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案例分析
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案例分析——泉州十中黄建平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实际情况,采用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剪纸的基本材料、制作方法、题材内容和造型特点决定它适于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不仅从子曰诗云、老庄禅宗等典籍文化中得来,也可从剪纸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样式中潜移默化而来,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对美术教育具有促进作用。素质教育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新时期对教育的理解的不断深入,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行动与改革的方向,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已有理念和行动。艺术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尽管有其特殊性质,但它还是和其他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以达到共同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既然艺术教育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完全吻合,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普遍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艺术审美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之一,当今美术教育与传统的美术教育已有很大的不同。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用以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和生活。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课标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丰富视觉和触觉感受,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些特点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农村初中教学设备相对城镇初中来说,不仅是硬件设施不够,软件设施也相对较落后,特别是美术教学设备,往往连较象样的画本都没有更不用说是带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了。教学条件的限制要求教学者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仍然可以达到以上的标准。本人作为一个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在所教班级中展开了剪纸活动,一段时间后,既培养了学生绘画的兴趣,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发展了想象力,又使他们深深感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兴趣和产生民族自豪感。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劳动大众出于对生活和审美的需求,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创造的,民间艺术品种丰富,范围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装饰艺术之一,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廉价的材料和方便的操作工具2.简单易学的制作方法3.贴近农村生活的题材4.传情写形的造型特点下面就针对以上四个特点,谈谈本人是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剪纸活动的。一、廉价的材料和方便的操作工具:剪纸的基本材料是纸。剪纸用的纸相对绘画纸来说,不仅价格上便宜,而且唾手可得。在练习期间,我让学生在写完的作业本上剪,在旧报纸上剪,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后,采用剪纸的专用纸。价格六角钱的纸可裁成供十来位同学剪用的纸张,平均才六分钱,这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也是承受的起的,更何况他们在剪纸的过程中体验到创作的喜悦。剪纸的操作工具非常方便就是剪刀。剪纸用的剪刀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只要求锋利尖锐即行。一般在农村,由于缝补的需要,几乎家家都备有一把剪刀,因而在课前只要说一声带剪刀,同学们都会积极地响应。二、简单易学的制作方法:一幅剪纸作品的完成要有一定的制作过程,总的来说,有如下步骤:1.起稿:民间艺人在制作剪纸时都是心里有谱或作出大体的轮廓。由于农村孩子绘画基础较薄弱,我就要他们先画出物体的剪影,再画出内部的镂空处,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好是画出黑白效果。总之,底稿画得越细,剪起来越便利。剪纸的起稿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手绘线条图象的能力,而手绘线条图象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方法。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种语言”。以手绘图象来传达信息和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正因为如此,在七年级第十三册美术课本上特意安排有“手绘线条图象表达”方面的内容。2.剪:剪纸下剪时,一般先剪细部和画面中心部分,后剪外轮廓,尽可能的将画面空间钉针留到最后,以免散乱。剪时多用挖剪法,即将剪刀的刃锋插进需剪的空位,然后沿囚边将线条剪出。剪纸是以剪带笔,用不同的剪法来表达出细致优美、粗犷有力、流畅生动等不同的特点,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磨练了同学们的毅力、耐力、注意力。针对某些物体的对称特点,剪时可采用对折方法,如蝴蝶就是典型的例子。同学们在学会剪一只蝴蝶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折叠,会剪二只、三只、四只,六只甚至更多。在此时相应的安排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的知识是最合适不过了。同学们通过自身动手的实践,也就理解了原本较抽象的理论知识。3.粘贴:剪好的作品主要有两种粘贴方法,第一种是在纸上固定好剪纸的位置,用胶水、糨糊粘好每个角和剪纸中选择好的每个点。要注意的是粘贴线条没有连接的地方,最好先固定几处关键的部位,上面蒙一张白纸将其抚平,这种方法不能使剪纸全部粘平,速度虽慢但比较简便。第二种是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然后用排笔蘸上调好的糨糊,轻轻地平刷在要托的纸上,然后快速地刷好糨糊的这一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使剪纸全部粘在托纸上,待晾干夹干保存。此种方法粘贴不易再掀起修整,故位置固定一定要准确。当同学们将自己剪成的作品粘贴好后,也就是完成了剪纸的最后一道工序。从他们的脸上可看出那种喜出望外的感觉和那种创作的成就感。有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剪出来的作品会出乎意料的好。我就会用“心灵手巧”的观点鼓励他,激起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三、贴近农村生活的题材:剪纸活动适合于在农村中学开展,还反映在它的题材上。剪纸的题材一般都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瓜果蔬菜、家禽家畜、梅兰竹菊等原本司空见惯的生产劳动、生活情景,经人的双手而边得生动有趣。在同学们的剪纸中,动物的题材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身边常见的家禽家畜。作为农村的孩子,谁家不养几只鸡、鸭、猪呢?正因为熟悉才剪的活灵活现,而且学生的很多作品往往带有这种动物的性格:有的憨态可掬、有的聪明外露、有的羞涩内敛等等,这种不糅入任何杂念,无任何功厉目的的童心和发自内心的纯情,正是艺术创作所要追求和表现的艺术原创力。四、传情写形的造型特点:剪纸的艺术表现和造型规律,是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依据的,它不象西方艺术造型中注重对客观物象的真实摹写,被动的感受自然现象,而是重视主观直觉、意念、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注重精神思维与感受,并以重建美好的理想现实为目的。创造的源泉是从自身对审美的主观认识出发,是用心灵去感受自然。这里有很多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例一、剪碗把碗口剪成圆形而碗底却违反透视规律剪成水平直线。例二、把侧面的老虎剪成两只眼。例三、把牲口剪成两个头,放牧娃剪成三面脸。例四、剪房子把里面的人物、家具也会表现出来。这样的例子我们还能举出很多,再如:剪人物要么是正面造型,要么是侧面造型、要么脸是正面,身体是侧面,或者相反,没有半侧面的视觉透视变形观念。从来不按人体解剖结构用线去表现衣纹和组织纹样,而是用花装饰服饰,或依动作随意剪几条棱形纹样,或随意用方向不同的平行线,用有意味的装饰来代替自然形态。剪纸造型是中国民间传统造型观念所形成的心理结构里一种独特素质的体现。剪纸这种传情写形的造型特点易于被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所接受,特别是对于刚刚从小学踏入初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习惯画儿童画,儿童画注重的是想象力的发挥,在造型上不作过多的要求。如果以高难的、专业的、专项的美术技法来教学,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影响了其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敢和不会用图象来表达。在剪纸活动中他们随心所欲,剪得轻松自如,一幅幅作品不刻意的修饰,意趣天成,充满了对乡土生活的眷恋之情。结束语:《美术课程标准》认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体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剪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目前民间艺术在一天天枯萎,剪纸艺术也面临着危机,在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怎样引导下一代掌握这门来自民间,扎根民间,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剪纸艺术,怎样发挥青少年的形象思维和启发他们的创造力,怎样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审美意识,我将继续去探索。我相信社会在进步,剪纸艺术也会后继有人。
本文标题: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9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