生,因为婴儿还不能将母亲看成一个整体的人。克莱因思想介绍•抑郁位态是从3—4个月大时开始的主要发展状态。在头脑中同时包容在场的好母亲和不在场的坏母亲的这一新能力,意味着分裂不再是应对痛苦的唯一选择。•如果依赖内化的好的客体来忍受痛苦在自体中是可靠的,婴儿将有能力容忍矛盾情绪,为对待客体的方式负有责任而体验到内疚,也能修复造成的伤害。•一个比较成熟的人,其功能会更偏向于抑郁端。•抑郁位态并不意味着抑郁心境。它是指人有能力容忍内疚和失去所带来的抑郁,而且能够体验到对客体的关注。克莱因思想介绍这两种位态都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世界,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偏执—分裂样位态是精神病的基础,但是也能促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洞察,有时是一种适应的不信任态度。抑郁位态使我们能够关心他人,与受到伤害的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产生共情并补偿他们,能接受失去和现实。克莱因思想介绍•奥格登提出了一个更早的位态,他称之为“自闭—紧邻位态”。•婴儿利用与身体上定义清楚的照顾者边缘的客体邻近,定义躯体的自体和内在的心理轮廓。与其他两个位态一样,自闭—紧邻位态在人的一生中也是持续存在。“位态”观点的进一步发展儿童和成年人都在这三种位态之间变换,是从自体首位到关注客体的连续统一体。在最焦虑的时候,我们只关注自体的发育和亲和(自闭—紧邻位态);在更成熟的时候,我们关注完整的、情绪矛盾地爱着的客体(抑郁位态)。精彩推荐—电影《黑天鹅》31对克莱因的评价克莱因是对象关系学派的创建者。她的学术研究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1)从1919-1932年,她用自己发明的游戏疗法进行儿童精神分析,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早期阶段和超我的早期出现进行了探索;(2)1933-1945年,对于发生在生命第一年里的正常发展的危机理论进行重新组织,发现了抑郁性心态和躁狂防御机制;(3)1946-1960年,研究了出生三四个月的婴儿的发展,发现了偏执—分裂样心态。32对克莱因的评价克莱因创立的对象关系理论对精神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先,她把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的驱力结构模式转换成对象关系模式。这一转变修正了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其次,她对于儿童早期心理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对心理治疗的影响甚巨:它已经成为家庭治疗派别的重要分支;儿童游戏治疗技术已经被扩展而形成了世界性的游戏治疗运动。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还对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以外的领域,象精神病学、儿童的教育、婴儿的护理、学院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艺批评等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3对克莱因的评价克莱因创立的对象关系理论对精神分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先,她把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的驱力结构模式转换成对象关系模式。这一转变修正了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其次,她对于儿童早期心理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对心理治疗的影响甚巨:它已经成为家庭治疗派别的重要分支;儿童游戏治疗技术已经被扩展而形成了世界性的游戏治疗运动。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还对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以外的领域,象精神病学、儿童的教育、婴儿的护理、学院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艺批评等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4对克莱因的评价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她未能明确说明儿童幻想的对象和对象的来源与关于真实他人的知觉和记忆表征之间的关系,甚至表述是矛盾的。其次,她强调内部对象是构成自我和超我的要素,但关于它们是如何构成的、哪一个先被构成的解释也是模糊的。再次,她的对象关系理论实际上探讨的是儿童早期与母亲的关系,强调了母亲在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却忽略了父亲的作用。最后,她对于儿童早期(2岁以内)的心理特征的看法仍然来源于主观的推论,因为她和许多精神分析学家一样,采用的是临床的方法,因此无法直接了解很小的婴儿的心理。35七十三qq:1529576776
本文标题:七十三现代客体关系讲座(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5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