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pdf
—1—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芜湖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也是编制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章“十一五”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十一五”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紧紧围绕“2215”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城乡和东向发展六大战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勇争先,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8.6亿元,较上年增长18.2%,五年平均增长16.3%,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94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0.10亿元,五年累计投资3458.74亿元,年均增长40.7%。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291.09亿元,增长35%,年均增长29%。实现财政收入200.69亿元,增长35.8%,年均增长24.3%。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7.5∶53.5∶39调整到4.4∶65.2∶30.4。工业化率提高到58.2%,五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68%,五年提高13.7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成果丰硕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起点,迈入了快车道,为“十二五”发展立足更高目标,实现更大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表1:“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单位“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001108.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5138729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0003458.74工业销售收入亿元20002291.09财政总收入亿元14820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13287.4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6.10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47.41—3—指标名称单位“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完成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亿元917.92城镇化率%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000187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8007834城镇新增就业万人6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3.9二氧化硫排放量吨42000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4500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的阶段特征未来五年,是我市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更快增长期。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经济总量跨上千亿元台阶,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夯实,进入厚积薄发、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国家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我们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产业发展分工创造条件。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为我们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支撑。发展方式进入加速转变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是“十二五”的主要任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十分迫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减少污染—4—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的任务非常艰巨。和谐社会进入加快构建期。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口等社会领域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亟待大幅度提升,社会管理要求更加规范,党群、政群关系将更加和谐。区域发展进入快速提升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加快集聚,组团式发展格局开始形成。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分工,芜马同城化发展加快,跨江联动发展,与江北集中区的合作共建,大开放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现代化大城市初具规模。第三章发展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承担加快发展与全面转型的双重压力,又肩负着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使命;既面临诸多重大机遇,也面对许多严峻挑战。第一节发展机遇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结构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市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迎来了率先崛起的黄金发展期。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了我市在皖江城市带“一轴双核两翼”战略布局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我市在示范区建设中先行先试,提—5—升城市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载体建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承接产业转移,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新的制高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我市作为中心城市,可以更好地利用政策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社保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有利于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集约利用,进一步增强我市持续发展的动力。交通和产业基础日趋完善。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产业基础更加坚实,集聚能力明显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区域中心地位不断提升,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第二节面临挑战“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宏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许多事关芜湖长远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会加大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力度,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贸易摩擦和冲突,给我市对外贸易和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国家密集出台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多极化—6—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强化了自身,天津滨海、广西北部湾、福建海西等经济区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区域间竞相发展的态势将深刻改变区域经济的现有格局。省内合肥、马鞍山、铜陵等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城市间竞争压力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制约开始显现,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日益繁重。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经济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优、综合竞争力不强的市情依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既要做大经济总量,跨越发展新台阶,又要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综合判断,未来五年,宏观发展环境总体有利,前景看好,机遇大于挑战,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五年,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埋头苦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四章指导思想、战略定位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7—主题,以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建设创新芜湖、优美芜湖、和谐芜湖、幸福芜湖,立足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大城市。第二节战略定位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一批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铁路、公路、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构建方便快捷的客货运体系,重点提升东向运输能力,建成衔接顺畅、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发展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和江海联运,积极推进江海直达运输,推进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支持现代物流全面发展,打造皖江物流中心。—8—全国重要的创新型城市。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在科技支撑、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机制环境取得突破,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国家级创新型城市。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大城市。坚持现代化大城市规划理念,提高城市发展品位,加快功能片区建设,彰显生态宜居功能,体现滨江山水特色,构建组团式发展格局。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分工合作,推进芜马同城化进程,加快跨江联动发展,强化与江北集中区基础设施对接和产业协作,努力打造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在安徽加速崛起中发挥脊梁和中坚作用。第五章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第一节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组织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培育驰名、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促进产业高端化。加快新型工业化—9—进程,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统筹城乡战略,着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坚持城乡一体、组团发展,高水平规划,大手笔建设,快速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化区域合作,推进芜马同城化、跨江联动发展,全面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实施和谐发展战略,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创业富民,更加注重加强和完善社会建设和管理,更加注重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10—第二节奋斗目标综合考虑我市发展趋势和条件,按照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富民强市的要求,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努力实现“12861”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
本文标题: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