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美国《时代》周刊最近公布了最新一期(2017年11月13日发售)的杂志封面,除美国本土版外,杂志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ChinaWon)。2012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贡献率从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公里增加到2.5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从9,6万公里增加到13.6万公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出境旅游人次从8300万增加到1.3亿。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历史性变革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具体内容: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2)具体内容: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2)具体内容: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表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1)不平衡:主要指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同样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收入较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收入较低。(2)不充分: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2、原因: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③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注意:两个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准确把握两个“没有变”:(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个没有变是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指出中国的基本国情。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般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今天,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虽然已经不再低下,但我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的人均GDP在世界排名还比较低。在2020年前,我国任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2)“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第二个“没有变”是站在全球的高度审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不可避免的要更多地介入国际事务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一旦透支国力、不够审慎的战略行为不仅于国家、人民有害,甚至会危及改革开放四余年来积攒的“家底”。(3)两个“没有变”的意义:确定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是科学判断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成果。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内政外交政策,才能避免好高骛远、过犹不及、盲目冒进、过度承担国际责任的错误和风险。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三、开启新征程(一)两个一百年目标:1、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开启新征程(二)两个阶段: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①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⑤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时代要求,既明确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提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深化认识:明确四个时间节点(1)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实现总体小康(2)在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4)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历史性变革①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③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开启新征程课堂练习1、下列属于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是()A、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B、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C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D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解析]A项属于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符合题意。BD两项属于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取得的重大成就,C项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5、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这两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和奋斗目标是()①从二零二零年到二零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从二零二零年到二零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③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本文标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7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