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3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宏观分析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涵义、特点二、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轨迹三、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因素四、政治体制改革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涵义、特点1、什么叫政治制度①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定义②什么是制度?一种准则,人们共同行为的规则③什么是政治制度即人们在政治领域中需要遵循的共同规则、行为准则2、特点①是整个人类社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其基本内容规范公共权力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国家权力(政权行为)和与国家政权相关的其他公共权力或其他政治实体的行为准则③政治制度是有层次性的(三个层次)政治制度层次中层:政体、政党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国家结构形式核心层:国体外层:具体的制度、组织方式④它包括“法内制度”和“法外制度”两种形式⑤政治制度处在动态平衡当中,相对稳定之中⑥政治制度有一定约束力,强制力思考六个特点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其他方面?二、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轨迹史前孕育期1949年正式确立期54年66年曲折发展期75年严重挫折期78年恢复发展期79年82年80年87年89年92年97年02年政治发展:建设政治文明+改革政治体制=政治发展+-三、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因素按是否有利于民主分类:正面因素马列理论国际环境战时经验国情判断反面因素封建传统国际“误识”战时惯性国情制约第二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民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逻辑起点:一、人大制度的内在逻辑逻辑图式:委托(选举权)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人民)一府两院社会(事务、成员)(主人)(公仆)(管理社会而非人民)监督罢免换届人大制度(体系)二、外在逻辑政体分类:君主制共和制专制君主立宪君主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二元制直接间接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人大代表制大国民苏维埃大呼拉尔代表团总统制半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结论: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大讨论一:人大制度是否有“中国特色”?有,则在哪里?人大制度是否有“中国特色”?1、什么是“特色”?某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点,人无我有2、什么是“制度”?宏观制度,而不仅仅局限于细微3、“好”还是“不好”的特色今天讲的特色的色彩是褒的一面4、特色哪里来?如何形成?动态、适合而非最优比较鉴别的方法(寻找什么层面的特色)1、与资本主义国家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2、与社会主义国家比较肯定社会主义共性社会主义相同的不算制度下的不算缺点不算特色:三、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1、既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又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基础所有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既坚持民主平等的选举原则,又规定实行某些灵活变通的选举方式。▲农村:城市=4:13、既坚持“议行合一”的原则,又规定不同国家机关实行分工与分员。▲中国的人大制度肯定与三权分立不同,是发展着的“议行合一”。▲比较美国、英国、中国和巴黎公社来看“议行合一”和“三权分立”的异同。美国(典型)英国(非典型)中国(非典型)巴黎公社(典型)权源地位人员制约国会总统人民平行不兼职(-1)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双向制约兼,又不兼(人大常委不兼一府两院)兼(一定兼)人民单向制约(人大对政府)双向制约(但有一定限制)首相对议会负责可以倒阁或解散议会公社委员会议会人民人民高于政府首相人大政府取消了政府分入人大下权力、机构、人员“三合为一”结论和思考:1、方法论:世界上的事物并非只有黑白,注意灰色地带。2、几个问题:四张图是否各有逻辑?是否各有异同?是否现实和理论都有距离?是否难有高低?难有优劣?4、既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又规定发挥各个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具体见后两章节)四、人大制度50年1、进步▲对人大制度认识的升华▲人大制度的制度建设(选举、人大组织制度、职权制度、运行制度)▲实际进步表现在:行使权利和民主氛围有所上升2、差距:职权在不同程度上不到位,存在缺陷1)推行时间不长2)制度的外部环境制约3)与其他制度的关系4)具体制度不健全5)人们代表的意识素质6)国民素质7)宣传、教育化不够第三讲:选举制度(基本定义自己掌握)一、原则与国情:总的来说贯彻民主原则,具体来讲演化出普遍、平等、直接、秘密、差额等原则。二、实际运作中的几个难点1、人口流动(选民登记难)2、法律上强调平等的9个不分是否一定要限制3、选举中的“贿选现象”4、一部分选民选举热情下降a、人大制度实际作用发挥如何?b、是否汇报工作?是否受选民监督?c、选民意识不强也有部分因素d、选举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符合规则,不尊重选民5、正式候选人如何确定?6、如何宣传与介绍候选人?大讨论二:中国搞不搞竞选?1、什么是竞选?有竞争机制的选举。选举的目的是当选。2、为什么要竞选?要不要竞选?加强候选人的意识、责任,成为真正代表3、可不可竞选?具有普适性4、能不能竞选?不是一点儿也没有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5、怎样搞?用竞争机制,形式可以不同,小范围试点第四讲:政党制度一、民主政治与政党1、政党是国际、世界现象2、现代政党的形成与民主政治几乎同步产生二、为何选择现行的政党制度1、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政党导向和政党形象a、由几十年的革命政策、道路和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决定的。b、民主党派认同共产党领导,接受其领导c、国民党独裁,腐败无能,社会动荡造成的。d、共产党当仁不让,这是共产主义的使命2、为何保留民主党派(主动权在中央)1〉历史因素a、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出过贡献b、在反对国民党时,中共一再反对独裁,提倡合作2〉现实因素a、保留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b、经济萧条,而与百姓相关的产业都在民族资产阶级手里,我们需要人才c、文化、教育、科技都在民主党派手里占有优势d、有海外联系,可以通过民主党派宣传,效果好e、共产党的执政使命,必须引入民主党派,互相监督3〉前提性政治因素民主党派都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它不仅仅是一种姿态∴在历史、现实和政治条件缺一不可的情况下,形成了现在的政党制度三、现状和前景①党的领导不断加强,有发展也有错误例如:文革(导向)、腐败(形象)②多党合作、互相监督曲折很大1、现状:2、前景:?现行政党制度会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或者不变都有可能∵①变化由社会历史决定a、经济基础变成私有制b、政党自身建设(是不是得民心)②目前政党制度不会发生大变化的理由a、就中国目前历史发展来讲,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转型问题过多b、即使想搞多党制也没有任何政党可以与共产党相抗衡c、多党制主要关注的制约与互相监督,在我们制度设计的理论上也存在四、党政关系西方:并不完全分开,政党在政权内部发生作用中国:内部渗透不够,政权外,政权上作用▲学界关于“党政关系”的评论1、党政分开:①影响民主政权权威性②做别人的工作,反而做不好自己的③群众、政府矛盾时难以超脱2、党政不分:①不可能分开②职能不可分③省一套班子大讨论三:我们应该“党政合一”还是“党政分开”?1、“党政合一”的现象有所好转但没有改变①先有党,再有政府,党比政府资格老②政府有党扶持起来的(党→枪→政府)③政权刚建立党的扶持是必要的,但需要慢慢放开2、从理论上讲:党政职能要分开,机构要分开,但人员未必●除了前三条理由外:民主政治下必须强调权源人大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党非选举产生,无合法来源3、怎样分开?人大——国家最高权力一府两院——相应权力政党本身不是国家意志,通过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途径:建议、人大中党员提议、人大中党组提案经过人大审议,可以采纳或不采纳不通过的:否定,失去领导权通过的:国家意志,领导前进★人员兼不兼不重要,兼还有一定好处第五讲:行政制度一、“行政”的涵义1、从广义来理解:管理2、从中义来理解: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3、从狭义来理解: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国家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二、行政组织分析与机构改革分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搞得怎么样)★见机构增长分析图020406080100120495254565859657075788182848688929398年份(年)机构数量(个)49年:35个(1万人)52年:42个(2.3万人)54年:64个56年:81个(5.2万人)58年:68个59年:60个(3.5万人)65年:79个(4.1万人)70年:32个(1万人)[19]75年:52个78年:76个(2.3万人)81年:100个(4.9万人)82年:61个(3.2万人)84年:65个86年:72个(5.28万人)88年:66个(4.48万人)92年:86个(3.7万人)93年:59个(3.3万人)98年:53个(1.6万人)大讨论四:如何看待机构增减因素?视角: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动都来自于力的变动膨胀力精简力〇膨胀力(三股):①社会事务的增长:公共事务需要政府管理,社会的复杂化导致管理复杂化和新事物的增长。②全能政府的观念与体制(对管理范围的定义不明确)③机构自身的内在膨胀力(帕金斯)无事找事、不找对手找下手、一个帮不了找两个〇精简力(四股):①为了减少行政成本,减轻社会负担②下放地方权力,扩大地方权限③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十四大:第四股精简力④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源动力:机构转变源自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系统外部向内部要求职能转变(非一味削减)转变重心:转变到需要政府发挥的地方不能纯粹看机构数量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同在,要互相弥补〇事实上,机构往往难以削减1、内部障碍(政府自身)①内部行政官员观念转变不容易②管理行为方式的惯性③利益问题(深层),权力背后是利益2、外部障碍(来自企业)①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是否完善②整个市场机制的发育程度③中介组织发展不够,不健全三、行政法制(依法行政)1、从人治走向法治为什么需要法治?①历史教训(避免文革重现)②市场经济的推动,需要是文明背后的推动力社会不稳定=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③政治权威的转型,转向法理性权威④世界潮流的冲击(民主政治=政党政治+法治政治)2、法制和法治的区别(静态、动态)①建筑于什么之上:前者是“专制”,根本上反映“君主意志”后者是“民主”,根本上反映“人民意志”②从产生来讲:前者是“君主的言出法随”后者是“严密的立法程序”③从立法的目的而言:前者是为了“规范臣民的行为”后者是“重在治权、治官”④从法律规范的领域来看:前者比较“狭窄(刑法、社会治安)”后者则属于现代法律,也包括了政府和国家领域护区禁区空白区可以做不可做没有明确规定,政府不可用,百姓可用大讨论五:政府可不可以闯法律禁区?注意:1〉政府系统2〉过时滞后了的法律3〉为了深化改革①法律的禁区不可以闯,因为政府仅仅是执法者但由立法者修改是可以的,称为“撤法律禁区”。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因为法律设立的前提是“良法”必须遵守,尤其在中国刚刚走上法治第一步,更不可以闯。③如果滞后了,反应于立法机关修改,政府不可越权④实践中肯定有人闯了法律禁区,必须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即使是良性违宪也是一样的。⑤当立法需要实践证明的时候怎么办?小范围实验区即:宪法授予全国人大设立特别行政区,在县以下单位设立法律实验区3、行政立法:为行政提供法律规范谁来立法?政府立法(狭义)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广义)宪法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行政法规部门行政规章省级行政规章较大市行政规章法律(基本、其他)(省级)地方性法规(较大市)地方性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ABCD(特别行政区政府)(自治机关)(人大)(国务院、政府)中央地方但是,即使政府有法可依,仍然存在不少问题①有的立法超越立法权限②部门、地方保护主义(利益法制化)③不同立法之间打架④执法不严⑤行政执法成本过高四、行政监督制度:反腐败1、权力监督(为什么行政权会导致腐败?)①立法权是大权,行政权是实权②立法是合议制,政府则首长说了算,官员有权依法行政包括两个方面:决策是否正当、合理是否廉政2、什么是腐败?原始定义:任何生物体、有机体腐烂与衰败今天定义:公权的腐败,公权私用,公权乱用、滥用3、腐败成因?方法论:逆向思维如果公权不滥用的程序和状态:公众公仆公权公务公利公权公
本文标题:当代中国政治制度3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3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