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公共政策复习考试题(责任教师:刘昌雄)〖题型:简答题2道,只需要答要点即可;判断题2道,要求先判断,后说明理由;论述题三选二,一题为理论题(如14),一题为实作题型(如11-13)红色标题的老师说不考,仅供参考〗1、简述现代公共政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2、如何评估公共政策方案?P307-3193、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P276-2774、试论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P223-224/P651-6545、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P289-2946、如何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P262-269/P294-3037、试论造成公共政策评估客观误区的原因。P329-3328、试论公共政策调整和终结的障碍。P356-359/395-3999、试论公共政策自身的运作规律。P78-79/404-41810、什么是逆境?逆境中的公共政策制定需要遵循什么原则?11、你认为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创新哪些政策?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提供哪些政策支撑?13、促进就业还完善或创新什么政策?14、解析浴盆模型中政策失效率变化的基本状况,以及给我们哪些启示?一、简答题1、简述现代公共政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简答题)答:(一)公共政策问题复杂化。政策问题相关性;政策目标多重性;政策问题动态性。(二)公共政策主体多元化。1、国家公共法权主体:制定公共政策;2、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参与制定政策;3、社会非法权主体:影响公共政策。(三)公共政策范围扩大化。1、政府经济职能膨胀;2、政府社会职能扩张;3、人类事务日益丰富。(四)公共政策理论和方法丰富化。1、公共政策分析的视野进一步开阔;2、公共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引起重视;3、公共政策的技术分析能力进一步加强。10、什么是逆境?逆境中的公共政策制定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答:逆境是指由不同原因造成的、难以消除的各种社会紧张状态。可分为简单与复杂、可处理与不可处理,长期与短期,时代与外生型。逆境对于政策来说,是一种行政困境。逆境中的公共政策制定应该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改造性原则。顽固的社会僵化妨碍了诸如生活方式、追求目标、经济社会政策等方面必须的调整和变革,并使变革与调整不可能通过社会的各个方面自发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切便产生了对社会改造的需要,只要改革者抛弃了教条主义,他们必然面临这种选择。然而,从技术和政治上看,许多社会改造都是十分艰难的,它要求改革者具有的精神素质远远超过目前所能达到的水平。(2)临界点原则。社会改造都有一个限度或阈值问题,其阈值取决于社会的原动力、规模与复杂程度、社会状态是稳定的还是动乱的、各个具体领域以及其它因素,改革者的社会改造要取得一定的效果,必须达到一个适当的临界点,才能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否则,要么革新不足,要么社会不稳。(3)有限激进原则。渐进的改革影响太小难以达到社会改造预期的目的,全面激进的变革通常不易实行而且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改革者要坚持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2(4)风险与避免万一原则。面临未来不确定时,改革者的任何改革方案都具有冒险性,所有承担风险是一个重要的改革原则,但对待风险的态度是要尽量避免万一的危险。(5)产出价值优先原则。产出价值是改革方案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后果方面的价值、目标和要求;形式价值是意识形态、公众参与、公开性、民主化、平等与自由等。产出价值优先原则认为,与自由、公平、民主的形式相比,在逆境形势下,实现旨在应付逆境的产出价值更为迫切。相对来说,在较为顺利的时期,形式价值可得到较重的权数—更多的考虑。(6)积极性强制干预原则。只有能动的改革方案才能战胜旧体制、旧势力的惰性,战胜那些抵制改革的力量,换句话说,为了应付逆境,改革者必须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威,以制定和执行强硬政策。三、论述题(三选二,2、3、6为实作题,)2、如何评估公共政策方案?P309-317答: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政策评估分为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五个标准。政策评估一般要经过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P315)1、准备阶段:确定评估对象(解决评估什么的问题),根据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遵循有效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精选评估对象(特别是那些比较成熟的、政策效果与环境变化之因果关系比较明显、评估结论比较有推广价值的政策),才能使评估收到最佳效果。制定评估方案。评估方案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系统、详细地将评估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在内:即评估者(主体)、评估对象(客体)、评估目的(出发点)、评估标准(准则)和评估方法(手段)。挑选和培训人员。2、实施阶段:全面收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影响和政策效益等方面的信息,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查阅资料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等;综合分析政策信息;综合运用适合的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评估,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政策的实际效果,得出评估结论。3、结束阶段:首先,要自我检验、统计分析评估信息所得出的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其次,让评估结论与政策设计者、决策者、执行者、参与者会面,以便发挥评估的诊断、监督、反馈、完善和开发作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为此,必须做好撰写评估报告和总结评估两方面的工作。政策评估者必须形成书面形式的评估报告,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对政策进行价值判断、提出政策建议,对评估过程、评估方法和评估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必要说明,对评估工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还要注意妥善处理决策者与评估者之间的分歧,实现二者之间的最大限度协调。【答案2】:前后对比分析,就是将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判定政策价值,提出政策建议的一种分析思路。前后对比分析是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它具体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设计:(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优点:应用起来比较简单;难点:如何确定所观察到的变化究竟是由该项政策引起的还是由于别的因素影响的。(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优点:过滤了其它影响因素;关键:建立起政策执行的趋向线。(3)“有-无”政策对比分析。(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其中,(3)与(4)的区别在于两类评估对象在实验前是同一的,而且评估者在评估过程有条件对影响评估对象的各种可变因素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以尽量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其他三类设计相比,“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对于评估条件的要求较高,在评估中要求政策执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是评估者应当注意的问题。3、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P276-2773答:主要表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替换性执行、选择性执行、象征性执行、附加性执行、野蛮性执行。(1)“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当所执行的政策对自己不利时,执行者就制定与上级政策表面上一致,实际却相违背的实施方案,使上级政策难以得到贯彻落实。(2)“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便是很形象的比喻。一些单位“耍小聪明”、“打小算盘”,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3)“软拖硬抗,虎头蛇尾”——象征性执行。有些部门或地区对上级政策有意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有的执行政策前松后紧,敷衍塞责,消极执行甚至抗拒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造成重大损失。(4)“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所谓“土政策”,就是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自立一套、各行其是,谋取私利,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但在一些地方,计划生育罚款却成为乡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有些地方竟然把生育第二胎的指标公开拍卖,偏离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目的。(5)“上下不一,走极端”——野蛮性执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行公共政策应更注重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的结合运用。然而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扭曲变形,演变成野蛮执行,导致与群众关系紧张,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更有甚者一些政策执行人员采取极端手段,背离工作程序,甚至采用违法违纪的方法执行公共政策。6、如何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答:(1)提升政策合法化程度。首先,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律规章和制度程序,从而避免公共政策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其次,政策制定过程必须公开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黑箱”操作。必须限制政府政策制定者的特权,建立约束和监督机制,实现政策制定的公开化。第三,政策制定必须符合民主化原则。决策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化,使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从而有利于避免滥用权力的独裁,降低公共政策的决策风险,维护人们自身的根本利益,也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政策合法化程度的提升,为公共政策的正确性和明确性奠定了基础,也使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有了根本前提,使政策执行者获得了执行的依据,降低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2)重视政策实验,以取得经验,再全面铺开,避免损失,少走弯路。采取强制性执行手段与说服教育有机结合的执行手段、抓中心工作(主要矛盾)与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相结合的领导方法也是提高政策执行效果的有效途径。(3)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人,是具备一定的政策执行能力、知识、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的,而这些方面的获得则要依赖于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培养和长期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为有效的政策执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强化政治社会化过程的4教化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执行水平和对政策执行风险的预期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宣传,增加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机会和政策认同感,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政策目标,并且为政策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进而为政策的有效执行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4)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协调与监督。“徒法不足以自行”,合法化的公共政策并不能自动得到有效执行。协调能使政策执行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做到思想观念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从而保证执行活动的同步与和谐,减少或杜绝各方面的浪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政策歪曲、政策截留甚至政策抗拒等现象,从而使政策执行活动偏离偏离政策目标,因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对政策执行整个过程加强监督和控制,以保证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4、试论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P651-654答: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来进行决策。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民主化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公共政策的主导。当前,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1、思想观念是前提。要树立专家咨询观念,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技术,建立合理的决策体制等;要树立民主集中制观念、集体决策观念、决策监督等观念。2、完善公共决策体制是根本。针对决策中枢系统,将决策主体的职责分开,使各决策主体的决策权界限明晰,减少侵权渎职行为;健全决策会议制度,并使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有机结合,兼顾公平和效率;建立行政决策责任制,健全相应的奖惩制度。针对决策信息系统,要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兴建一批全国性和地区性的信息库、信息研究中心;要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加对信息价值辨识的能
本文标题:公共政策复习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8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