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比较教育学主讲教师:李卓一位中国教师到美国一所小学参观考察,正赶上班里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可不管这些孩子心中的梦想是不是符合大人的心意,都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和支持。一个孩子写到“我太喜欢马了,长大后要去替人家养马”;还有一个憧憬着“长大后就想当家庭主妇,生很多小孩,在家带小孩”……看着这些孩子的理想你想到了什么?学习基础:先期课程基础:《教育原理》、《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等教育学类基础课程。外语基础: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文化基础:对多国文化的了解。学习提示:外国文献资料的阅读(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外国文化的了解(背景因素)本国教育的关注(立足点)问题意识(研究的起点)推荐书目:顾明远总主编“比较教育丛书”:《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比较教育学史》、《比较教学论》、《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考试制度比较研究》、《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西方文明史》等文化类著作期刊:《比较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等网站:比较教育在中国比较教育研究者和学习者共勉比较教育是要从世界大视野来审视教育问题,放眼世界是比较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情境。比较教育重在比较,比较本国与他国的异同,本土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比较教育研究者需做真正意义上的“拿来主义”者。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朱利安: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围是别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机构、教育方式、学校系统、课程目标及教学法等。康德尔:比较教育是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型式之间必然的密切联系,发现导致教育制度相差别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异性。汉斯:“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造成教育差异的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索科洛娃:比较教育学是研究当前世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揭示其经济、社会和哲学基础以及民族特点。冲原丰:比较教育学是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学科。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深入认识比较教育学:1.研究目的:借鉴与革新2.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的基本问题为重点);时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空间(世界各国教育,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例如:a.发达国家高等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b.美国的学生贷款丑闻与贷款监管和资助制度改革c.韩国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探析d.“学院”改名为“大学”的动力机制——以美国亨廷顿学院为例e.俄罗斯和美国师范教育课程之比较f.中、美、英家长教育权利的比较g.择校现象的国际观察与我国的政策选择3.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法为主,通过比较发现问题的症结或者找到解决的办法。4.学科的基本性质:属教育科学范畴,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参考定义: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揭示不同国家教育的特点,判明决定和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本国改革教育的借鉴的一门教育学科。二、学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1.开阔教育视野,促进教育交流2.深入认识教育的共性规律3.推动本国教育改进4.提升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可比性原则四、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等。在进行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适当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其中比较法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什么是比较法?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之间的同异、优劣、相互关系,形成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法的类型:从比较的时间上,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从比较的范围上,可分为区域比较和问题比较。从比较的角度上,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从比较对象的相互影响程度上,分为平行比较和影响比较从比较对象的异同性上,可分为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试练习: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比较。五、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一)史前阶段(1817年以前)——“旅行者见闻”古希腊古罗马:色诺芬、西塞罗中世纪:日本遣唐使;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16世纪伊拉斯谟;18世纪孟德斯鸠阶段特征:零星的不系统的研究、无科学的研究方法、游记见闻居多。(二)学科倡导阶段(19世纪)——访问与借鉴背景:工业革命对生产者的素质和数量提出新的要求,借鉴先进国家教育经验,更好的开展国民教育成为比较教育学诞生的社会需求基础。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成熟为其奠定了学科基础。代表人物:法国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著作《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提出建议:(1)建立国际教育机构(2)问卷法(3)建师范教育网(4)办刊物(5)研究教育规律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影响和贡献:1.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2.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3.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化发展的方向。法国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成为1833年《基佐法》(《初等教育法》)的根据,影响了法英美的教育。1836年又考查荷兰教育。美国贺拉斯·曼1843年考察欧洲多国,以改革美国公立学校,次年发表《第七年报》。阶段特征:重在介绍外国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缺乏科学研究方法,仅停留在描述水平上,未深入分析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三)学科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因素分析背景: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普及中等教育、一战后重建、苏联成立——外在动力促使各国进一步改革教育;检讨和反思过去比较教育学的不足成为内在力量,研究者开始关注外国教育经验的“原因”,而不只是教育经验的“结果”或者“表象”。代表人物:英萨德勒《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承上启下,开创因素分析法。“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并且校外的事可以支配校内的事。”请问你如何理解萨德勒的这句话?贡献:1.把比较教育的目的由单纯的借鉴移植拓展到理解预测2.首提民族性概念和历史主义思想。3.主张研究学校外的事情,为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和思想基础4.促进了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和独立.美康德尔1933《比较教育》,认为比较教育是延续了教育史的研究,其目的有三种:“报导—描述”、“历史—功能”、“借鉴—改善。英汉斯《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依据》运用历史因素分析法。阶段特征:出现高水平专著,基本框架形成,以因素分析为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在高校开设课程,注重外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的结合。(四)学科蓬勃发展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综合研究背景:第三次工业革命冲击、二战后重建、东西方阵营对峙——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以迎接挑战。新兴学科涌现、方法论丛林出现、国际性教育组织和机构成立促进了比较教育的大发展。代表人物:美贝雷迪《教育中的比较方法》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四步法:①描述“是什么”②解释“为什么”③并置(研究资料,分析异同,提出假说)④比较(验证假说);英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观点:①强调研究的应用性②主张研究目的和内容决定研究方法,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③重视比较教育研究的背景④提出比较研究的框架;阶段特征:此阶段比较教育的研究规模迅速扩大、方法与观点多样、研究成果大量增加。六、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一)史前阶段唐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描述印度教育,明朝时传教士利马窦、艾儒略(著书《职方外记》《西学凡》,向中国介绍西方教育制度的第一人),汤若望(天文历法)等来华传播西学。(二)借鉴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是对比中外教育状况,倡导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制度的阶段。比较教育研究刚起步,尚未形成学科体系。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三)形成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是中国比较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形态的阶段。1901年《教育世界》杂志创刊,1911年陆费逵《世界教育状况》发行,1929年庄泽宣《各国教育比较论》出版(四)发展阶段(1949年到现在)是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建科学比较教育学的阶段。我国科学比较教育学的真正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成果包括:明确了指导思想;扩大了研究队伍;丰富了研究成果;开设了比较教育课程;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思考:在本节课介绍的中外比较教育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位?为什么?试用贝雷迪的四步法或埃德蒙金的研究框架具体分析研究一个比较教育问题。第二章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学制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分别划分为各级和各类学校。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第一节各国学制述要自学并研讨:1.回顾外国教育史的内容,把握各主要国家(美英法德日中)的学制演变历史。2.结合书中学制图,仔细研读并分析各国学制的特色所在。3.是什么导致各国学制产生如此差异?第二节世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一、学制的类型及变革主要类型:1.双轨学制。等级制的产物,源于欧洲(18-19世纪)形成两个平行的系列,不相通/不相接2.单轨学制。产生于社会发展、消除特权的背景,发源地美国。一个系列,多种分段3.分支型学制。职业学校分流,源于前苏联。上通下达,左右畅通变革: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幼教:列入学制/普及/结束期提前/与小教联系加强2.小教:普及/无初高级之分/入学年龄提前/与初中直接衔接,无升学试3.初中:义务教育/学制延长/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基础教育阶段4.高中:学制的多类型、结构的多样化/三类高中:升学/升学+普教/升学+普教+职教→综合5.职教:问题/特征:文化科技基础越来越高/层次、类型多样化6.高教:金字塔→大众化/多层次、多类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文化传统人口状况教育思想世界各国学制的改革趋势……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和制约着学制的发展?二、导致学制差异的影响因素三、中西方现代学制发展进程的比较(一)发展模式比较渐变——本土文化、教育演进的自然结果突变——借鉴移植、教育改革的发展所需(二)发展历程比较酝酿摸索、水到渠成、历时漫长借用成果、仓促成形、用时较短(三)发展的动力来源比较内源发展型:动力发自社会内部,从容自如外源发展型:动力源自外部压力,被迫急转四、世界学校教育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向(一)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二)逐步扩展义务教育范围,不断延长年限(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普及化讨论1:关于入学年龄的争鸣我国教育法规定6-7周岁为儿童入小学的年龄,而英国规定为5周岁,还有很多国家规定为6周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周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认为,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仍严重滞后,他认为4周岁应该是小学入学的年龄。你认为儿童应该几岁入小学呢?讨论2:小学阶段就读年限多久为宜?小学就读年限不同德国4年法国5年日、美、英6年思考:1.中等教育的分流问题2.职业技术教育的普及和实效性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本文标题:99比较教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3173 .html